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B.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C.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D.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晋出公十七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C.“韩、魏翼而击之”的“翼”指两侧,与《鸿门宴》中“翼蔽沛公”相同。
D.侯,古代的一种爵位等级。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直掌控着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便请求出使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2)“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2023-03-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字伯长,名修。幼嗜书,不事章句,必求道本原,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性刚峭,喜于背俗,不肯下与庸人小合,愿交者多,固拒之。议事坚明,上下合古,皆可录。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谨细后生畏闻之。又独为古文,其语深峭宏大,羞为礼部格诗赋。”

咸平中,举进士,得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牧守称其才,通判之。又尝以言忤通判,守病告,通判私黠吏,使诬告先生赂。具狱,聚左证,后召先生,使众参考之,由是贬池州。中道窜,诣阙下,叩登闻鼓称冤,会通判死,复受谴于朝。后累恩得为蔡州参军。

先生自废来,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于道,然耻以文有位,以故困甚。张文节守毫,毫之士豪者作佛庙,文节使以骑召先生作记。记成,竟不窜士名。士以白金五斤遗之,曰:“枉先生之文,愿以此为寿。”又使周旋者曰:“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既而亟召士之,投金庭下,遂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常语人曰:“宁区区糊口为旅人,终不匪人辱吾文也。”天圣末,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

常客京师南河邸中,往往醉,暮归遏地,如不省持者。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识者怜哀之,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不然且病,或妻子卒。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将还淮西,道遇病,气结塞胸中不下,遂卒。

嘻吁!天之厌文久矣,先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顾其道宜不容于今世。常罹兵贼、恶少辈所辱困,其节行至死不变。有孤,懦且幼,遗文散坠不收,伯长之道竟已矣乎!初,先生死,梁坚欲访其文,予集序之。余作文哀之,道不胜命,命不会于时,吁嗟!先生竟胡为!

(选自苏舜钦《哀穆先生文》,有删改)


【注】①礼部格诗赋:题目、用韵等都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诗赋。是当时文人考取进士以致身通显的敲门砖。②苦臏(bìn):使劲睁大眼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为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
B.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
C.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
D.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判                                 恶:嫉恨
B.故困甚                                 以:因为
C.既而亟召士                       让:推辞
D.予集序之                              俾:使、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修刚直清峻。他喜欢离俗背道,不喜交往;喜欢批评权贵,指斥时弊,所以为“谨细后生”所畏避。
B.穆修有斗争精神。他做泰州司理参军时,因言语触犯通判,遭到诬告而被贬,他中途逃跑,鸣鼓喊冤。
C.穆修命途多舛。他虽有才能,却遭到恶人的辱困;他穷困潦倒,刻印售卖柳宗元的文集,然而获利甚微。
D.穆修清高自守。他应亳州豪士之约去撰写文章,但拒绝写上豪士之名;耻于拜访权贵,终没做成学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
(2)先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顾其道宜不容于今世。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就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鸣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为,替。②梃:棍棒。③穿窬(yú):穿墙(偷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文中加粗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同“横”。
B.万乘,万辆兵车。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义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点明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的,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2)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
2022-12-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谓的习惯。
B.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
D.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西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B.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
C.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身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022-12-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兴二年,初,陈敏既克石冰,自谓勇略无敌,有割据江东之志。其父怒曰:“灭我门者,必此儿也!”遂以忧卒。敏以丧去职。司空越起敏为右将军、前锋都督。越为刘祐所败,敏请东归收兵,遂据历阳叛。敏据有江东,以顾荣为右将军,周玘为安丰太守。敏命僚佐推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列上尚书,称被中诏,自江入沔、汉,奉迎銮驾。太宰颙以张光为顺阳太守,帅步骑五千诣荆州讨敏。刘弘遣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汝南应詹督水军以继之。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随郡内史扈怀言于弘曰:“侃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无是也。”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敏以陈恢为荆州刺史,寇武昌;弘加侃前锋督护以御之。侃以运船为战舰,或以为不可。侃曰:“用官船击官贼,何为不可!”侃与恢战,屡破之。怀帝永嘉元年,陈敏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为患,顾荣、周玘等忧之。庐江内史华谭遗荣等书曰:“陈敏盗据吴、会,命危朝露。诸君或剖符名郡,或列为近臣,而更辱身奸人之朝,降节叛逆之党,不亦羞乎!吴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继承大业。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荣等素有图敏之心,及得书,甚惭,密遣使报征东大将军刘准,使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准遣扬州刺史刘机等出历阳讨敏。荣等遂斩敏于建业,夷三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B.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C.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D.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二年”中的“永兴”与《己亥杂诗》中的“己亥”都是纪年法,但前者是年号纪年,后者是干支纪年。
B.“灭我门者,必此儿也”与“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两个句子句式相同。
C.“匹夫之交”与“马之千里者”(《马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D.“或以为不可”与“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敏打败石冰以后骄傲自大,自以为勇猛过人,谋略无人能比,产生了割据江东的念头,他的父亲斥责他将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B.顾荣等人收到华谭劝降的书信后十分惭愧,于是萌生除掉陈敏的想法,派遣使者联系刘准发兵讨伐陈敏,顾荣等人在建业杀死陈敏。
C.陶侃与陈敏同郡,且同年被荐举为官,扈怀猜疑陶侃会有异心,但刘弘坚信陶侃不会叛逆,认为陶侃是大丈夫,绝对不会忘恩负义。
D.司马越被打败后,陈敏请求东归收兵,于是占据历阳发动叛变,后占领江东各地,任命官员,并让部众推举自己任大司马、楚公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无是也。”
(2)“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
2022-10-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怒上言:“正统以来每日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守聪明于左右。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大学士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

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B.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C.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D.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宰,在周朝时是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来冢宰也是吏部尚书的代称。
B.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有时只用一牛也可称太牢。
C.经筵,指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讲席,由皇帝给百官讲授治国之道。
D.顾命,指帝王临终遗命。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称为“顾命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即位,征召已经退休的王恕为吏部尚书,王恕倚仗自己的名望在选拔官吏上很有作为。他在任时私下求官的路子断绝。
B.明孝宗在做太子时就知道马文升的名声,登基后让他做左都御史,马文升感恩知遇,知无不言。他对教坊的亵渎之语严加斥责。
C.刘大夏向皇帝解释年老请辞兵部尚书时提到“民穷财尽”,皇帝耿耿于怀,再次提到此话题,刘大夏借机进谏朝廷征敛过多,皇帝当即停止。
D.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健等大臣也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
(2)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2.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榖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C.“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2-04-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引得春风度玉关

1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2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3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4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5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划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6光绪三年(1877 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7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委托张曜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D.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并煽动罢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4-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缗钱就是一贯钱。古代的铜钱用绳穿方孔,一一重叠。一千个方孔铜钱用绳穿连在一起,就是一贯。贯即穿钱的绳索,俗称“钱串”。
B.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C.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号以谥法为依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
C.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②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2022-0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长揖不拜,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闻言阻之,曰:“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B.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C.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D.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麾下是古时候对将帅的敬称,也可称将帅的部下。“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
B.长揖是古代交际礼仪风俗,即拱手高举过头顶,鞠躬。是一种多用于平辈之间的行礼。
C.从横即合纵连横,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合纵”,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连横”。
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农本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多用来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食其前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沛公后,聪明才智得以施展。
B.郦食其语出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对其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建议。
C.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
D.汉王起初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又立刻改变了想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2)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