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兰台令史,帝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行将数百骑与虏是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于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诣校书部,兰台令史                 除:免除
B.御之方,其涂不一                       绥:安抚
C.虏使来,然后一往                       再:两次
D.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居延塞       款:议和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今君亡赵走燕
B.固后母丧去官                              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C.屈申无常,所因时异                    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D.此捕系固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要创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D.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018-07-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窦参,字时中,刑部尚书诞四世孙。学律令,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以累为万年尉。同舍当夕直者,闻亲疾惶遽,参为代之。会失囚,京兆按直簿劾其人,参曰:“彼以不及谒而往,参当坐。”乃贬江夏尉,人皆义之。迁奉先尉。曹芬兄弟隶北军,醉暴其妹,父救不止,恚赴井死。参当兄弟重辟,众请俟免丧,参曰:“父繇子死,若以丧延,是杀父不坐。”皆榜杀之,一县畏伏。

进大理司直,按江淮狱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偃蹇不郊迎,遣军吏致问,参厉辞谯让,少游惭,往谒参,参不顾即去。婺州刺史邓珽盗赃八千缗,宰相右珽,欲免输其财,诏百官集尚书省议,多希意为助,参独持法,卒输入之。迁监察御史。湖南判官马彝发部令赃千万,令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往按,直其侵蔑。彝后佐曹王皋,以干直闻者也。

入为御史中丞,举劾无所回忌。德宗数召见,语天下事,或决大议,帝器之。然多与宰相驳异,数为排却,卒无以伤。

进兼户部侍郎。民家生豕二首四足,有司欲以闻,参曰:“此乃豕祸。”屏不奏。神策将军孟华战有功,或诬以反,龙武将军李建玉陷吐蕃自拔归,部曲告与虏通,皆论死。参悉治出之,人始属望。

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帝得其奸,逐申为道州司马。不浃日,贬参郴州别驾。

宣武刘士宁饷参绢五千,湖南观察使李巽故与参隙,以状闻,又中人为之验左,帝大怒,以为外交戎臣,欲杀参。贽虽怨,然亦以杀之太重,乃贬驩州司马,没入赀产奴婢。时宦侍谤沮不已,参竞赐死于邕州,年六十。

(《新唐书·窦参传列传七十》)

注释:①浃曰: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十日为“浃日”。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得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
B.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得/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
C.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得/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
D.窦申/其族子也/为给事中/参亲爱/初陆贽与参不平/吴通玄兄弟皆在翰林/与贽轩轾不得申舅/李则之与通微等善/遂共谮贽/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有官爵或功勋而得到封赏;成语有“封妻荫子”。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各级官吏。《出师表》中有“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吐蕃,中国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唐时曾建立政权,松赞干布是其杰出领袖。
D.中人,即宦官,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由被阉割的男子充任,又称太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参尊重法律,不徇私情。在曹芬父亲投井一案中,窦参依法判处兄弟俩死罪,众官求情让兄弟俩服丧期满再行刑,窦参没有答应,还是如期行刑。
B.窦参不阿权贵,依法办事。百官在尚书省议论婺州刺史邓珽贪赃一事,参议者大多迎合宰相意图帮邓珽说话,窦参独自持法办事,最终没收了赃款。
C.窦参恪尽职守,断案英明。湖南判官马彝揭发本部县令贪赃,县令之子向权贵幸臣诬告马彝,身为监察御史的窦参前往审讯,辨明马彝受到的诬陷。
D.窦参深受器重,遭人排挤。任御史中丞时,德宗多次召见他,与他谈论天下事,或者裁决议定大事;然而他与宰相持不同的意见,多次被排挤压抑。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失囚,京兆按直簿劾其人,参曰:“彼以不及谒而往,参当坐。”
(2)遣军吏致问,参厉辞谯让,少游惭,往谒参,参不顾即去。
2018-07-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昭,合肥人。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八年充总兵官,镇凉州。土军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而老的罕果叛。昭与都指挥满都等击平之。移镇西宁。

仁宗立,进都督佥事。上言西宁风俗鄙悍,请设学校如中土。报可。宣德初,昭以卫军守御,不暇屯种,其家属愿力田者七百七十余人,请俾耕艺,收其赋以足军食。从之。五年,曲先卫都指挥使散即思邀劫西域使臣,昭率参将赵安偕中官王安、王瑾讨之。长驱至曲先,散即思望风遁,擒其党答答不花等,获男女三百四十人,马驼牛羊三十余万,威震塞外。捷闻,玺书慰劳,赏赉加等。

七年春,以征西将军镇宁夏。孛的达里麻犯边,遣兵击之。至阔台察罕,俘获甚众。进都督同知。正统初,昭以宁夏孤悬河外,东抵绥德二千里,旷远难守,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增设烽堠,直接哈剌兀速之境。边备大固。寻进右都督。时阿台、朵儿只伯数寇边。诏昭与甘肃守将蒋贵、赵安进剿。并无功,被昭切责,贬都督佥事。三年复右都督,八年以老召还。明年卒。

昭居宁夏十二年,老成持重,兵政修举,亦会敌势衰弱,边境得无事。兵部尚书王骥、宁夏参将王荣尝举其过。朝议,以昭守边久,习兵事,不易也。而与昭并为边将最久、有勋绩可称者,都督同知刘昭镇西宁二十年;都指挥李达镇洮州至四十年。并为蕃汉所畏服。

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著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

(选自《明史•史昭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是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西域、中土均为地理名词,其中,西域是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中土,则指中原地区。
C.永乐、宣德、正统等均为用帝王年号纪年,文中的“八年、七年春 ”即指永乐八年、宣德七年春。
D.“赞”,又叫“论赞”,即史论。在史书中对此有不同的称谓,如《史记》称“太史公曰”,《聊斋志异》称“异史氏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军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 /而老的罕果叛
B.土军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 /而老的罕果叛
C.土军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 至而老的罕果叛
D.土军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 /而老的罕果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年间,史昭因战功卓著,先后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和总兵官。他在镇守凉州时 平定了土军老的罕和虎保的叛乱。
B.史昭驻防西宁时,因戍守将士无暇耕种土地,便向朝廷请求允许随军家属愿意耕田者耕种土地以补充军粮,得到朝廷的应允。
C.史昭驻防宁夏时因宁夏孤悬河外,经向朝廷请求,增设了哨马营和烽火台,大大巩固了边防,史昭也很快被提拔为右都督。
D.史昭曾被兵部尚书王骥等检举,但朝议认为他戍守边境长久。光镇守西宁就长达20年,又加熟悉带兵打仗,就没有更换他。
2017-11-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