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改)

材料二

范仲淹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急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答案。
公既殁A后B世C子孙修D其业E承F其志G如公H之存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正,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文正”。
B.为,“成为”,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字,意思不同。
C.堪,“经得起、忍受”,与李清照《声声慢》“如今有谁堪摘”的“堪”字,意思相同。
D.斋,斋戒,指古人祭祀前整洁身心等。范仲淹去世后,羌族首领斋戒三日,表示崇敬与怀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买了靠近外城能常年丰收的一千亩良田,叫作“义田”,用它来养活、周济众多同族的人。
B.范仲淹去世时,遗体没有好衣服装殓,儿子也没有钱办好丧事。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C.许多身居三公高位的人,享受着优厚俸禄,可族人却不能进他们的大门,这与范仲淹形成了对比。
D.范仲淹为政多年,到过的地方留下了恩德。范仲淹死后,当地百姓画上他的像并建立祠堂祭祀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2)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信,罚严而。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之罪。人之涂其体,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佧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田宅人争趋之。于是玫亭,一朝而拔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 。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娃,乃为之式。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所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人这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予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韩昭侯使人藏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罚严而                                               必:坚决
B.比降之罪                                        北:北方
C.濡衣而走火者                                  被:能“披”,穿着
D.韩昭侯使人藏                                  弊:旧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赏厚                                        某所,母立于兹
B.吴起为魏武侯西河                           故乡人号“驼”
C.有能徙此西门之外者                           得双石潭上
D.人之善战射也                                  刘日薄西山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B.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C.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D.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4.下列对文中相差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1石约等于1担(即10斗),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
B.菽(shū),为豆类的总称,“赤菽”即“赤小豆”。菽为“五谷之一”,五谷:通常指稷、粟、米、秫、菽。
C.“服丧而毁”,为亲人守丧哀痛过度而操作身体。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严格按照亲疏远近来制定,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即“五服”。
D.“式”,同“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西。“为之式”意为“凭轼向它(蛙)致敬”。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着重写一个“试”字。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B.李悝想要人们善于射箭,让人们射箭来决断诉讼,中靶子就胜诉,不中的就败诉。命令下达后,人们都急忙练习射箭。等到和秦国人打仗,使秦军大败。
C.韩昭侯收藏破旧裤子,侍从批评他不仁,连破旧的裤子也不舍不得赏赐给身边的人,昭侯说了理由为自己开脱。此例与前面的那些事例形成对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D.选段运用举例论证,“奖赏优厚而守信用”,民众就会“唯命是听”。例如用吴起奖励搬车辕的人、宋都有人因服丧悲伤过度而亡等事例来论证。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7.文言文阅读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