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言应用场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说起汪曾祺,在很多人眼里,他的文章大多关乎吃吃喝喝,是个把美食写到极致的作家。比如高邮的咸鸭蛋、北京的豆汁儿、江阴的河豚、湖南的腊肉,都让人(①),大呼过瘾。甚至他一度被人称为美食作家,这其实是(②)。如果你完整读过他的全集,会发现他作品里写美食的连百分之十都不到。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上,刻画的都是传统中国的烟火气、衰败的大时代和精致的小人物。

他的美食,大多出现在晚年回忆家乡时写的小文章。汪曾祺先生写下的是他的回忆,而不止是美食。如果细读其作品,你会发现他笔下的美食,种类并不丰富,价格并不昂贵,没有(③),甚至连大鱼大肉也没有。他写的全都是日常的饮食,从土豆、萝卜、鸭蛋、香椿、成菜、苦瓜,到炒米、茶面、豆腐、荠菜、桂花、枸杞、野菜、萝卜丝、干丝、回锅油条等等。有些人一看可能要笑了,没有意大利阿尔巴白松露,也没有艾玛斯鱼子酱和北海道甜瓜,实在不能算美食家。但就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食材,一旦落于他的笔下,都会变得活色生香。那是因为,他写每一道食材,都是饱含着感情在写,都是不带有任何偏见在写。于是无论过了多少个春秋,这些食物都会在文字中散发出迷人的味道。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春秋”和文中加点的“春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B.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C.春秋无义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老人家,请教您春秋几何呀?”
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请你任选一道家乡美食,写一段推荐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60字。
2024-01-1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论题:温饱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以下对“温饱’概念的界定,哪些对正方有利?哪些对反方有利?
①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   ②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食之困
③温饱就是或温或饱                  ④温饱就是既温且饱
A.①②对正方有利,③④对反方有利
B.①③对正方有利,②④对反方有利
C.①④对正方有利,②③对反方有利
D.②③对正方有利,①④对反方有利
2024-01-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评论。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罗列你对该诗的评论要点。

斯人

昌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2024-01-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
名校
4 . 小说《贺兰石》中吴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班级活动“感动生活”需要推选一位令你感动的人物,请你为吴伟写一段推荐材料,说明你推荐他的理由。要求不少于50字,并恰当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2024-01-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较易(0.8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将举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你作为学校宣传部的一员,要与其他成员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学校宣传部准备向家长发出一则邀请函,其中有四处表达不规范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为培养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发挥红色经典作品的熏陶教育作用,我校定于2024110日上午9时在贵校报告厅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特诚挚邀请您到时候观赏精彩纷呈的节目,并为我们提出美芹之献!

XX中学宣传部

202415

2.任务二: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①处补写句子,使语意完整;在②③处拟写活动标题,要求运用对偶修辞。每处不超过15字。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赴一场声音之旅,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传承与弘扬,____________。汹涌澎湃的革命历史从哪里开始,力挽狂澜的英雄先辈就从哪里出场,下面,就让我们用声音穿越光辉岁月,用真情宣告当代学子的崇高信仰!下面我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正式开始!

2024-01-16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对联和所描绘的店铺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能于细处求精细,惯与时间较短长          ②好句不妨灯下读,高龄能辨雾中花
③满堂鼎彝列秦汉,数窗图画灿云霞          ④柳上春风织翡翠,店中纤手绣芙蓉
A.①钟表店          ②眼镜店          ③古董店          ④织品店
B.①织品店          ②钟表店          ③眼镜店          ④古董店
C.①眼镜店          ②钟表店          ③古董店          ④织品店
D.①钟表店          ②织品店          ③眼镜店          ④古董店
2024-01-16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中引导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念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家人的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小孩,只希望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不愿意劳动。因此,加强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考虑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分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纲,设计不同的教材体系,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力度,让劳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攻,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一公益广告的成功之处,并另拟一条以“劳动”为内容、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公益广告语。
2024-01-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甲】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红楼梦》中的楹联,与一般的楹联一样,【乙】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欣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多种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丙】《红楼梦》楹联,充分体现了作者独到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置身其中去遐想幽思,【丁】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情感上的忧郁哀婉,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婉,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又以它的理趣发人深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

《红楼梦》第48香菱学诗中林黛玉有这样一番话: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虽然是谈诗,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甲句关于对联的表述完全正确。
B.乙句中的并列成分可调换顺序。
C.丙句中加点的两个“的”可同时删去。
D.丁句中“钟灵”一词运用不恰当。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4-01-1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栩栩如生,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鳞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乙】垂问具体到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

【丁】截至九月底,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1.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将“《微分方程笔记》”的书名号去掉。
B.【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
C.【丙】处, 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
D.【丁】处,将“截至”改为“截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还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B.研究这些资料,既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C.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还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
D.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
3.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
2024-01-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世界上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如今,袁隆平虽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了预期。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B.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C.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D.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攻克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下面是一幅赞美袁隆平的对联的下联,请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
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2024-01-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