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崇苛法久矣,诽谤者,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今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且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材料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戳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今将军与臣有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可急使A兵守B函谷关C无内诸侯D军E稍征F关中兵G以自益H距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指“封存”,与“又欲眸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封”意思相同。
B.族,指“被灭族”,与“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族”意思不同。
C.弃市,古代一种刑罚,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警示大众。
D.意,指“料想”,与现代汉语“出其不意”中的“意”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进入咸阳后想留在秦宫中休息,在樊哙、张良的劝阻下,沛公封好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军队退回到霸上。
B.沛公进入关中后与民约法三章,赢得了秦地百姓的拥护,秦地百姓争着送来牛羊、美酒、食品慰劳士兵。
C.曹无伤想要求得项羽的封赏,把沛公想在关中称王一事告诉了项羽,不料项羽把曹无伤告密一事告诉了沛公。
D.古人以“南向坐”为尊,“东向坐”次之,从材料二中“亚父南向坐”可以看出项羽对亚父范增的尊重超过了项伯。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沛公为什么不杀子婴?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安文子李德林,恃其才望,论议好胜,同列之。由是以佐命元功,十年不徙级。德林数与苏威异议,高颎常助威,奏德林狠戾,上多从威议。上赐德林庄店,使自择之,德林请逆人高阿那肱卫国县市店,上许之。及幸晋阳,店人诉称高氏强夺民田,于内造店赁之。苏威因奏德林诬罔,妄奏自入,司农卿李圆通等复助之曰:“此店收利如食千户,请计日追赃。”上自是益恶之。虞庆则等奉使关东巡省,还,皆奏称:“乡正专理辞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于民。”上令废之。德林曰:“兹事臣本以为不可然置来始尔复即停废政令不一,朝成暮毁,深非帝王设法之义。臣望陛下自今群臣于律令辄欲改张,即以军法从事;不然者,纷纭未已。”上遂发怒,大诟云:“尔欲以我为王莽邪!”迁怀州刺史而卒。上性猜忌,不悦学,既任智以获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下,恒令左右觇视内外,有过失则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赃污,私使人以钱帛遗之,得犯立斩。每于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者挥楚不甚,即命斩之。尚书左仆射高颎、治书侍御史柳彧等谏,以为:“朝堂非杀人之所,殿廷非决罚之地。”上不纳。颎等乃尽诣朝堂请罪,上顾谓领左右都督田元曰:“吾杖重乎?”元曰:“重。”帝问其状,元举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捶人三十者,比常枝数百,故多死。上不怿,乃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教百万段,曾无减损。”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兹事臣本以为不可AB置来CDE复即F停废G政令不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列,古代指处在同一班列、具有同等地位的官员,即地位相同者或者同僚。
B.疾,指憎恶,与成语“痛心疾首”词义相同。
C.临,指面对。与《赤壁赋》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中的“临”词义相同。
D.薄赋,亦作“薄赋敛”,主张减轻徭役、赋税,是治国之道的亲民政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林喜好议论争胜,同僚们大多憎恶他,并且上奏说他凶狠暴戾,所以李德林虽有辅佐皇帝创立帝业的首功,却十年没有晋级升迁。
B.皇帝下令废除乡正,李德林认为乡正制度有可行之处,上言皇帝这样做政令不一、朝令夕改,实在不是帝王设法的意义。
C.皇帝听了田元的回答后不高兴,但接受了大臣的谏言,下令撤掉殿内的杖具,以后要是有所处罚,分送给有司去处理。
D.皇帝不但向天下百姓征收很轻的赋税,而且还大行赏赐,但府库还会全满,这是因为每年的收入多于支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正专理辞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于民。
2)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
5.有史学家认为,隋朝灭亡始于隋文帝。选文中隋文帝的一些做法就暗藏着隋朝祸乱的根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匈奴发骑车师,车师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乌孙王昆弥皆遣使,惠进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兵将三万九千余,得马、牛、羊无数,乌孙皆自取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发龟兹西国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选自《汉书·常惠传》)

文本二: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随武还者九人。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对文中加点字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发骑车师                                     田:通“畋”,打猎
B.乌孙皆自取                                     卤:通“掳”,掠夺
C.大将军霍光惠以便宜从事                    风:通“讽”,用委婉的话劝说
D.随武还者九人                                     凡:凡是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车师匈奴为一                                   尔三矢
B.惠进言                                             河为池
C.遂封惠长罗侯                                   武与李陵俱侍中
D.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方其系燕父子
3.下列各项与例句的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
A.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下列对文本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
B.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
C.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
D.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移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
5.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解乌孙之困,汉朝派常惠担任校尉协助乌孙作战。此战乌孙大有斩获,常惠也因完成使命有功被封侯。
B.常惠为了报龟兹国杀赖丹之仇,借西域多国力量合攻龟兹,龟兹王只能以自己被姑翼误导的理由来开脱。
C.常惠设法将苏武等人的消息详细告知汉使,并献上索要苏武的妙计,最终使被困数年的苏武及随从获救。
D.常惠曾经随苏武出使匈奴而被困十九年,归国之后,又多次奔走于西域各国之间,为汉朝立下赫赫之功。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
(2)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制举,曰:“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优笑无度,坐朝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国家内有养士、养兵之费,外有契丹、西夏之奉,臣恐陛下以此得谤,而民心不归也。”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会张方平知陈州,为教授。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吕惠卿始谄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至是,自知不免,乞宫观以避贬窜。辙具疏其奸,以散官安置建州。朝廷议回河故道,辙为公著言:“河决而北,自先帝不能回。今不因其旧而修其未至,乃欲取而回之,其为力也难,而为责也重,是谓智勇势力过先帝也。”公著悟,竟未能用。进户部侍郎。六年,熙河奏:“夏人十万骑压通远军境,挑掘所争崖巉,杀人三日而退。乞因其退,急移近里堡砦于界,乘利而往,不须复守诚信。”下大臣会议。辙奏曰:“夏兵十万压熙河境上,不于他处,专于所争处杀人、掘崖巉,此意可见,此非西人之罪,皆朝廷不直之。熙河辄敢生事,不守诚信,臣欲诘责帅臣耳。”崇宁中,蔡京当国,又降朝请大夫,居许州。筑室于许号颍滨遭老自作传万余言不复与人相见。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淳熙中,文定。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独其齿爵皆优于兄,意者造物之所赋与,亦有乘除于其间哉!

(节选自《宋史·苏辙传》)

材料二: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节选自苏洵《名二子说》)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筑室A于许B号颍滨C遗老D自作传E万余言F不复G与人H相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指策问,此处用作动词,与《杂说(四)》中“执策而临之”的“策”意思不同。
B.辟,指征召、召见,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放辟邪侈”的“辟”意思不同。
C.故,指缘故、原因,与司马迁《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意思相同。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苏辙谥“文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冒着被黜落的风险,在策问试卷中批评皇帝耽于享乐,荒废朝政,指出国内外面临的困难,提醒皇帝及时止谤,以顺应民心。
B.吕惠卿始谄媚后陷害王安石,行为卑劣,激起众怒,为了逃避贬官流放而请求宫观,苏辙上疏揭露其奸恶,使其以散官安置建州。
C.西夏军队撤退后,熙河上奏请求趁机移动堡砦,不必再守诚信,苏辙认为西夏人的做法表明了朝廷不直、熙河失信,应责问帅臣。
D.苏洵认为,车辙不能分享车之功却能免去车翻马死之祸,善处祸福之间,故以“辙”为苏辙命名。事实上,苏辙的名气和地位比苏轼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
(2)为文汪洋澹泊,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
5.关于“回河故道”的议论,苏辙持何种意见?结果如何?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
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
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
4.课内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二月,丁未,朗陵公何曾卒。曾厚自奉养,过于人主。司隶校尉东莱刘毅数劾奏曾侈汰无度,帝以其重臣,不问。及卒,博士新兴秦秀议曰:曾骄奢过度,名被九域。宰相大臣,人之表仪,若生极其情,死又无贬,王公贵人复何畏哉!谨按谥法名与实曰缪怙乱肆行曰丑宜谥缪丑公。帝策谥曰孝。

绥,曾之孙也。初,何曾侍武帝宴,退谓诸子曰:主上开创大业,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乎!汝辈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属必及于难。及绥死,兄嵩哭之曰:我祖其殆圣乎!曾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子劭,日食二万。绥及弟机、羡,汰侈尤甚,与人书疏,词礼简傲。河内王尼见绥书,谓人曰:伯蔚居乱世而矜豪乃尔,其能免乎!人曰:伯蔚闻卿言,必危害。尼曰:伯蔚比闻我言,自己死矣。及永嘉之末,何氏无遗种。

臣光曰:何曾讥武帝偷惰,取过目前,不为远虑,知天下将乱,子孙必与其忧,何其明也!然身为僭侈,使子孙承流,卒以骄奢亡族,其明安在哉!且身为宰相,知其君之过,不以告而私语于家,非忠臣也。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字母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谨A按B谥C法D名E与F实G爽H曰I缪J怙K乱L肆M行N曰O丑P宜Q谥R缪S丑T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意为违背,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中的“爽”意思不同。
B.“殆”,意为大概,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中“殆”意思相同。
C.“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相”的意思相同。
D.“博士”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曾生前生活奢侈无度,多次遭到弹劾,但皇帝都因其已然去世而不查问追究。
B.何曾子孙后代更加奢侈,且为人十分傲慢,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直至子孙灭绝。
C.河内王尼断言何绥的德行有亏,必定命不长久,自己直言批评也不可能被何绥伤害。
D.司马光认为何曾缺乏真正的智慧,同时私德不检,缺乏作为一个臣子的忠正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蔚居乱世而矜豪乃尔,其能免乎!
②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5.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与《训俭示康》中均对“侈”发表议论,但论述方法有异,请简析之。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国之宝器,楚国之宝者贤臣也。理百姓,实仓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奉圭璧,使诸侯,解忿悁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见侵,叶公子高在此。理师旅,整兵戎,以当强敌,提袍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怀霸王之余议,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唯大国之所观。”秦使者戄然无以对。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贤臣,未可谋也。”遂不伐楚。

(节选自《新序·杂事一》)

材料二: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节选自《国语·楚语》)

1.材料二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诸侯A之好B币具C而导之D以训辞E有不虞F之备G而皇神相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横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是“之乎”的合音,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不识有诸”的“诸”用法相同。
B.宝,意为“珍视”,与《谏逐客书》中“可宝者多”的“宝”意思相同。
C.相,指主持赞礼,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同。
D.所以,表原因,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欲伐楚,因楚有卞和之璧和随侯之珠这两件宝物,便以“观宝”为名派使者去楚国探听虚实。楚国的昭奚恤识破了秦的真正意图。
B.按当时的礼节,宴会上的座次以东方为上座。昭奚恤把秦使者当贵宾,请他坐了上座,自己作为宴会的主人居末座,这种安排是合乎礼数的。
C.晋国大夫赵简子故意使自己身上的佩玉发出声响,含有炫耀之意。接下来的“问玉”明其所关心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生活上的奢求。
D.王孙圉胸有成竹,沉着应对,语气于平淡中见正气,其从容大度的外交家风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和赵简子形成鲜明对比。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
(2)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5.两则材料中,昭奚恤、王孙圉谈到的“楚之宝”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从诸侯灭秦。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闵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后数世,至孝景三年,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行,独东瓯从吴。及吴破东瓯受汉购杀吴王丹徒以故皆得不诛,归国。吴王子子驹亡走闽越,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越击东瓯。至建元三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食尽,困,降,乃使人告急天子。天子问太尉田蚡,蚡对曰: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弗属。于是中大夫庄助诘蚡曰:特患力弗能救,德弗能覆;诚能,何故弃之?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乃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诉?上乃遣庄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太守欲距不为发兵,助乃斩一司马,谕意,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而去。东瓯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至建元六年,闽越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击而以闻。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韩安国出会稽,皆为将军。兵未逾岭,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余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今杀王以天子,天子听,罢兵;不听,乃力战。皆曰。即鏦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今王头至,谢罪,不战而耘,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立余善为东越王。后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覆,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选自《史记·东越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吴破A东瓯B受C汉购D杀E吴王F丹徒G以故H皆得不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畔,通假字,通“叛”,文中还有与此类似的情况,如“谕意指”中的“指”。
B.孝惠,谥号名。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且,将、将要之意,与下文“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中的“且”意思不同。
D.谢,致歉、谢罪之意,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谢”意思相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附汉室之后,东越虽然内部争斗不断,但还是一直受到汉朝廷的分封和荫蔽,即便到最后,百姓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B.庄助反驳田蚡,既有“能帮理当要帮”的道德高度,又有“秦时弃之”的现实情况的考量,说服力强。
C.面对不配合的会稽太守,庄助只好采用杀鸡骇猴之策,迫使太守发兵,由海上解救东瓯。
D.大行王恢带着一种便宜了东越王的心态,不再举兵前进,而是派使者将情况回报天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诉?
5.汉室天子认为东越人“数反覆”。请在文中找出其具体表现。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迁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予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久之,以早引去,泊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时受翰林学士之命已七越月矣,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同济此道。冬十一月,郊。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案卡上对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卿可谓A责难B于君C恐D无以副E卿此意F可悉意G辅朕H同济I此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的“因”意为依靠,与《谏太宗十思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的“因”意思不同。
B.文本一“至议变法”的“至”与文本二“至简而不烦”的“至”意思相同。
C.文本一“上以为然”的“然”与文本二“安石曰:‘不然’”的“然”意思相同。
D.“人言不足恤”的“恤”意为顾念,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神宗肯定了王安石以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作为其施政之先的观点,并设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
B.王安石性格倔强,非常自信,对自己决定了的事从不改变;经常引经据典与朝中大臣们争辩变法事宜,大家都驳不倒他。
C.王安石认为皇帝应该效法尧、舜,尧、舜治国简明、扼要且容易,并非高不可及,而唐太宗治国则烦难迂阔,不值得效仿。
D.在国用不足问题上,王安石认为是由于没有找到善于理财的人:司马光则认为与理财无关,所谓理财就是设法夺民而已。
4.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概括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具体内容。
2024-06-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推曰:“尤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曰:“以记吾过,且旌人”。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以贵富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今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穷矣,贱矣,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能其难,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

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悬书公门,而伏於山下。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

人心之不同,岂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焦唇干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今得之而务疾逃之,介子推之离俗远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冬纪》)

[注] ①带:又称“叔带”,襄王之弟。②龙:喻重耳。③五蛇:指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和介子推。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初A定B欲发兵C恐他乱D起E是以F赏从亡G未至H隐者介子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欲隐”的“隐”是隐藏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的“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中的“隐”含义相同。
B.“未图其功”的“图”是考虑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唯君图之”中的“图”的含义相同。
C.“且旌善人”的“善”是好、善良的意思,与《鸿门宴》的“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的含义不同。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居住在城内的人,上层为大夫、士,下层为庶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子推携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介子推说晋文公能登王位,是因天意而不是臣子的功劳。
B.晋文公当上国君之后,介子推的母亲劝他向晋文公求赏,但介子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子推,但是没有能够找到,最后只好在绵上封田警示自己并缅怀像介子推一样的人。
D.晋文公返回晋国后,虽拥有了万辆兵车,但是介子推却离开了他,这是由于晋文公已经不再贫贱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焉知之?
5.文本二结尾说“介子推之离俗远矣”,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介子推“离俗远”的表现。
2024-06-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