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明十一年五月,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①,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令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②’,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令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九月)戊辰,魏主济河;庚午,至洛阳。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③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竞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资治通鉴》138卷)

(注解)①革,革卦,变卦是万物运转的规律。②虎变:如虎身上的花纹斑斓多变,比喻因时制宜,革新创制,斐然可观。③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太常卿王谌       筮:占卜
B.卒一万             弊:疲惫
C.夫亦何             伤:伤害
D.谓之曰             逆:迎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魏主平城地寒             申之孝悌之义
B.顺乎天应乎人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C.朕欲此迁宅中原             不如而善遇之
D.今当更与卿论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和策略的一组是(     
A.①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②乃议大举伐齐,欲以协众
B.①群臣莫敢言             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
C.①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②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D.①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②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B.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C.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D.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王足智多谋,煞费苦心。为了迁都洛阳,他先让太常卿占卜,为军事行动造势;再率众离开故都平城来到洛阳,后来甚至实施斧钺之刑来镇压群臣。
B.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C.孝文帝恩威并济,循循善诱。一方面,在朝堂上疾言厉色斥责任城王拓跋澄,另一方面他又私下里推心置腹讲道理进行安抚,终于获得任城王拓跋澄的理解与支持。
D.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谋远虑的君王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
(2)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7.孝文帝为什么迁都?采用的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述。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景仁,庐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与青州,师范乞兵与行密,行密遣景仁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覆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

景仁事行密,为润州团练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

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韩勍,李思安等兵伐赵;行至魏州,司天监言:太阴亏,不利行师。太祖亟召景仁等还,已而复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术者言,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过邢、洺,使者及至,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

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

(《新五代史·王景仁传》)

【相关链接】

渥字承天,行密长子也。行密病,渥为宣州观察使。右衙指挥使徐温私谓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涕泣温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隐作符召渥,隐虑渥幼弱不任事,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代主军政,乃荐大将刘威,行密未许。温与严可求入问疾,行密以隐议告之,温等大惊,遽诣隐所计事。隐未出,而温见隐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见温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隐骂曰: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氏乎?遂杀之。以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之入也,多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茂章惜而不与,渥怒,命李简以兵五千囤之,茂章奔于钱塘。

《新五代史·杨行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栅中告急,景仁出战             趣:催促
B.行密病,为宣州观察使       出:离开京城
C.涕泣温而去             谢:辞别
D.多宣州库物以归广陵             辇:以车运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密遣景仁步骑七千救师范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以首报行密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代主军政              群臣侍殿上,不得持尺兵
D.渥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        鸡豚狗彘畜,无失其时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景仁深得梁太祖器重的一组是(     
①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             ②以景仁代守宣州
③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             ④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己
⑤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       ⑥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己而复战。
B.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C.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D.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青州大战,王景仁等到梁军疲乏时,趁机出兵攻击,大获全胜,杀死友宁,将其首级献给杨行密。
B.王景仁在梁太祖的优势兵力攻击下无法顺利撤退,就派遣李虔裕率军阻击追兵,最终保住主力安全撤回。
C.王景仁与晋军作战,在柏乡被打败,他回朝向梁太祖诉说了韩勍、李思安不听调度从而导致失败的情况。
D.末帝登基,王景仁担任淮南招讨使,率领部队路过独山的杨行密祠堂时,他不忘旧主,亲自进祠堂哭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
(2)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
(3)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
7.阅读文言文材料和相关链接,分析王景仁是怎样一个人?
2021-07-28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抱朴子者,姓葛,名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其先葛天氏,盖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为列国,因以为姓焉。

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年十有三,而慈父见背,失庭训。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垄。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农隙之暇无所读。乃负笈徒步行借,又卒于一家,少得全部之书。益破功日,伐薪卖之,以给纸笔。昼就营田园,夜柴火写书。坐此之故,不得早涉艺文。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

洪之为人也,性钝口讷,形貌丑陋,而终不辩自矜饰也。冠履垢弊,衣或褴褛,而或不耻焉。俗之服用,俄而屡改,或忽广领而大带,或促身而修袖,或长裾曳地,或短不蔽脚。洪期于守常,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是以洪著书因以自号焉。

洪禀性尪羸,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至于权豪之徒,虽在密迹,莫或相识焉。

衣不辟寒,室不免漏,食不充虚,名不出户,不能忧也。贫无僮仆,篱落顿决,荆棘丛于庭宇,蓬莠塞乎阶靄,披榛出门,排草入室。论者以为意远忽近,而不恕其乏役也。

洪自有识以逮将老,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虽仆竖有其所短所羞之事,不以戏之也。未尝论评人物优劣,不喜诃谴人交之好恶。或为尊长所逼问,辞不获已,论人也,则独举彼体中之胜事而已;其论文也,则撮其所得之佳者,而不指摘其病累,故无毁誉之怨。

贵人时或问官吏、民甲乙何如。其清高闲能者,洪指说其快事;其贪暴暗塞者,对以偶不识悉。洪由此颇见讥贵,以顾护太多,不能明辩臧,使皂白区分,而洪终不敢改也。

(选自《抱朴子外篇·自叙》)

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视其颜色如生。时年八十一。

(选自《晋书·葛洪传》)


[注]①抱朴子: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该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②尪(wāng)羸:瘦弱。③赜(zé白):深奥、玄妙。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失庭训                                        夙:早
B.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          故:因此
C.贫无车马,不堪                       徒:空手
D.不能明辩臧                                 否:坏、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柴火写书                                身翼蔽沛公
B.虽在密迹,莫或相识焉               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
C.未尝论评人物优劣                      不知东方既白
D.论人也                                      孰能讥之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
B.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
C.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
D.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
4.“抱朴”就是怀抱纯朴,下面葛洪的性格、经历及行为完全符合“抱朴”的一组是(     
①年十有三,而慈父见背,夙失庭训。②性钝口讷,形貌丑陋。③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④衣不辟寒,室不免漏,食不充虚,名不出户,不能忧也。⑤论者以为意远忽近,而不恕其乏役也。⑥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③④⑤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洪少年时丧父,家境渐贫,在艰苦的环境下,勤学苦读,卓有成就。
B.葛洪因为长相丑陋、内向自卑、不修边幅,因而经常足不出户,很少与人来往。
C.作者在自叙自己的住所之简陋、生活之贫困时,看似夸张,实则反映出其淡泊宁静的处事态度。
D.葛洪一生著述颇丰,安然离世时享年81岁。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
(2)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
7.对于葛洪“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诃谴人交之好恶”的作法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理由。
2021-07-27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②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艺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③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艺,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④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⑤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                         诡责:要求
B.县掾吏穷困                                           穷困:贫穷
C.师旅不息                                               师旅:战争
D.不矜廉隅                                               廉隅:品行方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贼至,刃临芝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犯教而闻,吏祸也                      取之无禁,用不竭
C.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莫及芝            假舟楫,非能水也
D.出盗贼,入乱吏治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B.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C.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D.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组是(     
①母老,唯在诸君                                        ②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③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⑥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②⑥D.③⑤⑥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芝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亲人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他的言行使贼寇放弃了对他的伤害。
B.司马芝担任菅长时,派遣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认为此事必不成,虽然刘节百般阻挠,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
C.宫中的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没有帮太监的忙。
D.司马芝在担任大司农时,提出治国应当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他的主张获得了皇帝的支持。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2)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7.阅读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司马芝为政的特点。
2021-04-09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