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知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从11岁发表第一首诗,到80岁去世,叶永烈创作了超过3500万字的作品,平均每年50万字。知名媒体人舒晋瑜曾问他,不停歇地采访写作60多年,有没有感到厌倦过?他笑了:写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如果哪一天没写,就会觉得空落落的。

舒晋瑜:小时候读的书,都是来自哪里?哪些书对您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叶永烈:上中学时,我很爱读科普书籍。伊林写的《十万个为什么》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像一位忠实的向导,领着我进行了一次室内旅行,使我明白了自来水、村衫、镜子之类也有许多科学奥秘呢。

有一次,我借到一本被翻得很旧的《科学家奋斗史话》,一口气把它看完,接着又看了一通。我懂得了科学家不是天生的,而是奋斗出来的。我还读过《趣味物理学》《趣味几何学》,我特别喜欢这些用文艺笔调写成的富有趣味的科普读物。

后来,在上大学的时候,20岁的我成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便得益于中学时代的这些阅读。

舒晋瑜:您最初是从事科幻小说写作的,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

叶永烈:我写过一部不算厚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被翻译到英、美,德等国家。写这本书的缘由跟当时的日本研究生武田雅哉有关。1980年,他到上海复旦大学,专门研究我国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由于复旦大学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他的导师,便请我给予指导,当时上海图书馆有规定,外国人不能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资料。这样,我被迫泡在上海图书馆里查阅,追寻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20世纪50年代,1956年提出向科学进军,那个时候的科幻小说多是写给青少年看的;第二个高峰在1980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科学的春天来临,催生了中国科幻小说的繁荣。

舒晋瑜:您是当代最早从事科幻创作的作家,起步的时候,大概没有预料到有一天,中国的科幻小说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吧?

叶永烈: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还有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高科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种种因素促成了科幻小说时代的繁荣。我已经彻底离开科幻小说。很多科幻小说的活动再三邀请我,我一概不去。我反感被称为科幻作家

舒晋瑜:您的很多科普作品被收入国内教科书,同时也被翻译到国外。您认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科普?

叶永烈:语文课本应当选一定比例的科普作品,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对科学产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会使他们一辈子热爱科学。当然,大家在为语文课本选科普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比如,那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悲壮的两小时》多处存在明显的科学错误,我曾经就此事发表过谈话,希望语文课本编好之后,那些科普作品最好请科学家看一下,以免贻误下一代。

(摘编自舒晋瑜《叶永烈:我愿把有限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小时候读什么书及读书对创作的影响的问题,叶永烈表示,他中学时代爱读科普书籍,所读的这些科普书籍对大学时代的创作有益处。
B.被问到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时,叶永烈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脉络,并指出其两个高峰都与社会背景有关。
C.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巨大的问题,叶永烈主要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等外部因素给出了答案。
D.关于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问题,叶永烈表示非常支持,但他特别强调,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永烈是著名作家,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3500万余字的作品;他将写作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从未感觉厌倦,可谓生命不止,写作不息。
B.舒晋瑜作为知名媒体人,关注叶永烈科幻小说的创作,对他在中国科幻小说创作领域的先行者地位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入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C.叶永烈作为访谈的另一方,言语之间流露出谦逊的一面,如说自己写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不算厚”,对被称为“科幻作家”表示反感。
D.在叶永烈身上体现的孜孜不倦的写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值得人们学习:他阐述的要让孩子们从小热爱科学的观点,应引起重视。
3.在访谈中,舒晋瑜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对叶永烈进行采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5-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三)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时期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汇集了诸多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技术观念。正由于此,考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源流,了解古代的技术传统,都需要研读《考工记》。

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齐人所作。齐国春秋称霸,战国称雄,不仅具有经济、军事上的实力,其学术思想也十分活跃。齐统治者建稷下学宫,厚待四方学者,勉其著书立说,稷下学宫一度成为闻名诸国的学术中心。许多重要典籍已被学界肯定与极下有关。分析《考工记》可见,它与《管子》《晏子春秋》中某些述文相似或有联系,这不能说是巧合。倒是可以说《考工记》在齐国稷下产生的结论,有顺情合理之处。

关于《考工记》的性质,史学界基本肯定该书具有官书性质。这可从两方面具体说明。其一《考工记》反映出当时的手工生产已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书中所记六大技术门类三十个专业,各专业具体从事技术劳动的是百工,而其上都有专职官员管理生产,职称有”“”“。按该书记载,在某些专业分工中,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则称之为国工,即国家级工匠,这显然不是民间手工业的情况。《考工记》所记载的器物多为军品或宫廷用品。春秋时期,干戈不息,重要的兵器生产皆为国家控制,以保证兵器的数量和质量。而礼器、钟磬多供统治阶级所用,不是百姓生活所必需。其二《考工记》述及的多是具有制度性的生产操作规程、技术规范,而非一般的生产技术资料汇编,通观《考工记》,主要内容涉及;统一产品部件名称用语;确立用料标准及选材方法;制定产品设计标准;确立生产工艺规范;规定产品检验制度、检验标准。这显然都不是技术资料之类的内容,而是具有国颁标准意味的生产技术制度。

关于《考工记》的技术工艺价值,分析《考工记》可见,该书所记载的木车制作、青铜合金配比、制钟技术、制弓技术等,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木车制作为例,春秋时期,木车已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作战装备,车的生产也成为当时手工业生产中的重要部类,正由于此《考工记》说一器而聚工多焉,车为多。《考工记》详细记载了木车主要部件的设计规范和制作工艺,以及检验车轮质量的方法。这些总汇性的记述加上古车实物,若与同时期古希腊的木车比,更能看出其中国特色。例如对制成的车轮,《考工记》要求进行严格检验:

规之,以视其圜也:萭之,以视其匡也;悬之,以视其辐之直也;水之,以视其平沉之均也:量其薮以黍,以视其同也;权之,以视其轻重之侔也。

自中国古代车辆制造技术达到《考工记》记述的高峰,以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考工记》虽说是手工业技术文献,但蕴含着和合观念。的意思是和谐、和睦,的意思是结合、联合。和合连用,不仅代表不同质的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思想理念。

(摘编自戴吾三《<考工记>——中国最早的技术文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齐人所作。
B.《考工记》详细记载了木车主要部件的设计规范、制作工艺和检验车轮质量的方法,为研究古代木车制造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C.《考工记》对中国古代车辆制造技术的记载具体而全面,以后有关文献对车辆制造技术的记述,再没有超越《考工记》的。
D.《考工记》这部手工业技术文献,不仅记载了手工业的制造技术,还阐述了和谐、和睦与结合、联合的“和合”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经济、军事背景,以印证《考工记》出自稷下的结论。
B.文章第三段分两方面,对《考工记》的性质进行具体的阐释论述,结论使人信服。
C.文章多处引用《考工记》记载的文字,有力地论证了文章观点,使内容更加充实。
D.文章论述脉络清晰,开篇总提,最后总结,中间段落分说《考工记》的三个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工记)产生于稷下学宫的结论有顺情合理之处,因为它与(管子晏子春秋》中某些述文相似或有联系。
B.从《考工记》的记载中可知古代手工业界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技术人员有职称,其中“国工”为最高职称。
C.从用圆规检验车轮、用萭检验车轮两侧平面、用悬垂线检验辐条等记载看,古代手工制造业早就有高质量意识。
D.与一般的生产技术资料汇编不同《考工记》建立了具有国颁标准意味的生产技术制度,这使其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2021-05-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三)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要随便地接受一个剧本,要知道苛刻的观众的记忆力是惊人的”“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脱下服装卸完妆以后,不要演戏,不要把鼻子翘得高高……

近日,表演艺术家奚美娟与同学们分享演员十诫,很快在网上刷屏,迎来一片赞同之声。演员十诫刷屏,体现了艺坛风气的变化,也折射出新的审美期待。

毋庸讳言,演艺界前些年出现过一些不良现象。有的演员基本功不扎实,把功夫花在作品之外,信奉流量为王,热衷颜值变现。方兴未艾的直播平台上,夹带着一些低俗表演、人气造假,以及明星主播带货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大力整治,引导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社会舆论为扭转浮躁心态、营造良性生态鼓与呼,彼此呼应,形成合力。

我们看到,表演行业的粗放型发展正在转变,直播平台也在走向有序规范,演员的颜值光环逐渐褪色,流量神话渐成过去时。今天,老戏骨的加盟往往成为一部作品最令人期待的看点,一些曾经的流量明星开始自觉锤炼演技,努力从看脸吃饭向以艺立身转型。演员十诫激起的广泛共鸣,正是此前各方积极努力的回响,也是文艺走好高质量之路、攀登新时代高峰的先声。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切,热切地呼唤着高质量的文艺创作,也期待着大批德艺双馨的演员接续涌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现象层出不穷,新观念激荡人心,生活以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展露在人们面前,哺育着新的艺术样态与美学形式。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艺术体验不断积累、眼界视野不断开阔、审美期待也随之增强,要求文艺创作与日俱新,也对演员综合素质提出新要求。

伟大的演员总是以坚守舞台为一生的志业,他们在艺术的殿堂里矢志不渝,其贡献和影响却超越舞台。回顾历史,赵丹、于是之等标杆式表演艺术家十分重视演员的自我修养,强调演员要融情怀、品格和趣味于表演之中,拿出真东西奉献给观众。不同的演员当然应有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但都应有敬业精神,遵循表演伦理和行业守则。正所谓欲从艺,先立德,急功近利不可取,厚积薄发是正途,演员只有在创作实践中打磨演技、砥砺品德,才能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观众。

作为新时代的演员,理应把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贯彻艺术生涯始终,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以更专注的姿态深入生活、吃透生活、提炼生活,为自己积累鲜活的创作材料;真正演绎时代质感,为人民塑像,为历史留影,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摘编自胡一峰《在创作实践中打磨演技砥砺品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演员十诫”折射出了新的审美期待,所以很快就在网上刷屏,迎来一片赞同之声。
B.演艺界过去粗放型发展,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但经过大力整治,已经变得有序规范。
C.于是之等演员打磨演技,砥砺品德,成为“标杆式”的艺术家,其贡献和影响已超越舞台。
D.演员只要把“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贯彻艺术生涯始终,就能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演员十诫”谈起,号召演员在创作实践中打磨演技,砥砺品德。
B.文章第一段直接援引“演员十诫”的部分内容,意在引出本文的论题。
C.文章将流量明星和表演艺术家进行对比,有力的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文章引用“欲从艺,先立德”,意在证明伟大演员的贡献和影响超越舞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值已经不重要了,“流量明星” 意识到要以艺立身,自觉锤炼演技。
B.“演员十诫”回应了各方的积极努力,使文艺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C.要想让文艺创作与时俱新,需要演员们积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要想为人民塑像,为历史留影,演员们需要以更专注的姿态深入生活。
2021-05-02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新城一中高三第三次增分训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并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科技部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何部署?记者就此专访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记者: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王志刚:我们要把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厚望和重托转化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强大动力,统筹国家急迫和长远需求……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坚持系统思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记者:如何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科技部将如何部署推进?

王志刚: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逻辑起点,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方法,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能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时刻必须冲得上去,召之能战,战之则胜。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系统谋划和题层设计,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队作用,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记者:怎样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王志刚:举国体制是在特定领域实现国家意志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在新发展阶段,新型举国体制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动员力、组织力,这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优势。科技部将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凝聚一批具有拼搏奉献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记者: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王志刚: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部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在企业布局力度,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统筹行业上下游的创新资源,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创新联合体以完成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导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突破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

(摘编自《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民日报》,2021年1月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王志刚表示要统筹需求,瞄准前沿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从思维、机制、配置等方面开展工作。
B.关于如何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问题,王志刚表示必须从科技创新出发,打造“科技王牌军”,关键时刻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C.面对有关举国体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王志刚解释了二者的定义,然后分别从制度优势、战略方向等层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举措。
D.被问到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时,王志刚表示要从产业发展和组建创新联合体两方面着手,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访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若干内容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任务,通过采访相关人物让读者了解会议内容及相关工作安排。
B.王志刚作为受访的一方,就科技部下一步部署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要采取的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等措施,回答了记者的四个问题。
C.记者作为采访的一方,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要内容,并就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展开访谈活动。
D.本篇访谈聚焦于如何处理科技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如何贯彻理念、制定策略、部署实施、推进工作等问题,表现出主流媒体对国家发展重大问题的关注。
3.专访具有专题性、针对性、代表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