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                                 史:虚饰,浮夸
D.君子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3.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21-11-20更新 | 56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三年不为乐,乐必_______________               (2)新谷既______________
(3)夫锦:_______________                                   (4)期久矣: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2)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2021-04-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克己复礼》 课后练习-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投渤海之尾        虽有粟,吾得而食
B.谁之过与        可忍也
C.君子其言,无所苟而已        八佾舞
D.钟鼓乎哉        礼云,玉帛云乎哉
2021-04-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克己复礼》 课后练习-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4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从政者     殆:危险B.使子路问        津:渡口
C.而谁以            易:交换D.耰而不               辍:停止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A.①楚狂接舆歌过孔子曰               ②趋辟之
B.①是鲁孔丘                            ②丘不易也
C.①何德                                ②不得与
D.①而谁易之                            ②子路行
3.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③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021-04-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知其不可而为之 》练习-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点,尔何如?”瑟希,铿尔,舍瑟而,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礼,其言不,是故哂之。求则非邦也与?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瑟希   (          )       ②舍瑟而            (          )       ③为国             (          )
④其言不(          )       求则非邦也与 (          )       见方六七十……   (          )
2.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③唯赤则非邦也与?
3.孔子为何要“与点”?
4.孔子对冉求、公西赤是怎么评价的?
2020-04-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语文版选修 《论语》选读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
6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坐。子曰:“吾一日长尔,毋吾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大国之间,加之师旅,之以饥馑;由也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也。”夫子之。“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会同,端章甫,愿小相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如知尔(        )     及三年(        )     五六十(        )       ④夫子(        )
2.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以吾一日长     ②摄大国之间        ③且知       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同,③④也同
3.对文中加点的四个“以”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     ③则何     ④加之师旅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B.①②③④全相同
C.①③同,②④不同D.①②同,③④不同
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③非曰能之,愿学焉。
5.这段文字中,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他为何“哂”子路?
2020-04-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语文版选修 《论语》选读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当的一项(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C.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D.从文中可看出,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而且彼此之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
E.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善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述志后,他能将他们的志上升到“礼治”的高度,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胸怀。
2020-04-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语文版选修 《论语》选读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宗庙事,如会同        ②千乘
B.①以吾一日长乎             ②子路率而对曰
C.①亦各言志也                 ②为国以礼,言不让
D.①居曰:“不吾知也。”   ②唯赤非邦也与
2020-04-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语文版选修 《论语》选读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宗庙之事,会同
A.或知尔,则何以哉B.方六七十,五六十
C.其礼乐,以俟君子D.有所立,卓尔
2020-04-1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语文版选修 《论语》选读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选出加点“与”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例:失其所,不知
A.则之斗卮酒B.客从外来,坐谈
C.吾点也D.嬴而不助五国也
2020-04-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语文版选修 《论语》选读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