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2·四川自贡·一模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建隆元年,南唐主李景以御服、锦绮、金帛来贺即位。二年二月,唐迁都于豫章。八月甲辰,唐主景方议东还,以疾卒于南都。太子煜时留建康,遂即位。煜初名从嘉,聪悟好学,善属文,工书画,明音律。唐主酷信浮屠法,出禁中金钱,募人为僧。时都下僧及万人,皆仰给县官。僧有罪,命礼佛而释之。帝闻其惑,乃选少年有口辩者,南渡见唐主,论性命之说。唐主信重,谓之“一佛出世”,由是不复以治国守边为意。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南唐主”为“江南国主”,帝许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不从。帝命梁迥复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迥还,帝乃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彬曰:“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彬入池州,败江南兵于铜陵,进次采石矶。八年二月,曹彬连破江南兵于白鹭洲、新林港。金陵孤城愈蹙,城陷。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懊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煜治装毕,遂与其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赴汴京。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壬辰,陇西公李煜卒。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B.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C.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D.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御是古代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
B.国号,国家的称号,在古代,即朝代名。取消国号意味着政权的灭亡。
C.行营,古代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和临时设立的地方行政中心。
D.宰相,古代辅助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的一.种俗称,历代具体称谓有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宋的步步进逼,李景、李煜父子迁都躲避、去国号称臣都没有逃脱国家灭亡的命运,最终为宋所灭,身死异国他乡。
B.南唐皇帝崇奉佛法,从皇宫中拿出钱来奉养僧人,宋朝皇帝投其所好,使南唐皇帝不再以治理国家、固守边防为意。
C.宋朝皇帝贿赂林仁肇的侍从,偷来仁肇画像,在江南使者面前制造仁肇要投降的假象,离间南唐君臣,除掉了可怕的对手。
D.宋朝皇帝以召见李煜为名,借机发动对南唐的战争,但不准滥杀无辜,要求部属在不得已之时也不可伤害李煜及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闻其惑,乃选少年有口辩者,南渡见唐主,论性命之说。
(2)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
2021-12-09更新 | 305次组卷 | 4卷引用:易错点27 文言文阅读之忽视原文细节文意理解错误-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B.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C.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D.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子,官名,始于周代,隋代东宫所属门下、典书二坊各以左右庶子为主官。
B.东宫,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太子是封建时代皇帝或诸侯王的嫡长子。
C.秩奉,本义为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文中指俸禄。
D.囹圄,本义就是监牢,后又引申出束缚、困难的意思。文中指“监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政很有才干。他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虽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受到时人的称赞。
B.裴政执法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
C.裴政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D.裴政刚直不阿。云定兴把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大怒,调裴政出京担任襄州总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
(2)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
2018-04-24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高考语文原创押题预测卷02(新课标Ⅰ卷)-语文
2016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指责
B.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当王
C.欲止宫休舍 止:住下
D.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用酒食招待人,犒劳
2.下列画线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
B.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进入咸阳城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B.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C.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017-11-22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 鸿门宴》提升训练-《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及提升训练(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中新教材知识讲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