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节选)

曾巩

①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越州赵公,前民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②州县吏录民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粟乘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③是时旱疫吴越,民饥谨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④公元丰二年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注:①岂弟:即“恺悌”,意思是和乐平易。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右谏议大夫越州赵公(        )     (2)为书问属县灾所者几乡(        )
(3)故事,岁原穷人(        )               (4)乐为之其详(        )
2.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前民未饥            州县吏录民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
B.使各便受之        公元丰二年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
C.而能之备            旦日饷士卒,击破沛公军
D.不习有为            则知明行无过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2)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
4.赵公在越州救灾的经历可供后人借鉴之处有哪些?
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2023-08-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盂。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题凑:古代贵族死后,椁室用厚木累积而成,木的头端都向内,称题凑。
(1)解释加点字。
①皆知大王贱人而马也
②于是王乃使以马太官
(2)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衣以(     )
A.文字   B.花纹   C.修饰   D.华丽
②左右(     )
A.争论   B.劝谏   C.辩解   D.争夺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席露床
②作《师说》贻之
B.①以楚国堂堂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C.①之奈何
②冰,水之,而寒于水
D.①方今妻子穷困负薪
②吾尝而望矣
(4)对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为孙叔敖衣冠抵学/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B.即为孙叔敖衣冠/抵学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C.即为孙叔敖衣冠/抵堂谈语/岁余/像孙叔赦/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D.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赦/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5)翻译句子。
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6)结合内容分析文中优孟的主要特点。
2022-11-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仅传

[北宋]郑獰

①吴仅,字庶几,鄱阳人。天圣五年进士擢第。

②君廉悍,于事无所顾避,崷崷有芒角。知彰明县,韩丞相使蜀,知君才,郡县冤讼多以属君。蜀人诉盐井虽泉涸,官犹捕系责赋,至坏产或榜死狱中,不得免。君请更法,泉竭盐不出,则官闭其井。人获利焉。韩丞相嘉之。

③翰林宋公祁提举在京诸库务,荐君为属官。群司安于废堕上下盖覆一切阔略不问以为大体。君佐宋公为治,奸搜蠹,穷其根穴,收什包罗,尺寸无所漏失。主吏怵惕,始知有公法。老人至今有能言宋公时事者,维君有助焉。

④选知开封县。中贵人常遣吏持公移诉某事,君曰:“中贵人诚贵重,然所诉乃私事, 尚得为公移耶?”捶其吏,之贵家游观,多借县民牛。有干君者,君曰:“吾家鄱阳乃有牛, 远不能致,奈何?”竟不与。于是莫能有挠县者。君平生所持皆如此,与人聱牙常不合,而卒亦用此取困。

⑤及为楚州,愈厉刻自信,不肯随众。楚为东南冲,舟车日叩境,接聒不得休息。前为守者,率民事,专治宾客。君辄谢罢,孤坐听民事,宾客至者,虽烜赫巨官,饷之壶酒盘飱而已,未尝留连歌呼醉饮以结恩意。往来者皆索莫,遂得毀言。又与人持曲直相排击,由是被谪。

⑥朝廷复欲携挚用君,以君使江南,督责有劳,复君职任。韩丞相为山陵使,又以君营缮下宫。还,至汜水县,得疾卒,享年六十二。


【注释】①廉悍:指方正严厉。②公移:公文。
1.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奸搜蠹(     )
(2)率民事(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捶其吏,之贵家游观(     )
A.派遣   B.谴责   C.发配   D.驱逐
(2)往来者皆索莫(     )
A.无所事事   B.寂寞消沉   C.失意寥落   D.空乏穷尽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蜀人诉盐井虽泉涸,官犹捕系责赋,至坏产或榜死狱中,不得免。
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群司安于废堕上下盖覆一切阔略不问以为大体。
5.第④段中吴仅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语气拒绝了权贵的诉求,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6.吴仅的仕途经历与他“廉悍”的特点紧密相关,请联系第②段和第⑤段对此进行分析。
2022-04-27更新 | 9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杨万里传(节选)

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其教终身,乃读书之室曰诚斋。

②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之。盗沈师犯南粤,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

③十四年夏旱,万里复应诏,言:“旱及两月,然后求言,不曰迟乎?上自侍从,下止馆职,不曰隘乎?旱者以上泽不下流下情不上达故天地之气隔绝而不通。”因疏四事以献,言皆恳切。迁秘书少监。

④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

⑤高宗未葬,翰林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万里上疏之,力言张浚当预,且谓迈无异指鹿为马。孝宗览疏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

——节选自《宋史·儒林传》


【注释】①戢:约束。②张说:其妻子为宋高宗赵构皇后吴氏的妹妹,宋孝宗乾道七年三月,除签书枢密院事。③和同:先秦时期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④砦: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⑤十四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其教终身(      )
(2)盗沈师犯南粤,师往平之(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除临安府教授,未赴,父忧(      ) A.健壮       B.遭逢    C.极少 D.陷入
(2)万里上疏(      )                         A.排挤   B.诋毁   C.指责   D.抨击
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万里服其教终身,乃读书之室曰诚斋
B.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
C.栻虽不果留,而公论
D.一危机,悔之何及?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5.请为第⑧段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今之所以旱者以上泽不下流下情不上达故天地之气隔绝而不通
6.杨万里以“诚斋”二字命名书斋,分析“诚”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022-08-30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②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以枣脯。马肥死,使群臣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③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枣脯
(2)马肥死
(3)使群臣
(4)左右
2.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马者王所爱也/自宋齐请其术
B.家无资产,清行致称/未及时,赃获罪
C.邕宛然笑曰/荆人尚犹循表导之
D.每州郡命召,称疾不就/嗤其失算,欲易置之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4.优孟是如何讽谏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2022-08-2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节选自刘大櫆《张复斋传》)

【乙】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任之。

(节选自郑克《折狱龟鉴》)

【丙】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民莫敢欺犯。

傅琰之为山阴令也,有卖糖姥与卖针姥争丝一团,琰令挂丝鞭之,有少铁屑焉,乃罚卖糖姥。鞭丝击皮,事异理同,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郑克《折狱龟鉴》)


【注】①诛求:需索。②款引:从实认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父县诉                      (2)故任之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奉伯诈状(       )
A.询问,追问       B.查究,究办       C.责备,质问       D.整治,处理各言
(2)背之物(       )
A.坐卧       B.衬垫       C.践踏       D.借用
3.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
4.【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令 二 父 与 儿 各 在 别 处 禁 经 数 旬 然 后 遣 人 知 之
5.【丙】文画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证慝之术,焉可忽哉B.是故其人不敢不服也
C.皆以物为证者也D.苟非尽心察狱,则亦岂能然耶
6.【甲】文节选自《张复斋传》,是人物传记。【乙】、【丙】二文均出自《折狱龟鉴》,是狱讼案例汇编,请分析两者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022-08-2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甲、乙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①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九月发。

②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

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④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古名将不过也。身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陵传》)

乙文

①《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②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陵获所不死,得无讥乎?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③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④故非其义,君子不轻生;得其所,君子不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然乎?不其然乎?

(节选自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士尚三千余人,斩车辐而持之     
(2)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后代
2.与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1)单于遮其后,隅下垒石,士卒多死(       )
A.彼垝垣,以望复关                 B.因利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之势       D.公与之,战于长勺
(2)得其所,君子不其死(       )
A.其子择师而教之       
B.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C.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之,给其衣食
D.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愿得自当一队分单于兵             诏陵九月发
B.司马迁虽以陵获罪,无讥,可乎             陵获所不死,得无讥乎。
C.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古名将不过也       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
D.故非其义,君子不轻             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然乎
4.甲文第①段划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把这三处表示出来。
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5.把甲文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
6.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作者对李陵降敌所持态度的异同。
2022-08-04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②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

③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④维工草隶,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迭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⑤兄弟皆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荑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⑥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往取。缙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新唐书·王维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药下利,(     )          
(2)维工草隶,(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九岁知属辞(     )
A.连接词句       B.撰写诗文       C.归类言辞       D.嘱托辞别
(2)兄弟皆志奉佛(     )
A.切实       B.沉重       C.专一       D.真诚
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4.第④段画“               ”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B.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C.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D.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5.第②段写王维曾为安禄山所掳并任给事中,而最终只被降职为太子中允。请分析其原因。
6.分析第④段画横线部分写“客”的作用。
2022-08-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教。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踞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围而归。


【注释】①阏与,地名,战国时韩国重镇,后归赵国。②候:哨兵,侦察兵。③胥:等待。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赵奢曰:“之。”(       )(2)赵奢许诺,即发万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秦军鼓噪勒兵B.有以军事谏者死
C.留二十八日不行D.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召乐乘而问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论语·颜渊》)
B.有军事谏者死                                     为己任(《论语·泰伯》)
C.夫去国三十里军不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论语·泰伯》)
D.遂解阏与围而归                              若火始然,泉之始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5.“阏与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出奇制胜的战例,你认为赵奢的谋略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列出三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周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芋老人传

①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腹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②后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③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国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穷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至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展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顾他日得志,廉干如占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搅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谴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注】①迎款:迎降归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书生甲第为相国(       )(2)谓老人与相国有(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
A.未成年的男子     B.未考中秀才的读书人      C.儿童     D.未成婚的男子
(2)以污贿不(     )
A.守规矩     B.整顿        C.恭敬       D.旧指上级命令下级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5.赏析文章第①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6.第③段中老人如何回答相国提出的“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这一问题的?
2022-07-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