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泸江                    次:驻扎
B.除武昌                    竟:竟然
C.吾独其责                 当:承担
D.昆弟贫来             归:投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问,元代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唐代始设此职,此后演变为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志。奥鲁赤把政事全交给他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王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
⑵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B.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
C.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

【乙】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曾子:曾参,孔子弟子。②箦(zé):席子。③季孙︰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

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也(躲避)
B.万钟于我何焉(益处)
C.而至于旦(侥幸)
D.举扶而之(更换)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B.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C.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D.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C.乙文抓住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言简意赅,而人物神情宛肖、呼之欲出。如文中用一“止”字活现出子春对童子发问的斥责,用一“呼”字活现出曾子对童子发问的鼓励。
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礼义精神,乙文中“曾子易箦”这一行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的具体表现。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
2018-09-0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安庆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九龄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

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摄。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注]之率也。士而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

及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益严规矩,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观测风向。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学行为里人所                   宗:尊崇
B.士而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耻:耻辱
C.九龄不以职闲自                       佚:放松
D.虽积九仞之功不敢                    遂:满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此五要素构成,其盛衰消长能使大自然产生变化,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还能影响人的命运。
B.太学,其名始于西周,因汉代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始设于京师,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床在古代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一般指能使身体安稳的器物,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如底座等。《静夜思》中的“床”便是指井边的围栏。
D.“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使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也要附和别人的言论以示友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九龄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得到许忻的肯定和帮助后,他更加发奋攻读,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通晓了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等学说。
B.陆九龄长在治学,亦通武略。在湖南茶寇剽掠庐陵时,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虽盗寇没来,但使此事得到了郡县的重视。
C.陆九龄研修礼学,治家、治郡有方。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称他们“二陆”;在兴国任上,他安抚百姓、劝士兴学,使当地学风大振。
D.陆九龄循循善诱,讲究方法。面对求学的人,他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提问,启发他们自悟其道,不强以为师,不固执己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2)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2018-08-04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师大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 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2018-07-26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

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

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选自《汉书·江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的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晏驾,是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不同。
D.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的时候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举劾、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的履行。
C.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他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同样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的高度信任。
D.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害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的宽恕,借巫蛊之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诛灭三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2)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端礼,字处恭,衢州龙游人。第进士,知湖州乌程县。民间赋丁绢钱,率三氓出一缣,不输绢而折其估,一缣千钱,后增至五千,民不胜病。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召对,时孝宗志在恢复,端礼言:“越谋吴,外讲盟好,内修武备,阳行成以种、蠡,阴结援于齐、晋,而献遗之礼益密。用能一战而霸者,伺其机而图之。今日之事与越相若。愿阴设其备,而密为之谋,观变察时,则机可投矣。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以此备边,安若太山;以此应敌,动如破竹。”上喜曰:“可谓通事体矣。”迁大理少卿。光宗立,拜吏部尚书。蜀州帅吴挺死,端礼谓枢密赵汝愚曰:“吴氏世握蜀兵,今若复令承袭,将为后患。”汝愚是其言,合辞以奏,光宗意未决,端礼言:“汝愚所请为蜀计,为东南计。夫置大将而非其人,是无蜀也;无蜀,是无东南也。今军中请帅而迟迟不报,人将生心。”不听。后挺子曦卒以蜀叛,如端礼言。进端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汝愚去右丞相位,端礼代之。始,端礼与汝愚同心共政,汝愚尝曰:“士论未一,非余处恭不能任。”比韩侂胄浸窃威柄,汝愚等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端礼不能遏,但长吁而已。浙西常平黄灏以放民租窜,知婺州黄度以庇蜀吏褫职罢郡,二人皆侂胄所憾,端礼执奏,竟不免于罪。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端礼在相位期年,颇知拥护善类,然为侂胄所制,壹郁不惬志,数称疾求退。薨,赠太傅,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余端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B.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C.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D.太府丞吕祖俭坐忤侂胄南迁/端礼救解不获/公议始归责焉/他日见上言/朝纲已紊/祸根已滋/即丐去/不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丁,即征收丁税。丁税是按人口征收的税种,征税对象是男丁,其性质是以钱代役。
B.卿,对他人的尊称,适用范围是君对臣;而臣尊称国君可称陛下、万岁、圣上等。
C.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宋时,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D.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礼执政为民,减轻百姓负担。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任乌程县期间,针对税收弊端,请求上级部门加以改革,使百姓获利。
B.端礼妥善边备,建议相机而攻。针对皇上收复中原之志,他认为应该像吴越争霸那样做好准备,伺机而动。此说收到赞赏。
C.端礼富有远见.反对蜀帅世袭。吴挺辞世,余端礼让赵汝愚上书皇上阻止吴氏世袭蜀帅,以绝后患,未被采纳;后来吴曦果真据蜀叛乱。
D.端礼虽为丞相,但受制于他人。任丞相期间,他虽扶掖良善,如解教黄灏、黄度等,但受制于韩侂胄,抑郁不得志,以致数次引疾请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端礼以告于府,事得上闻,又自诣中书陈便宜,岁蠲缗钱六万。
(2)比韩侂胄浸窃威柄,汝愚欲疏斥之,谋泄而汝愚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B.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曾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儒家的六种经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
C.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聪颖明慧,善于广泛学习。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洛阳到太学参观、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B.张衡品格高尚,不慕世俗虚荣。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三公的公署征召,都没有就任;皇帝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为郎中,他也没去。
C.张衡“善机巧”,造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形状、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制作水平。
D.张衡不畏权贵,为政机智果断。河间王和很多豪族大户,胡作非为;张衡担任河间相后严厉治理,先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然后一下子同时逮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小极:困倦、小病。叶:同“协”。练:是练祭的简称,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孩子未举行加冠礼时的发型,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就像头顶两只角。
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为从中原向南望,其地处在长江之外,所以称其为“江表”。
C.“夺服”指的是古代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夺情”的意义基本相近。
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他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规劝皇帝予以纠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2)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辞连宰相吕夷简、知枢密院盛度、参知政事程琳,遂逮捕夷简子公绰、公弼参劾其状。既而士元流海岛,度、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其余绌罚者自御史中丞孔道辅、天章阁待制庞籍又十余人,朝议畏其皦核。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初,静边砦主刘沪谋筑水洛、结公二城,以通秦、渭援兵,招生羌大王族为边卫。戬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会罢戬四,宣抚使韩琦、知渭州尹洙皆以为不便,召沪、士廉罢役归,不听。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卒城之。进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并州。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话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承受、中贵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隶他州,事乃定。迁吏部侍郎,改宣徽北院使,拜奉国军节度使,卒。赠太尉,谥文肃。戬遇事,果敢必行。然凭气近侠,用刑峻深,士民多怨之。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B.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C.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D.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古代帝王的自称,在本文是“早年丧父”的意思。
B.甲科,宋朝进士考试前三名的代称,而明、清时期,经过殿试的进士都叫甲科。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黥,又称墨刑,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为犯罪的标志,擦洗不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戬敬重师长,知恩图报。他幼年时,客居在京城,跟从杨亿学习。杨亿去世后,他的宾客弟子都离开了,而郑戬却从吴地兼程前往京城,赶赴杨亿的葬礼。
B.郑戬铁面执法,用刑严峻。他对豪门显贵毫不手软,他曾穷究冯士元的案子,哪怕案子牵连到朝廷命官,也毫不回避,结果有多名重臣被牵连治罪,朝中大臣都怕他。
C.郑戬做事果敢必行,喜欢出人意表。郑戬“请三当一”的命令下达后,几千人闹事,郑戬把这些人都叫到庭中,查出几十个首谋者,竟然将他们全部流放,事情得以平定。
D.郑戬爱惜百姓,体恤下属。他在官任上,只借贷给百姓钱财;刘沪和董士廉奉郑戬之命筑城,因公开违抗韩琦、尹洙的命令而被逋,郑戬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将二人救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
(2)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