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鸿门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
B.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C.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D.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刘邦,因出生并起兵于沛县,故称沛公。
B.亚父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C.郦山是秦岭山脉的支脉,因系西周时郦戎国国地,故称为郦山。
D.再拜指拜两次,是古代仅限于官方使用的隆重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情势危急,沛公顾不得其他人,独自一人从郦山脚下抄小路匆匆逃回军中。
B.临走前,沛公要张良估计自己已经回到军中,再去辞谢,体现了他虑事的周密。
C.刘邦逃跑以后,张良献璧给项羽,项羽随手置于座上,思想上暂时解除了警戒。
D.范增得知刘邦已逃回军中,一番怒斥,表明他对双方斗争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2021-08-24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春季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C.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之交:指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
B.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C.九宾: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接待使臣最普通的礼节。
D.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有勇有谋,胆略过人。在秦王无意偿赵城池时,以“璧有瑕,请指示王”为借口拿回和氏璧并痛骂秦王。
B.蔺相如深谙人心,善于辞令。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让秦王无可奈何。
C.蔺相如自作主张,出使不利。蔺相如没有按照赵王的旨意办事,没有用和氏璧换回赵王想要的十五座城池。
D.蔺相如视死如归,不畏强暴。“臣请就汤镬”体现了他不计个人安危、把生命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 .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                    反:通“返”,返回
B.持千金之资                    币:礼品
C.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发现
D.秦王复击轲,八创             被:受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B.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D.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用百金在赵人徐夫人处求得匕首,让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试验,血沾湿衣襟,人没有不立即死去的。
B.易水诀别一段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同仇敌忾的气氛,具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C.秦国的法律规定,在殿上的臣子,不能带兵器;持兵器的宫廷侍卫则只能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D.荆轲刺杀秦王,殿庭上下一片混乱,秦王惊起,拔不出剑,环柱而逃,群臣惊愕,左右呼喊,场面惊心动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2020-03-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7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返。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有删节)


【注】①属文:写文章。②自况:记述自己的情况。③三径:院子里的小路,借指归隐者的家园。④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⑤无忤:不违逆。⑥造诣:到访。⑦融然: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样子。⑧生业:谋生的职业。⑨畜:同“蓄”,收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B.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C.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D.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孙”指儿子的孙子,也就是孙子的儿子,陶潜的曾祖父是大司马陶侃。
B.“令”又叫县令,古代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陶渊明曾担任过彭泽县令。
C.“州”和“郡”都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名称,其行政长官的级别与县令相当。
D.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义熙”“元嘉”都是晋代帝王的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少时有个性。他有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不受约束,任性率真,性格清高。
B.陶潜为人有骨气。督邮到县,下官劝他装束整齐前往拜见,但他决不为了多得五斗米而低声下气。
C.陶潜喜欢喝酒。他任彭泽令时曾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归隐后经常出席一些酒场,喝到酣畅才返回。
D.陶潜喜欢琴趣。他收藏了一张没有装饰的琴,每逢朋友酒会,他就摸着琴唱歌,陶醉于琴趣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2)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2019-03-2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日:“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复,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日:“不如与之。”宣子日:“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赢。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财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日:“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日:“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日:“二主殆将有变。”知伯日:“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之不用也,遂去不见。

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日:“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B.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C.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D.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邑: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邑”。
B.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如《七步诗》中“豆在釜中泣”。
C.三军:春秋时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将下军,将中军则是三军统帅。
D.辕门:指古代帝王巡兽田猎,止宿处周以车,作屏障。出人处仰两车使车辕相向以表示门。后指军营营门或地方高级官署的外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伯贪得无厌,他向韩国、魏国、赵国索要土地,韩国、魏国忌惮知伯的为人,都给了他土地,唯独赵国没给。
B.三国之兵围攻赵国的晋阳城,守城几年后,晋阳城内物乏人疲,赵襄子想要拿城投降,张孟谈不同意他这样做。
C.张孟谈见到韩国和魏国的国君后,不仅向其分析利害关系,晓之以理,还向其保证只要三军联手就可打败知伯军。
D.知伯顺利向韩魏索要了土地,盲目自信,不能明察形势,且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知伯最终兵败的重要 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
(2)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2019-03-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五)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召樊哙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寿:奉上一杯酒,祝对方健康,类似今天的敬酒。
B.西向:面朝西,在古代礼仪中属于最卑的座次。
C.跽:跪直身子。
D.参乘:官名,军队里的长官,相当于军事参谋或军师。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一方的座次为尊,刘邦一方的座次为卑,显示了双方实力的悬殊。
B.范增觉得项羽不能果断行事,立即召来项庄,欲借舞剑为由,乘机杀死刘邦。
C.樊哙知道刘邦在鸿门宴上有危险,于是与张良闯入营帐,欲跟项羽同生共死。
D.樊哙虽然怒闯项王营帐,但是顺从项王之令,饮酒吃肉并拜谢,从而赢得替刘邦说情的机会。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19-03-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靳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靳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4《苏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B.汉节:汉朝使者所持信物(即凭证),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
C.大不敬:不敬天子的罪名,对皇帝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以极刑的。
D.春秋:指皇帝统治国家的时间。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被单于囚禁,并且不给他吃喝,但苏武坚决不屈服。
B.苏武在匈奴经历了许多磨难,先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后又被於靳王盗去了他的牛羊。
C.单于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李陵告诉苏武家人的不幸遭遇,目的是动摇苏武的忠心。
D.苏武前后拒绝了卫律和李陵的劝降,体现了苏武的民族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2019-03-2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云南省2018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柯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柯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柯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卿”,古代高级官职或爵位的称谓。文中称荆轲为“荆卿”是对他的敬称。
C.“足下”是我国古代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也用以称君主。
D.“长者”,我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对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称“长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将军就显得头脑简单,无勇无谋,轻信人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2019-03-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卷(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