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说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簴。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

(节选自《说苑·至公》)

【注释】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季A子B贤C使D国E及F季G子H则I吴J可K以L兴M乃N兄O弟P相Q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的意思是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古代帝王或皇后之死则称“崩”。
B.“当”的意思是承担,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名我固当”的“当”意思不相同。
C.“卒”的意思是最终,与《孔雀东南飞》中“供养卒大恩”的“卒”意思相同。
D.“捐”的意思是舍弃,与成语“细大不捐”的“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时,他借出使逃避继位;光让位给他时,他逃到延陵。
C.鲍白令之认为是实行禅让制还是世袭制,取决于君王是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
(2)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
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
2021·湖南郴州·一模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①子夏曰:“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学致其道。”

②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⑤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节选自《论语》)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者”指求学的人。
B.“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肆”此处指工匠们大胆创新。
D.“无以至千里”的“以”与“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以”意思和作用都不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B.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D.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乙文中孔子认为,古人的学习观是自私的,今人的学习观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
C.乙文中孔子最欣赏弟子颜回的原因之一是他最好学,具体的表现是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意味着颜回能“学以致道”。
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习能提升自我,弥补不足;乙文认为学习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获得“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请就文体特点简要概括两篇选文不同的言说风格。
2023-06-20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远恒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B.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
C.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周制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D.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请简要概括儒家和墨家在“爱人”观点上的区别。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

荆庄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痛,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然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文挚竟死。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A怒B王C则D疾E不F可G治H怒I王J则K挚L必M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缘故、原因。与《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的“故”意思不同。
B.寿,名词,寿命。与《鸿门宴》“若入前为寿”的“寿”意思及用法均不同。
C.劝,文中指勤奋、勉励。与《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劝”意思不同。
D.幸,文中指怜悯、哀怜。与《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都痛恨那种侵暴劫夺的行为,然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又不能不使这种行为发生。当这种行为发生时,圣明的君主能听进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逆耳忠言。
B.申公子培抢在楚庄王之前把楚庄王射中的随兕夺走,楚庄王对申公子培的这种侵暴劫夺的行为很生气,准备杀掉申公子培,但还是接受了左右的劝谏,没有杀掉他。
C.借楚庄王封赏军功之际,申公子培的弟弟揭开了申公子培犯暴不敬之罪的忠诚用意,楚庄王查验实情之后,丰厚地赏赐了申公子培的弟弟,称赞子培的忠诚为穆行。
D.医者文挚为激怒齐王故意爽约,见到齐王后,又故意用不礼貌的行为和言语激怒齐王,他明知用此法救活齐王,自己会获死,依然去做,是为了成全太子孝的美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
(2)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
5.请根据文意分别对楚庄王和齐王做出评价,并简要分析理由。
2023-05-16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天下说之,秀士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禹尽为之,人也。

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手足胼胝不,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

(摘编自《吕氏春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孙枝A得B而C说D之E献F诸G缪公H三日I请J属K事L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士从之”与“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B.“手足胼胝不居”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C.“其遇时也,登为天子”与“不拘于时”(《师说》)两句中的“时”字含义不同。
D.“由与赐小人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小人”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遇见尧,禹遇见舜,源于天意;舜、禹为民服务、赢得民心,则体现本人的努力。成就大功名不能忽略天意,也不能轻视个人努力。
B.舜耕地捕鱼时,带着部属辛勤劳作,得以免去冻饿之苦;成为天子后,得到百姓的爱戴。无论处境如何改变,舜的贤德始终不变。
C.公孙枝大力举荐百里奚,在缪公担心重用贱民会被人耻笑时,据理力争以打消缪公的顾虑。作者认为他是谋划得当、举荐有功的贤臣。
D.孔子告诉弟子,霜雪能彰显松柏的气节,陈、蔡之厄也能彰显自己对道义的坚守,应该算是幸事;听罢,子贡为先前不理解老师而惭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
(2)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5.对“穷”的理解,孔子与子路、子贡两弟子明显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05-28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唐]韩愈《师说》)

(三)

汉魏以来,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唐承其弊,是以一时士大夫之流,鲜不自鸣得意,竞耻相师,文公以一布衣周旋其间,而欲挽八代之颓风,洗一时之旧染,自非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端矣,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然持之过激,与言不得其人,则其道不传,而其业难受;其业难受,而其惑愈不解矣。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文公作说以贻,因以嘉来学而奖后进。

(选自[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B.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C.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D.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也指求学的人。文中应指前一义项。
B.句读:指文章句意已尽或未尽须停顿之处。教句读者非韩愈眼中之“师”。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韩愈称赞他们虽地位低贱,却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D.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此处以身份的普通来突出韩愈的精神。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一)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荀子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选文(一)第1段连用“青出于蓝”“木直中绳”和“金就砺则利”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选文(二)第2段承接上文论述,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选文(二)用“嗟乎”“呜呼”等语气词点燃了作者的感叹,直接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意图,发人深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
5.请按照加点词的语义关系,将下列句子进行分类整理:
①取之于蓝,青于蓝   ②吾尝终日思矣   ③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④顺风   ⑤小学大遗   ⑥则群聚笑之
欲挽八代之颓风   ⑧不足以正流品广善类   ⑨嘉来学奖后进
2023-06-3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节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兵法·计篇》)

材料二: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本名仁亶,以睿宗音近避之。有文武材。武后时,累迁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中,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自图先锋当矢石状。武后叹曰:“御史乃能如是乎!”擢为右肃政台中丞,诏仁愿即叙其麾下功。仁愿先问承景破敌曲折,承景实不行,所问皆穷。仁愿劾奏承景罔上,虚列虏级。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去,引兵踵击,夜掩其营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两汉以下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仁愿固请,中宗从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功,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禽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有回望城者斩。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景龙二年,封韩国公。还朝,卒。仁愿为将将吏信伏按边抚帅赏罚必直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九》)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A愿B为C将D将E吏F信G伏H按I边J抚K帅L赏M罚N必O直P功Q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旧时指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名字,张仁愿因本名与唐睿宗之名音近而改名。
B.破,指攻克。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破”字意思相同。
C.摄,指暂代,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摄乎大国之间”的“摄”字意思不相同。
D.烽候,即烽火台、文中指为了侦察敌人、以点燃烟火的方式示警的军事防御设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仁愿具备文武才略,武则天时期就受到重用、在担任殿中侍御史时,他详细询问孙承景破敌的情况,结果发现孙承景欺君罔上,虚报战功。
B.当张仁愿提出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受降城时,唐休璟表示反对,认为这些城池最后都会被突厥人攻占,在张仁愿坚决请求下,唐中宗才同意。
C.张仁愿上表请求留下满足年龄条件的士兵来帮助筑城,但两百名咸阳籍的士兵逃跑,被他抓住后予以严惩,在这之后服役的人全都尽心尽力。
D.张仁愿战功显赫,治军严明,被封为韩国公,在他去世之后,后世之人十分怀念他,在受降城为他建立祠堂,每次朝廷军队出征都前往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
(2)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5.《十七史百将传》是按照《孙子兵法》的理念编写的,对后世影响深远。张仁愿的哪些事迹体现了材料一中《孙子兵法》的理念?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选文二: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C.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D.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逗。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所以并举。巫,原是男女巫师的通称,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职业,也为人治病。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论语》六种经书,其中《乐》已经失传。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授六艺。
D.蛮夷,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此处指柳宗元当时的贬地永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第一段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两句都是宾语前置,“之”字为助词,为提前宾语的标志,句意是: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B.选文一第二段从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的观点,作者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从孔子的实践和言论两方面,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
C.选文二中“有辄哗笑之”是对《师说》中“则群聚而笑之”的有力印证,说明当时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选文二第二段,柳宗元引用孟子的名言,表明韩愈“好为人师”的观点,并结合古今事实及韩愈“抗颜为师”的遭遇来论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5.选文一第一段成功地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论证十分有力。本段中运用了哪些对比?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4-01-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C.抑其成败之迹               本:考察
D.天下之豪杰                  举:整个
2.下列语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后用兵B.尔无忘乃父之志
C.意气之盛D.故方盛也
3.下列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

请引用《伶官传序》中的某个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思考,简要回答唐太宗的这个问题。

2021-04-29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者乎   行:做,实践。
B.己所不欲,勿于人   施: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   济: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   弘:弘扬。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2021-04-09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