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关,毋内诸侯B.愿伯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D.张良出,项伯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将军战河北D.秋毫不敢有所近
3.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一句中“夜”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蔽沛公B.若入为寿
C.头发指,目眦尽裂D.吾得事之
4.与“不如因善遇之”一句中的“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C.击沛公于坐,杀之D.人之力而敝之
5.下列各句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项伯)平时和张良交好。
B.毋从俱死也——不要跟从(刘邦)一起送死了。
C.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内部的军队进来。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希望您把我的情况全部告诉(项羽),说明我是不会忘恩负义的。
2020-10-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中会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       略:掠夺、夺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乃得有报太子/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丹不忍以己之私,伤长者之意/秦王必喜善见臣
C.秦遇将军,可谓深矣/而燕国见陵耻除矣
D.太子丹恐惧,请荆卿曰/今得闻教
3.下列加点词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可以燕国之患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4.从选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深谋远虑,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自私自利,为取信秦王诱使樊将军自刎。
5.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太子“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
C.荆轲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督亢地图”不可,这表现出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
D.樊将军是因为境遇艰难才来到燕国的,荆轲竟然要取他的脑袋,可见荆轲除了勇敢忠诚的性格,还有自私自利的一面。
2020-10-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中会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是 ( )
①项王默然不  ②军中无以
A.①yìng ②wèiB.①yìng ②wéi
C.①yīng ②wéiD.①yīng ②wèi
2.下列句子,“然”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沛公默然B.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C.父利其然也D.𫐓使之然也
3.下列句子,“数”的意义是“屡次”的句子是( )
A.范增数目项王B.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C.若印数十百千本D.夹岸数百步
4.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军中无以为乐 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5.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