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迁(前145-前9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B.秦王不,为一击击          怿:高兴
C.某年月日,秦王赵王击缶            为:替,给
D.相如召赵御史            顾:回头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秦御史前书曰B.左右欲刃相如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而相如廷叱之
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2017-07-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指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   是:正确
B.大怒,自驰频阳   如:去,到
C.始皇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感谢
D.虏荆王负刍,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4)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2017-03-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3 . 古诗文阅读。
     (一)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二)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能仰视                            莫:没有。
B.然今困于此                                      卒:最终。
C.赤泉侯人马俱惊,易数里                                   辟:同“避”。
D.复聚其骑,其两骑耳                                     亡:损失。
2.与“有中道而呼者”中“而”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
B.而听细说
C.报先帝而忠陛下
D.樊哙拜谢,起,立而饮
3.加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B.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C.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D.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4.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刘备,天下枭雄。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拒绝东渡乌江以求东山再起,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之所以陷入绝境,那是老天的安排,改变这种现状是无意义也是不可能的。
B.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王翳杀死的有几十人。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有一百余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
D.文段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6.将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2017-03-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一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对文章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说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编年体史书是以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特点是时间概念清楚。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贡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鸿门,曰 谢:道歉
B.范增数项王 目:使眼色
C.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D.沛公则车骑 置:放弃,丢下
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宴会上,项羽坐在东面,沛公坐在北面,这种座次的安排体现了项羽的自高自大。
B.在宴会上,范增让项庄舞剑借机杀死沛公,但项伯却也舞剑保护沛公。
C.樊哙闯帐,不但没有引来杀身之祸,反而受到了项羽的赞赏,还得到了酒和肉的赏赐。
D.沛公不辞而别,匆忙离宴,但留下张良与项羽告别,并留下了一双玉斗和一双白璧,分别送给范增和项羽。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16高一上·新疆·期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非常:意外的变故
B.距关,毋诸侯                                   内:接纳
C.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                                      遇:相逢,会面
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私见张良,具告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良曰:“长臣。”        ②樊哙覆其盾
D.①沛公默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①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016-11-18更新 | 3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②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侯也,计者事之机也,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不如驽马之安步;’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洋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③汉十一年,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④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下列成语不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项为
A.漂母之恩B.胯下之辱C.破釜沉舟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从文本第①段中可看出,导致韩信被杀的主要原因是?
3.文本①——④段中划线句理解错的一项是
A.“先生:你暂且休息去吧,我会想念你的。”
B.能听取意见,是事情成功的征兆;能正确谋画,是事情成功的关键。
C.我后悔没有运用蒯通的计谋。
D.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
4.从文本的第①、②段中,简析韩信的性格特点。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太史公曰”这一段文字的三点内容。
2016-11-18更新 | 105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A)
9-10高一下·四川内江·期末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多归之。至于行功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复持去,更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B.久之,汉王之患:担忧
C.行功邑,重之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捐:捐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善,陈孺子为宰     壮也,犹不如人
B.士之廉节好礼多归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不如善遇之
D.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                             
2016-11-18更新 | 1119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5届新疆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