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网上出现了很多“电子亲人”账号,他们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的身份,分享生活、教授技能以及与网友情感互动。不少年轻人开始热衷找“电子亲人”。

有人觉得,“电子亲人”可以倾听我们的心声,提供情绪价值,因而可以找。但也有人认为,“电子亲人”是精心打造的人设、商业运营的结果,并不值得找。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整体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示了在战国时期,智谋和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文章以周武王和赵襄子为例,强调了在强敌面前,智慧和勇气可以扭转局势,取得胜利。材料二则探讨了韩非子在历史中的形象争议,反映了后世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复杂性。整体来看,文章不仅有历史叙述的价值,还引发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思。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臣闻之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慎其道,天下可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于淇溪,右饮于洹溪,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王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钻龟筮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乃使其臣张孟谈,于是乃潜行而出,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复襄主之初。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此与天下何兼有也。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诚听其说,一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

(节选自《韩非子·初见秦》,有删改)

材料二:

(《初见秦》篇)后人又以为韩非所作。文有灭韩之计,司马光本之以斥韩非鬻国寡恩。悲乎,韩非以救国使秦,卒殒命于秦。在《初见秦》之下即有《存韩》一篇,遭李斯攻讦,谓其阳为秦,阴为韩,有挟其非心,逞其智辩以使秦救韩自功,而韩非卒因此殉国,后人不察史实,反加以卖国之名,悲哉!

(节选自宫白羽著,王振良、张元卿编《宫白羽先生文录·竹心集》)

【注】①知伯:即智伯,春秋晋国政治家、军事统帅。②三国:在文中指智、韩、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知伯率三国之众A以攻BC襄主于晋阳D决水而灌之E三月F城且拔矣G襄主钻龟筮H占兆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表假设,与《陈情表》“欲苟顺私情”中“苟”的词义不相同。
B.文中两处加点字“举”含义不相同,前者译为“攻克”,后者译为“行动”。
C.素甲,用绢素制的铠甲,铠甲本应用金、革制作,此处说明其铠甲不坚固。
D.材料一中“徇国”和材料二中“殉国”含义相同,都指为国家利益而献出生命。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虽然拥有百万大军,阵容之浩大无人能及,却被周武王率领的三千素甲以少胜多。
B.智伯统率大军攻打赵襄子,赵襄子最终却在千钧一发之际,争取到了韩魏反戈,反擒智伯。
C.法令赏罚严明、地理位置有利、领土方圆数千里、人多势众等因素都让秦国有一统天下的可能。
D.韩非使秦,亡于秦,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后世之人竟以卖国之名加之,好在,有人已经在为其正名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
(2)于是乃潜行而出,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
5.后世更多学者认为《初见秦》不是韩非子所作,结合材料找找理由。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整体分析:这篇散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亲人离世的痛苦回忆。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北方乡村的冬日景象和人情冷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感,令人动容。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归乡

宋笑谊

北方的冬天灰蒙蒙的,是水泥墙的颜色。道路、民房、操场都陷入了沉默,只有建筑背后的田野露出一点不一样的彩色。立春已过,但隆冬的肃杀依旧盘踞在这座北方的小村落。

再次踏上这片故土,是为了与独居的祖母道别。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上归家的路。毕竟已经离开了十年,见到陌生的乡亲——该如何序齿呢

与城市不同,农村是最讲究辈分的。我已知的几个称谓是远远不够用的。大量的二表姑”“堂婶婶”“祖爷爷都可能被我迎面撞上。人们正是在精确的称呼中不断确认着彼此担负的责任。

村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稳定、踏实,就像在四季流转里一直勤勤恳恳的土地。一路走来,我没有碰到任何一个人。在暗暗庆幸的同时又自觉好笑。在乡亲们眼中,我考上了那样好的大学,应该是趾高气扬、衣锦还乡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偷偷摸摸地走着,也可以说是溜着,像个青涩的小贼,生怕因为不礼貌而遭到他们的嘲笑。

走到老房子门口,我叩响生锈的铜环。望着空荡荡的鸡窝,涌起一股突如其来的紧张。奶奶拄着拐杖开了门。一口气松开来——年逾古稀的老人头顶覆着稀薄的黑发。我是多么恐惧见到一个更加陌生、更加苍老的亲人啊。

祖母守着一个院落,四间空屋,度过了十年的寡居生活。阁楼空荡荡的。十年前枯死的葡萄藤仅剩下干瘪的躯干,松垮地散落在墙壁一角。乡下的人习惯于顺应四季的变化,不去刻意违拗。

祖母颠着不便利的腿脚在灶台间忙碌。毕业了考个好公务员啊,吃公家饭。”“这书到底啥时候能读完啊?”……奶奶和孙女,这样一对年龄悬隔的人之间其实并无太多交流的余地。我只好含含糊糊地应承着。可千万不能去外国啊!”几乎每次谈话的落脚点都会归结为这句话。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你结婚的那一天呐!”祖母脸上的神情祥和、平静,仿佛在谈论别人的死生。要是爷爷和姥爷都还在,就好了。我躲过话头。

爷爷会指着钱包里的红票子说要攒好多好多给你上大学呢。夏日昏沉的午后,我和小伙伴在院子里叽叽喳喳,爷爷便沉默地坐在石凳子上,揣着积水的肚子发出微不可闻的痛苦呻吟。癌变的肝脏是怎样击溃了一个如此高大的人啊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六年级。那一晚的穿堂风格外凛冽。锁在阁楼上的猫凄厉地惨叫着。在一片恍惚中我听到不知道谁的呼喊,机械地爬上桌子,颤巍巍地用木杆子抵住房顶——履行长孙的责任。

初一的时候姥爷在短短两周内因为多脏器衰竭去世。那是一个极其难堪的春节,我用昏睡掩藏了所有的悲哀。沉沉的睡眠里,不断响起梦破碎的声音。丧礼结束,我贪婪而嫉妒地看着院里的小孩子各自牵着老人的手离开。

两场丧事彻底终结了我的童年。在这之后开启的青春期沉默、忧郁。我长久地保持着对于亲人之死无能为力的羞愧。过年陪着爸爸上坟,我用平静甚至愉快的目光巡视着坟头的青松。小麻雀低低地飞过来偷吃祭品。我从来不把那块冰冷的黑石头和墓中的人联系起来。要是我的亲人在地下受着虫蚁啮噬之苦,那该是多么万箭穿心的疼痛

下午时分,家里来了客人,是和奶奶年纪相仿的老人。为了御寒,大家都往火炉边挤。于是乎,简陋的床铺上,坐了一红一绿,两个大花袄。

在农村,一个人从孩子到转变为成年人的关键一步就是学会待客。为了不落人口实,我只好强自镇定,演出一个落落大方的样子。待客的核心是攀谈,攀谈的要点是热闹。密密匝匝的话叠在一起,像是辩论,人声越来越急促,终于猛地提高一个八度,像尖锐的汽笛声,转头望一望,老人脸上的笑容却更加扎实了。正是在这唾沫横飞的灶台间,我察觉到她们身上残存的生命力。上过大学就是不一样呵!”——大家看我像看某种新鲜事物。我想起刚进大学的时候,看那些大城市的孩子,也像在看某种新鲜事物。

临走的时候,望着干瘪的藤蔓,我想起那一年的夏天,沉甸甸的紫色果实扯着枝条往下坠,葡萄香浸满整个院落。从爷爷生病开始,葡萄树逐渐枯萎,终于在老人去世的那一年彻底死去。千万不要出国啊,工作要找离家近的!”我无法回答这最后的叮嘱。我已是离弦的箭,断了线的风筝,无法再回头的了。

远处的大山横亘在眼前,山脉连绵无阙。如果说,乡村睡在土地的怀抱,那么土地则睡在大山的臂弯。南方的山是清新秀丽的雨珠,北方的山则是磅礴无声的大雪。你永远不用担心雪被子会闷坏土地——它只会给埋在土里的植物根系最妥帖的滋养。我恍然明白,冬天是不需要被战胜的。无形的黄河滔天而下,猛烈冲刷心中的块垒。而我深知,即使命运摔打我一万次,也无法将我甩出群山的怀抱。下沉,下沉,下沉到土地中去。而我大声呐喊:应该勇敢应该愉快!”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离开的路。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好运。楼梯上,门槛上,老人们正扎着堆晒太阳。抖音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地传来。我还来不及从奶奶对着一个年纪相仿的老人叫二爷的错愕中恢复过来,就已经撞上了老人家的视线

今天天气暖和啊阳光这样的好!”

是啊,阳光这样的好……”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稳定、踏实”,这句话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整个村子的氛围,凸显了乡村生活的慢节奏和宁静。
B.作者“偷偷摸摸地走着”“像个青涩的小贼,生怕因为不礼貌而遭到嘲笑”,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归乡的紧张和陌生感。
C.作者用“两场丧事彻底终结了我的童年”,让人感受到其与亲人间的深情,更体味到其面对亲人离世时的痛苦和无助。
D.“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上归家的路”,又“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离开的路”,说明我在故乡一直心神不定。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北方冬季特有的色彩,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肃杀的世界。
B.作者将自己刚进大学时看大城市孩子的心情,与老人们对他的羡慕进行呼应,表达了对老人的怜悯和同情。
C.作者通过葡萄树生与死、繁盛与枯萎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D.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也许是不可逆转的,本文通过“我”的归乡,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3.《归乡》作者系清华大学学生,曾获2022年清华大学“朱自清文学奖”,请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简要分析其能够获奖的原因。
4.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曾点评此文“就像新文学最初的可贵收获是乡土小说一样,本文也证明关于乡土的回忆与抒写同样有可能成为最打动人心的美好散文。”请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这篇散文能够“打动人心”。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有满而不覆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三恕》

材料二:

夏,四月,戊寅,禁内宿臣寮聚会。先是,内出欹器一,陈于迩英阁御坐前,谕丁度等曰:“朕思古欹器之法,试令宫人制之,以示卿等。”命以水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率如《家语》之说。帝曰:“日中则,月盈则亏;朕以中正临天下,当与列辟共守此道。”度拜曰:“臣等亦愿无倾满以事陛下。”言太宗尝作此器,真宗亦尝著论。庚辰,帝制《后述》以赐度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卷第五十二》

材料三:

苏翰林易简一日直禁林,得江南徐邈所造欹器,遂以水试于玉堂。一小珰传宣于公,见之不识其名,因密奏。既晓,太宗召对,问曰:“卿所玩者,得非欹器乎?”公奏曰:“然。”亟取进之于便坐,上亲试之以水,或增损一丝许器则随欹合其中则凝然不摇。上叹曰:“真圣人切诫之器也!”公奏曰:“愿陛下执大宝器,持盈守成,皆如此器,则王者之业,可与天地同矣。”上徐笑谓公曰:“若月之容酒,得此器之节,安有沉湎之过耶?”盖公尝嗜饮过中,故托此以规之。易简泣谢惭佩,上亲撰《欹器铭》及草书《诚酒诗》以赐焉。

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或增损A一丝B许C器D则随欹E合F其中G则凝然H不摇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指哪里、怎么,与《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中“恶”意思不同。
B.昃是形声字,“日”为形旁,“仄”为声旁,“日中则昃”指太阳过正午就向西偏斜。
C.得非,指恐怕,表揣测语气,与《岳阳楼记》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用法相似。
D.守成,指保持前人业绩,如常说的“守成保业”;“成”与“成事不说”的“成”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参观鲁桓公的宗庙时,看到一个倾倒的器具,便询问看守人是什么器物,知道器物名称后,他让弟子来观察这一器物注水后的效果。
B.宋仁宗一直重视“欹器”,成功试制后,与丁度等大臣加以验证,借此阐发治理天下的决心,并制诏《后述》,受到朝廷大臣的一致响应。
C.苏易简得到徐邀制造的“欹器”后自己用水实验,小太监不认识,秘密报告给了太宗,天一亮,太宗就召见并询问情况,苏易简如实禀报。
D.同样面对“欹器”,丁度和苏易简回复皇帝的角度并不相同,丁度坚守为臣事君之道,态度诚恳,苏易简主要表现为对皇帝功业的赞美颂扬。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思古欹器之法,试令宫人制之,以示卿等。
(2)若腹之容酒,得此器之节,安有沉湎之过耶?
5.在古代,“欹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器物备受重视,其主要功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简要说明。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应多一些稳定的安排,少一些随机的选择;还有人说,生活不应被规定,应给未来多一些开盲盒的惊喜。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往往被冻结在他者的凝视中,被贴上物质的标签。

年轻人在他者的凝视中长大。生活中,他者的凝视如影随形,即使他者缺席,凝视却永远在场。

然而,重要的是如何将凝视内化为自我的审视。比他人的评价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我,才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父死了的时候

萧红

①祖父总是有点变样子,他喜欢流起眼泪来,同时过去很重要的事情他也忘掉。比方过去那一些他常讲的故事,现在讲起来,讲了一半下一半他就说:“我记不得了。”

②某夜,他又病了一次,经过这一次病,他竟说:“给你三姑写信,叫她来一趟,我不是四五年没看过她吗?”他叫我写信给我已经死去五年的姑母。

③那次离家是很痛苦的。学校来了开学通知信,祖父又一天一天地变样起来。

④祖父睡着的时候,我就躺在他的旁边哭,好像祖父已经离开我死去似的,一面哭着一面抬头看他凹陷的嘴唇。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我的心被丝线扎住或铁丝绞住了。

⑤我联想到母亲死的时候。母亲死以后,父亲怎样打我,又娶一个新母亲来。这个母亲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或椅子来骂我。客气是越客气了,但是冷淡了,疏远了,生人一样。

⑥“到院子去玩玩吧!”祖父说了这话之后,在我的头上撞了一下,“喂!你看这是什么?”一个黄金色的橘子落到我的手中。

⑦夜间不敢到茅厕去,我说:“妈妈同我到茅厕去趟吧。”

⑧“我不去!”

⑨“那我害怕呀!”

⑩“怕什么?”

(11)“怕什么?怕鬼怕神?”父亲也说话了,把眼睛从眼镜上面看着我。

(12)冬天,祖父已经睡下,赤着脚,开着纽扣跟我到外面茅厕去。

(13)学校开学,我迟到了四天。三月里,我又回家一次,正在外面叫门,里面小弟弟嚷着:“姐姐回来了!姐姐回来了!”大门开时,我就远远注意着祖父住着的那间房子。果然祖父的面孔和胡子闪现在玻璃窗里。我跳着笑着跑进屋去。但不是高兴,只是心酸,祖父的脸色更惨淡更白了。等屋子里一个人没有时,他流着泪,他慌慌忙忙的一边用袖口擦着眼泪,一边抖动着嘴唇说:“爷爷不行了,不知早晚……前些日子好险没跌……跌死。”

(14)“怎么跌的?”

(15)“就是在后屋,我想去解手,招呼人,也听不见,按电铃也没有人来,就得爬啦。还没到后门口,腿颤,心跳,眼前发花了一阵就倒下去。没跌断了腰……人老了,有什么用处!爷爷是八十一岁呢。”

(16)“爷爷是八十一岁。”

(17)“没用了,活了八十一岁还是在地上爬呢!我想你看不着爷爷了,谁知没有跌死,我又慢慢爬到炕上。”

(18)我走的那天也是和我回来那天一样,白色的脸的轮廓闪现在玻璃窗里。

(19)在院心我回头看着祖父的面孔,走到大门口,在大门口我仍可看见,出了大门,就被门扇遮断。

(20)从这一次祖父就与我永远隔绝了。虽然那次和祖父告别,并没说出一个永别的字。我回来看祖父,这回门前吹着喇叭,幡竿挑得比房头更高,马车离家很远的时候,我已看到高高的白色幡竿了,吹鼓手们的喇叭苍凉的在悲号。马车停在喇叭声中,大门前的白幡、白对联、院心的灵棚、闹嚷嚷许多人,吹鼓手们响起呜呜的哀号。

(21)这回祖父不坐在玻璃窗里,是睡在堂屋的板床上,没有灵魂的躺在那里。我要看一看他白色的胡子,可是怎样看呢!拿开他脸上蒙着的纸吧,胡子、眼睛和嘴,都不会动了,他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了?我从祖父的袖管里去摸他的手,手也没有感觉了。祖父这回真死去了啊!

(22)祖父装进棺材去的那天早晨,正是后园里玫瑰花开放满树的时候。我扯着祖父的一张被角,抬向灵前去。吹鼓手在灵前吹着大喇叭。

(23)我怕起来,我号叫起来。

(24)“咪!”黑色的,半尺厚的灵柩盖子压上去。

(25)吃饭的时候,我饮了酒,用祖父的酒杯饮的。饭后我跑到后园玫瑰树下去卧倒,园中飞着蜂子和蝴蝶,绿草的清凉的气味,这都和十年前一样。可是十年前死了妈妈。妈妈死后我仍是在园中扑蝴蝶;这回祖父死去,我却饮了酒。

(26)过去的十年我是和父亲打斗着生活。父亲对我是没有好面孔的,对于仆人也是没有好面孔的,他对于祖父也是没有好面孔的。因为仆人是穷人,祖父是老人,我是个小孩子,所以我们这些完全没有保障的人就落到他的手里。后来我看到新娶来的母亲也落到他的手里,他喜欢她的时候,便同她说笑,他恼怒时便骂她,母亲渐渐也怕起父亲来。

(27)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

(28)我饮了酒,回想,幻想……

(29)所以我哭着,整个祖父死的时候我哭着。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祖父都说到“爷爷是八十一岁”,祖父是感叹自己年老体衰,而“我”则更多是对祖父老去的无奈和惋惜。
B.文中提到“我”饮了酒,这一行为表明“我”已经接受了祖父去世的现实,并开始以一种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活。
C.“偏僻的人生”指的是仆人、祖父、“我”等弱势群体的人生,而父亲所代表的富有壮年的人生是主流社会的。文中并没有直接批判主流社会的人生,而是表达了对弱势群体人生的同情和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关注。
D.本文与李密的名篇《陈情表》都讲述了关于祖孙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珍惜与所爱的人共度的时光。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外貌描写,如祖父的胡子、苍白的脸、凹陷的嘴唇等,展现了祖父生病后日渐憔悴、虚弱直至去世的过程,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我”对祖父的深爱和担忧。
B.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继母、父亲对“我”的冷漠与祖父对“我”的疼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祖父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我”在家庭中所遭受的冷暖人情。
C.作者抒发情感真切动人,十分有感染力。比如“我”跳着笑着进屋找祖父,但却不是高兴,是心酸着的,这样的心境给人一种反差式的感染力,读来十分悲伤。
D.作者在叙述祖父去世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回忆和“我”的联想,这些回忆和联想与祖父去世的情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3.从构思角度分析第(21)段画线句的作用。
4.你的学习小组要编写语文读本中的一个单元,请从《我与地坛》《项脊轩志》中选择一篇和本文组成单元,并给出组合的理由。
2024-09-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I材料二中提到我国古人很早就有“求中”的观念。“中”是方位,也是地位;“中”方便管理和联系,体现公允和公平,彰显包容与和谐。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中”也有诸多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9-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艺术创作要注重细节,类比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也有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说法。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9-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惶恐再拜,重辱示谕,益知不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不胜感悚。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对应字母。
安石文行A甚高B处侍从C献纳之职D可矣E宰相自有F度G安石H狷狭少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惶恐”,恐惧不安;“再拜”,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惶恐再拜”是古代书信中约定俗成的客套话。
B.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意为“我”,它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冀君实或见恕也”中的“见”意思相同。
C.“而同俗自媚哉”的“媚”意为献媚、讨好,它的意思与蒲松龄《促织》中的“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的“媚”相同。
D.“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的“所以”与《谏逐客书》中的“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议定法度是王安石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但应当抓大放小,存善去弊,不应只图新奇而改变所有旧的法令。
B.司马光并非劝王安石不关心国事,而是劝他对于天下不同或者相同的意见或议论,也应当少一点关注并采纳、考察。
C.唐介认为王安石难当大任的原因是,虽然他学识渊博,但见解议论不切实际,如果让他执政,势必会变换现行法度。
D.皇帝不认可孙固对王安石的看法,仍然让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后来也采纳了王安石改变风俗、修立法度的建议。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
(2)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
5.《答司马谏议书》与《与王介甫书》都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史实,二者目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