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联系课文中相关篇章,阐述你对儒家的核心思想“仁”“礼”“乐”三者关系的理解。
2021-03-2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陆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10高二上·上海徐汇·期中
2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

海不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则,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B.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C.有本者如是D.正善治,事善能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名成于前,德于后                 垂:流传
B.海不水,故能成其大             辞:辞谢
C.科而后进                              盈:注满
D.知者                                 乐:yào喜爱
3.下面对“舍”的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舍:房子B.退避三舍       舍:房屋
C.以道为舍       舍:归属D.不舍昼夜       舍:停留、止息
4.下列词类活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利:帮助,名词活用为动词
B.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圣:圣人的境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耻:轻视,看不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形容词意动用法
5.下列句子的句式,分析认定不正确的是:(        
A.止,吾止也;进,吾往也。                    判断句
B.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定语后置句
C.何取于水也。                                     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
D.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虚词“之”是提宾标志。
6.翻译句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惑叹会让人产生自然和社会方面的诸多联想。比如:
①自然:草木荣枯_______________
②社会:生命流逝_______________
2019-12-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