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当其无,有器之用。____________,当其无,有室之用。
(2)在《将进酒》中以三国时的曹植欢饮为例劝友人尽情饮酒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夫妻二人四目相视,两心相映,万千思绪尽在泪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
2023-08-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词,借无边的秋景抒发自己无尽的感伤。
(3)《诗经·郑风》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被曹操借用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_______”,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_”,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4)《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鹊桥仙》中表明感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诗经·静女》中说荑草是静女从远处郊外采来,物微而意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2022-10-28更新 | 4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五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描绘了潭中鱼儿似与游人嬉戏的画面,写鱼儿静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写鱼儿来回游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有静有动,趣味盎然。
(2)《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022-10-14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用五句一组构成的博喻来说明学习的本质,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响亮的警句来进行总结。
(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蜀王开国传说渺远难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形象写出为了建设阿房宫,蜀山的树木都被砍光了;“____________”则写出阿房宫的面积之广。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也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25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鞍山一中、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