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②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根据上面材料,分别概括“忧”与“乐”的内涵。
(2)结合上面材料,并联系阅读积累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忧”与“乐”关系的认识。
2023-01-07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英译《论语》相应的原文内容准确翻译默写出来。
Confucius said:“If I have coarse grain to eat,cold water to drink,and my bended arm for a pillow,there is joy to be found in these things。Riches and honors acquired by unrighteous means are like floating clouds to me。”(The Analects)
(2)《论语》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比如“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的人性追寻(即追求人性的和谐完满)等,具有源头性的影响。请从下列《论语》中任选一则,结合其具体内容谈一谈上述相关的文化特质在其中的体现。

①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③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④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⑤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2023-01-06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论语》,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


注释:1齐,同“斋”,斋戒。
上面三则《论语》中,孔子对“食”的态度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请简要概括。
2022-10-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②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③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

④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

⑤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注释:①,此处是拘囚的意思。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匡地。匡地曾遭受鲁国阳货的侵扰暴虐。孔子的相貌很像阳货,匡人以为是仇人阳货来了,便将他包围,拘禁了五天,想杀他。后来弄清真情,才放了他们。匡,今不详何处。一说即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十五里的匡城。②兹:这,此。这里指孔子自己。③后死者:孔子自称。与:给予。于:介词,把,拿。与于:即把斯文给予…。④如予何:把我如何,能把我怎么样。,我。⑤八佾:佾,行,列。指古代奏乐舞蹈的行列。一佾,是八个人的行列;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按周礼规定,天子的乐舞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按季氏的官职,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竟敢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的规格,在孔子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僭越行为。

1.“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水深就穿着衣服涉水,水浅就提起衣襟涉水。这两句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请分析荷蒉者引用该诗句有何深意?
2.结合上面几则材料,概述孔子是如何“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2022-10-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论语》相关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各于其             人焉
(4)结合上述四则《论语》,说一说了解一个人两条途径,以及与人相交的两条原则。
2022-10-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而不怨。”(《里仁》)

②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④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
1.(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①句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_____。
(2)请解释③和④句的“不敬,何以别乎”与“民德归厚”。
2.综合①②句,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综合①③④句,简述选文中提到的“孝”包括几方面内容。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

1.材料一和材料二,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分别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学原则。
2.(1)结合前三则材料,概括颜回学习的特点。
(2)第四则材料,有人认为对颜回是似贬实褒,有人认为是明褒暗贬,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2022-06-2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注】①善:唱得好。②反之:再唱一遍。
1.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2.(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
2022-06-14更新 | 20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材料二: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

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

材料四:“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宪问》)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子夏和孔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仁”。
(2)从以上语录中任选三则,根据其内容,谈一谈你对“仁”的理解和认识。
2022-06-08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5月热身练习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论语》中的语录,回答问题。
(一)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1)根据语录内容,下列对加点“文”字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B.文章典籍C.礼乐制度D.礼节仪式
(2)一些大学、书院立有“斯文在兹”的石刻,请解说“斯文在兹”的寓意。
(3)“斯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语义与之相关的词语,如“斯文扫地”“有辱斯文”“斯文一脉”“斯斯文文”。请从中任选一个词语,解释其意思。
(二)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③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4)从以上语录中任选三则,根据其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概述你的思考领悟。
2022-05-24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