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一《兰亭集序》(节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二《兰亭记》

【唐】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注】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注】辩才:辩才禅师。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B.才艺,多权谋                                 负:有
C.购备尽,唯未得《兰亭》                    募:招募
D.更不复于梁槛上                                 安:放,藏
2.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B.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C.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D.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B.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2020-01-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兰亭始末记

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知此书,知在辨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曰:“何帖?”辨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辨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际,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辨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辨才出赴邑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才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救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已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辨才闻语哽绝,良久始苏。

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B.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C.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D.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古代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B.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C.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D.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B.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辨才禅师,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C.辨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辨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取走了《兰亭》帖,昏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2019-11-2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李翱《杨烈妇传》(节选)


【注】①爨:烧饭。②蜚:通“飞”,蜚箭,即飞箭,流矢。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将陈州                              盗:偷盗。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济:成功。
C.侃率之以                              乘:巡视。
D.有蜚箭于侃之手                       集:聚集、集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力不足,死,职也               若不阙秦,将取之
B.于是,召胥吏、百姓        吾每念,常痛骨髓
C.得吾城不足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D.刺史上侃                         夫晋,何厌
3.下面几句话,全都表现杨氏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①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⑥杨氏至兹犹存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叛军攻城,大敌当前时,项城县令李侃和妻子杨氏当机立断,率领百姓共同抗敌,最终保全了项城。
B.当李侃不知所为时,杨氏头脑冷静,劝丈夫带头守城。
C.杨氏为发动百姓,晓之以理,许之以利,并且亲自为军士做饭,激励了大家的斗志。
D.叛军败走的原因除了项城人民的英勇抵抗外,还因为损失了主帅,军中无主,失势而逃。
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2)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019-10-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铉,宝鼎,勃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月余便通。家素贫,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浮阳李周仁受《毛诗》《尚书》,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虬受《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第。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睡,假寐而已。年二十七,归养二亲,因教授乡里。生徒恒数百人,燕赵间能言经者,多出其门。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举秀才,除太学博士。及李同轨卒,齐神武令文襄在京妙简硕学,以教诸子。文襄以铉应旨,徵诣晋阳。时中山石曜、北平阳绚、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广平宋钦道及工书人韩毅同在东馆,师友诸王。铉以去圣久远,文字多有乖谬,于讲授之暇,遂览《说文》《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天保初,诏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仍兼国子博士。时诏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草定新历,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杨元懿、宗惠振官俱至国子博士。

(选自《北史·李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正国子博土/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B.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C.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D.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叫表字,通常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论语》,孔子的教学以及生活中的语录结集,相传由孔子编写而成。
C.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也可以用来指优秀人才等。
D.六艺,通常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铉幼时家贫,非常喜欢学习。因为家中贫穷,他便常常在春夏时节参加农业劳动,到了冬天才入学学习;为了学习知识,他曾经拜多人为师。
B.李铉教授弟子,成效颇为显著。回家奉养双亲时,他曾在乡里教授弟子,学生数量常常达到几百人,燕赵一带能谈论经籍的,多出自他的门下。
C.李铉撰定典籍,因饱学被选用。他编定《孝经》等三十余卷;李同轨去世后,齐神武帝亲自在京城精选饱学之士教育皇子,他被齐神武帝选中。
D.李铉治学严谨,修改经籍谬误。他认为距离文学先圣所处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经籍中文字多有错误,于是就在空暇时删改六艺经注中的错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
(2)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初为候景部下,后从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神武即擢授都督,封永乐子。河清三年,周大司马尉迟迥、齐公宪、庸公王雄等众十万攻洛阳。光率骑五万驰往,战于芒山,迥等大败。光亲射雄杀之,迥、宪仅而获免。仍筑京观。武成幸洛阳策勋,迁太尉。初,文宣时,周人常惧齐丢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践之志合日至此而唯玩声色。先是,武成纳光第二女为太子妃,天统元年,拜皇后,光转大将军。三年十二月,周军围洛阳,壅绝粮道。诏光率步骑三万御之,锋刃才交,周将宇文桀众大溃,直到宜阳。二年,周遣其柱国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战于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功勋者未得慰劳,若散,恩泽不施。乃密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左丞相。光尝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请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过闻之,又怒。又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珽令武都妾兄颜玄,告光谋为不轨;又令曹魏祖奏,言上将星盛,不诛,恐有灾祸。帝曰:“人心亦大圣,我前疑其欲反,果然。”于是下诏称其反,族灭之。光居家严肃,见子弟若君臣。虽极贵盛,性节俭,简声色,不营财利,杜绝馈饷。门无宾客,罕与朝士交害,不肯预政事。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慑惮。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得至邺?”

(节选自《北史,斛律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B.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C.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D.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观,即高家,是古代战争中胜者对敌军户碳的一种处理方式,有炫概武功之用。
B.紫陌,京城郊野之路,古时以紫宫为天帝之所居,故引申皇宫、帝京之路为“紫陌”。
C.“庶”指宗法制度与“嫡”相对的旁支,“庶女”指非正妻所生的女儿,常含贬义。
D.结发,指成童的年龄,古代男子成童时束发为髻,而幼童时则不束发,称为“垂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骁勇善战,深得敌方敬重。在与北周的争战中,他多次指挥齐兵作战,均获胜利;在他死后,周武帝灭齐入邺,追赠他为上柱国、崇国公。
B.斛律光直言不讳,招致他人怨恨。他批评祖珽自负傲慢,反对皇帝赐穆提婆晋阳之田,引起祖珽、穆提婆不满;后祖、穆二人联合唆使人构陷他。
C.斛律光行事果敢,竟然埋下祸患。他担心恩泽不施于国不利,便逆旨拥兵为将士邀赏,引起皇帝不满;后有人诬告他谋反时,皇帝对此深信不疑。
D.斛律光地位显赫,却不营私结党。他官至左丞相,贵为外戚,但却不营私利,杜绝馈饷;平日家中没有宾客,很少与朝臣们交谈,也不干预朝廷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
(2)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
2019-05-06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实战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ái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王仁裕《玉堂闲话》)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得丹砂之妙                             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                   诘:审问
2.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门如市肆                              ②作色叱之
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            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            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2018-12-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不就。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注]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 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B.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C.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D.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中“主簿”与《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职能不同。
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奉朝请”,古代春季朝见天子为“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D.“坟籍”,古代典籍。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简称“坟典”,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聪率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B.薛聪耿直公正,心思缜密。薛聪处事一心为公,贵族皇亲也害怕他的威严,不敢乱来;薛聪稳重沉着细密,孝文帝无法窥探其行迹。
C.薛聪品性清高,治家严苛。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
D.薛聪博学多才,见识深广。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2) 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②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国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武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武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武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亮、谢晦,郑鲜之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出游时,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以请求奏事为由也参加了宴会。这都说明郑鲜之隐厚笃实,赠恤亲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明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2018·湖北·一模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项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大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百斛”,泛指多斛。斛,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D.“不豫”,“豫”为安和之喻,“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黹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己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2018-08-15更新 | 627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述祖少聪敏,好属文,有风检,为先达所称誉。释褐司空行参军。天保初,累迁太子少师、仪同三司、兖州刺史。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初,述祖父为光州,于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之呜咽,悲动群僚。有人入市盗布,其父怒曰:“何忍欺人君!”执之以归首,述祖特原之。自是之后,境内无盗。人歌之曰:“大郑公,小郑公,相去五十载,风教犹尚同。”

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所在好为山池,松竹交植。盛馔以待宾客,将迎不倦。未贵时,在乡单马出行,忽有骑者数百,见述祖皆下马,曰“公在此”,行列而拜。述祖顾问从人,皆不见,心甚异之。未几备征,终历显位。及病笃,乃自言之。且曰:“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遂卒于州。述祖女为赵郡王睿妃。述祖常坐受王拜,命坐,王乃坐。妃薨后,王更娶郑道荫女。王坐受道荫拜,王命坐,乃敢坐。王谓道荫曰:“郑尚书风德如此,又贵重宿旧,君不得譬之。”子元德,多艺术,官至琅邪守。

(唐•李百药《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


注:①斋亭,供斋祀用的亭子。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B.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C.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D.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借指始任官职;后指进士及第授官。
B.郑兖州是以官职称传主。古人使用称谓很讲究,关系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对人的称谓都可能不同。
C.铭是刻写在石头上记述生平、事件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逐步形成为一种文体。
D.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也可以特指经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述祖才德出众。他小时候因会写文章,能约束自己的言行,被先贤称赞过。他创作的琴曲,被当时的人认为绝妙。富贵之后与人交游,他置办的酒食很丰盛,而且送往迎来不知疲倦。
B.述祖访寻父亲遗迹,只得到一块破损的石头,他呜咽不止,不仅仅是哭白云堂不存,念想断绝,也是哭历史无情,所有人都难免被历史湮没的悲剧命运。所以述祖哭石,悲痛之情能够感动群僚。
C.述祖父子为政宽仁,善于教化。有人盗布,述祖的父亲抓住了偷布贼,述祖却破例宽恕了他,从此以后,境内没有盗贼。因此,光州人歌颂他们:“大郑公,小郑公,相距五十年,风俗教化还一样。”
D.述祖历任要职,庄严持重,受人尊敬。述祖的女儿是赵郡王高教的妃子,述祖经常坐着接受郡王行翁婿之礼。郑妃去世后,赵郡王娶了郑道荫之女,郡王对岳父的礼数大变,说:“您不能跟郑尚书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
(2)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