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贺(790-81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B.三、四句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C.“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D.李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谓奇诡,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联中,黄金台运用了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高台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同样是描绘边塞,本诗与下面同题作品相比,在内容、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雁门太守行

   张祜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踏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裘,

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

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注释】①趚趚:象声词。轻步行走声。②鱼金:指紫金鱼袋。③虎竹: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2022-01-03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罗浮山父与葛

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注:①罗浮山,山名;与葛:织葛布。②博罗老仙,即罗浮山人,因罗浮山在博罗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善用修辞,生动新奇。“江雨”比喻织葛的经线光丽纤长,“兰台风”,以人的感觉写出了葛布的疏薄凉爽。
B.颔联山人不时走出洞来,把织成的葛布拿给前来求取的人;鬼工都为之啼哭,从侧面烘托出山人织技的巧妙高超。
C.尾联与首联呼应,“湘中一尺天”指的是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的葛布,面对如此精细光滑的葛布,吴娥也不忍下手裁剪。
D.这首诗一开始写山人织葛的精妙,结尾却吴娥裁葛的难舍,将罗浮山人与吴娥作对比,突出了葛布的精美绝伦。
2.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