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上欲即除官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为主和议,王伦使还,金人欲以河南地归我。应辰上书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患,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金虽通和,疆埸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与非常。今方且肆赦中外,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方朝廷力排群议之初,大则当死,小则罢黜,至有一言迎合,则不次擢用。是以小人窥见间隙,轻躁者阿谀以希宠,畏懦者循默以备位,而忠臣正士乃无以自立于群小之间,此上下相蒙之所以可畏也。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疏奏,秦桧大不悦,通判建州,遂乞骸骨以归。寓居常山之永年院,蓬蒿满径,一室萧然,膳粥不继,人不堪其忧,处之裕如也。益以修身讲学为事。自是凡三主管崇道观,在隐约时,胸中浩然之气凛然不可屈。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七》,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
B.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
C.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
D.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的学官名。始于战国。唐朝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C.“出”与《张衡传》“出为河间相”相同,有贬官意。常见表示贬官的词有:除、谪等。
D.乞骸骨,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辰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他五岁能读书,十岁能作诗,借书苦读,夜以继日,识字很多,回答他人问话常出语惊人。
B.汪应辰少年老成,殿试第一。考中进士第一名。殿试时皇上用吏道、民力、兵势问他,他认为治国以诚信为本,御民要设身处地。
C.汪应辰直言敢谏,居安思危。他能及时暂时预见和平、和谐背后的问题,建议朝廷提高警惕,防患未然,为此得罪秦桧,遭受贬谪。
D.汪应辰甘于清贫,仁善好施。居于常山永年院时,汪应辰施粥不断,即便家徒四壁、生活萧索,仍能不以为苦,泰然度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
(2)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
2021-06-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新城一中高三第三次增分训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愿也。辽感言,复与周平。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六年,诏书褒述质清行,赐其家钱谷。

(节选自《三国志·胡质传》)


【注】①太祖:曹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
B.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
C.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
D.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古文中单提“江”字,一般专指长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所指的广义的河流。
B.别驾,汉置官名,为州刺史的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另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
C.箧,与(送东阳马生序》中“负箧曳屣”之“箧”义同,依形大小,大曰箱,小曰箧。
D.嗣,继承之意。文中指胡威继承胡质的阳陵亭侯爵位、百户封邑、贞侯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质年少知名,受人称赏。他年少时在江、淮一带和蒋济齐名,蒋济拜见曹操时,在曹操面前极力荐举他,曹操当即征召他任顿丘县令。
B.胡质为人处世,讲求原则。张辽与护军武周有矛盾,打算让胡质代替武周任护军,他借故拒绝,并给张辽讲明一番道理,终使张辽与武周和好。
C.胡质处理案件,善于推理。他任东莞太守时,当地士人卢显被害,他以卢显的年轻妻子作为判断推理的突破口,锁定嫌犯,终使案件水落石出。
D.胡质力排众议,果断出击。吴国大将朱然包围樊城,胡质反对畏惧敌人、不可援救的意见,分析樊城的形势和兵力,率兵驰援,解除了樊城之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
(2)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
2021-05-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