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故爽等不复设备。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正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彦皆从。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桓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钝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

【注】①乘舆:代指皇帝。②尚方:皇室库房。③天府: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烈祖封平原时图:明帝曹叡封平原王时的地图。④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曹操族子,三国著名将领,曹爽、曹羲的父亲。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傅司马懿A以皇太后名义B下令C闭诸城门D勒兵E据武库F召司徒高柔G假节H行大将军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横,在本文中理解为形容词“跟地面平行的、左右向的”,与《赤壁赋》“横槊赋诗”中的“横”词义相同。
B.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C.属,在本文中译为动词“连接”,与《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词义相同。
D.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古人将早上五点到七点称为五鼓。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都和皇帝类似,家中充斥着宫廷才有的珍玩,将明帝的才人当作歌舞伎乐。
B.刺史孙礼忠心为国。在拜见司马懿时,孙礼认为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天下混乱不堪,因此神情愤怒且不言语。
C.司马懿老奸巨猾。刺史李胜来拜见时,司马懿便对他寄予厚望,并深切叮嘱他去并州时,要小心胡人的侵袭。
D.桓范韬略超群。曹爽得知司马懿的奏章后,不知所措,桓范劝曹爽弟兄挟天子以令天下,他们却默然不从。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2)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5.根据文本概括司马懿在发动政变除掉曹爽前采取了哪些策略。
2024-05-3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帝聪明能决断,行法无所假。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一死罪,上许之。隆虑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廷尉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待诏东方朔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僻,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初怒朔,既而善之,以朔为中郎。

武帝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乙丑,诏立少子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

臣光曰: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宝,外事四夷,巡游无度,使百姓罢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武帝能尊先王之道,受忠直之言,人欺蔽,好纳贤不倦,诛赏严明,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材料二:

班固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武帝初立,即咨征海内,举其俊茂;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以武帝之雄材大略,如其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民,虽《诗》《书》所称之五帝三王,何有加焉!

(选自《汉书·武帝纪》,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高祖拨乱A反正B文景CD在养民E至于稽古F礼文之事G犹多H阙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贷,在文中指宽容、宽恕,与成语“严惩不贷”“责无旁贷”中的“贷”的含义相同。
B.“于是为之垂涕”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两个“为”含义不同。
C.“东方朔前上寿”中的“前”与《赤壁赋》“顺流而东”中的“东”词类活用现象相同。
D.“恶人欺蔽”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恶其声而然也”的两个“恶”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平君娶汉武帝的女儿为妻,却在酒后杀人,虽然母亲隆虑公主预先为其求得赎免一次死罪,但昭平君终被处死。
B.汉武帝为有负隆虑公主临终嘱托而悲伤,东方朔进言宽慰时,引用古语意在突出古代的三王也不能做到“不偏不党”。
C.汉武帝为人聪慧,处事有决断,他在病重时向霍光交代了立嗣之事,后又命霍光等三人接受遗诏,共同辅佐少主。
D.司马光先比较了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异同之处,之后又进一步分析了汉武帝能够避免像秦朝灭亡那样的灾祸的原因。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人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2)使百姓罢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5.两则材料都涉及对汉武帝的评价,请简要概括司马光和班固对汉武帝有哪些共同的认识评价。
2024-05-2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2024·河北秦皇岛·二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形篇》)

材料二:

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狡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韩州刺史封同人诈乘驿马入朝谏。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尝言: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见胜A不过B众C人之所知D非善之E善者也F战胜而天下曰G善H非善之I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举起,与《屈原列传》中“举贤以自佐”的“举”意思不同。
B.间,中间,与《庖丁解牛》中“彼节者有间”的“间”意思不同。
C.切,迫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的“切”意思相同。
D.所以,……的原因,与《石钟山记》中“此世所以不传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认为,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己不可战胜,但不能使敌人一定被自己战胜,因此,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B.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交战,然后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
C.唐太宗亲自在显德殿庭院教习士卒箭术,群臣因为这一做法与不可在天子处所持刀刃的律法不合而极力劝阻太宗。
D.太宗认为,大唐疆域之内的人都是他的子民,他对每个人都能以诚相待,没有必要对保卫他的将士加以猜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潮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2)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
5.对于取胜之道,孙子和唐太宗的观点有何不同?
2024-05-1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三月,戊子,诏甲卒五万给右将军到彦之,统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舟师入河,又使骁骑将军段宏将精骑八千直指虎牢。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三》)

材料二:

上每命将出师,常授以成律,交战日时,亦待中诏,是以将帅趑趄,莫敢自决。又江南白丁,轻易进退,此其所以败也。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八》)

材料三:

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跋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兵歼甲弃,并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将非其人也。到彦之、萧思话大溃于青、徐,将非其人,以卒敌者也。文帝,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所任之将,亦当时人望所归,小试有效。意者当代有将才而莫之能用邪?然自是以后,未见有人焉,于彦之、思话而当时不用者,将天之吝于生材乎?非也。天生之,人主必有以鼓舞而培养之。当世之士,以人主之意指为趋,而文帝之所信任以风示天下者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驭枭雄之士,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则天下相戒以果敢机谋,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

夫江东之不振也久矣。谢玄监军事,始收骁健以鼓励之,于是北府之兵破苻坚而威震淮北;宋武平广固、收雒阳、入长安,而姚兴、拓跋嗣不能与之敌,皆恃此也。已而宋武老矣,顾诸子无驾御之才而虑其逼上,故斗王镇恶、沈田子诸人于关中,使自相残刘而不问。文帝入立,惩营阳之祸,急诛权谋之士,区区一檀道济而剑已其项领。上之意指如彼,下之祸福如此,虽有瑰玮之才,不折节以趋荏苒者,几何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文帝》)

【注】①帝:宋文帝刘义隆。②三月: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七年三月。③营阳之祸:公元424年,徐羡之等四位顾命大臣发动政变,废刘义符为营阳王,随后将其杀害。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文帝之所信A任B以风示天下者C皆拘葸巽谨之D人E谓可信F以无疑G而不知H其适以召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意为选择,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简”意思相同。
B.“以卒与敌者也”与“吾与点也”(《论语》)两句中的“与”意思不同。
C.愈,意为超过,与《六国论》“侵之愈急”中的“愈”意思不同。
D.拟,指比画,用兵器作杀人状,与《苏武传》“复举剑拟之”中的“拟”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可知,宋文帝的北伐将领包括到彦之、萧思话、王仲德等,北伐也曾占领过北魏的一些国土,但这些地方并没有守住。
B.由材料可知,虽然宋文帝有北伐的志向,但是其直接指挥战事的做法对前线的将领有所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自主决策的权力。
C.王夫之认为宋文帝诛杀权奸,休养生息,抓住北魏“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的时机进军,其北伐是有准备的,并非草率之举。
D.材料三中,王夫之列举东晋北府兵大败苻坚、宋武帝凭借北府兵的力量取得一系列军功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北府兵的强大。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斗王镇恶、沈田子诸人于关中,使自相残刘而不问。
(2)虽有瑰玮之才,不折节以趋荏苒者,几何也?
5.王夫之认为元嘉北伐无可用将才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
2024-03-24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诏徙奸猾吏民于边。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材料二:

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后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司已具A公上疏言天子B无北面C且开后世弱人主D以强E母后之渐F其事G遂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与《促织》“薄产累尽”中的“薄”意思相同。
B.九卿,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朝以少师、少傅、少保等为九卿。
C.“趣”通“促”,意为“催促”,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中的“趣”意思不同。
D.益,更加的意思,与《苏武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中的“益”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印信,汉武帝多次下诏,汲黯才接受此职。汲黯还流着泪向汉武帝诉说辞不就职的理由。
B.汲黯临行前叮嘱李息揭露御史大夫张汤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威望的行径,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
C.天圣年间,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职务时因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后来皇帝征召他担任右司谏一职。
D.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大会众臣,皇帝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范仲淹呈上奏章反对,此事才止息。他又上奏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2)上之用我者至矣! 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范仲淹的形象特点。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尹子奇领兵十三万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阳。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或一日至二十。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

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至是食尽。将士人米日一合,杂以茶纸、树皮为食,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

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尹子奇问巡曰:“闻君每战裂齿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其口视之,所余才三四。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乃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

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阵,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态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效死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遁?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谁之功也!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注】①尹子奇;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将领。②合;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③二公;张巡,许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效死力/
B.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效死力/
C.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效死力/
D.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效死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廪,本指粮仓,引申为粮食,也指官府发放口粮等。文中“廪米日一合”指发放粮食,
B.颜色,文中是“脸色”的意思,与《燕歌行并序》中“天子非常赐颜色”中“颜色”不同。
C.“弃城而逆遁”中“逆”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不同。
D.“其谁之功也”中“其”的用法,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用法相同。
3.下列对文中加框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文中是“奔赴”的意思,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中“趣”意思不一样。
B.合,也称为“回合”,旧小说中描写武将交锋一次叫一个回合。这里指双方较量一次。
C.再拜,有两种意思:一是第二次拜,二是拜两次。文中“巡西向再拜”中是第二种意思。
D.苟,文中是“如果”的意思,与《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中“苟”意思一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史叛军以近二十倍的兵力进攻睢阳。守城将士日夜与叛军激战,擒贼将六十多人,杀士卒二万余,将士们因之士气大增。
B.睢阳被围,粮食将尽,而且士卒都因为饥饿无法战斗,有人建议弃城,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保障,决定坚守待援。
C.张巡练兵不依照古代兵法,而让将领们各依本人的想法指挥作战,因为他觉得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更好。
D.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对张巡、许远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守卫睢阳,不弃城而走的考虑非常周到,体现出他们的贤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守节者也,终不为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2024-01-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雄安市新区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巳,王晏球以王都反状闻,诏削夺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以张虔钊为都监,发诸道兵会讨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其北关城。都以重赂求救于奚酋秃馁。五月,秃馁以万骑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阳,都与秃馁就攻之。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晏球追至城门,因进攻之,得其西关城。定州城坚,不可攻,晏球增修西关城以为行府,使三州民输税供军食而守之。

王晏球闻契丹发兵救定州,将大军趣望都,遣张延朗分兵退保新乐。延朗遂真定,留赵州刺史朱建丰将兵修新乐城。契丹已自他道入定州,与王都夜袭新乐,破之,杀建丰。乙丑,王晏球至曲阳。王都乘胜击之,悉其众与契丹五千骑合万余人,邀晏球等于曲阳。丁卯,战于城南。晏球集诸将校令之曰:“王都轻而骄,可一战擒也。今日,诸君报国之时也。悉去弓矢,以短兵击之,回顾者斩!”于是骑兵先进,直冲其阵,大破之,僵尸蔽野。契丹死者过半,余众北走。都与秃馁得数骑,仅免。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邀击契丹,北走者殆无孑遗。王晏球知定州有备未易急攻张虔钊宣言大将畏怯有诏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攻之,杀伤将士三千人。

壬戌,契丹复遣其酋长惕隐将七千骑救定州,王晏球逆战于唐河北,大破之。甲子,追至易州。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死者,不可胜数。契丹走,道路泥泞,人马饥疲,入幽州境。八月,壬戌,赵德钧遣牙将武从谏将精骑邀击之,分兵扼险要,生擒惕隐等数百人;余众散投村落,村民以白梃击之,其得脱归国者不过数十人。自是契丹沮气,不敢轻犯塞。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王晏球知定州A有备B未易C急攻D张虔钊宣言E大将F畏怯G有诏H促令攻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其北关城”与“过蒙拔擢”(《陈情表》)两句中“拔”的含义不同。
B.“延朗遂之真定”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之”的含义相同。
C.节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
D.“契丹北走”和“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知道王都谋反的情况后不仅罢免了其官爵,还任命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张虔钊为都监,调集各路军队联合起来讨伐王都。
B.王晏球攻打定州攻势猛烈,但后来因为王都用厚礼请来的奚人首领秃馁率领的一万骑兵的援救,王晏球只好撤退,一直撤到了曲阳。
C.尽管王都和契丹军队合兵一起来阻击王晏球所率领的军队,但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契丹军队损兵过半,王都军中被杀死的人也很多。
D.契丹出兵定州失败后,又派骑兵来救援。王晏球除了在正面迎战,还派精锐骑兵在他们回国路上阻击,逃脱的契丹人不过几十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
(2)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死者,不可胜数。
5.请概括王晏球能够多次战胜敌人的原因。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更始元年三月,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王莽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秀复为图画成败,诸将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寻、邑纵兵围昆阳,钲鼓之声闻数十里,或为地道、冲棚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不以军事为忧。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六月,己卯,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寻、邑乱,汉兵乘锐崩之,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王邑、严尤、陈茂轻骑渡水逃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B.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C.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D.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通常指崤山以东地区。“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中的“山东”即此意。
B.候骑,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萧关逢候骑”(《使至塞上》)中的“候骑”是军官名。
C.朔,天文学名词,指农历每月初一,也指农历每月初一的月相。农历每月十五称望。
D.陈,同“阵”,军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中的“陈”是“拿”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元年三月,汉军将领率兵攻克多地,王莽发兵应对,还以虎、豹、犀、象等猛兽来助军威。
B.刘秀劝说将领们认清形势,团结一心,合力抗敌,将领们没有理解他的用心,怒斥他没认清形势。
C.王寻、王邑以重兵包围昆阳,并以多种方式发动猛烈进攻,想迅速攻下城池,但最终没能成功。
D.汉军里应外合,势不可当,王莽军队溃不成军;而风雨大作、滍水暴涨又令王莽军队伤亡加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
(2)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
5.刘秀才能卓越、胆量过人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2023-10-0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冀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赵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胡亥为帝》)

文本二:

公子犟请杀桓公,以求太宰之位。隐公曰:为桓公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犟惧,反谮公于桓公而弑之。苏子曰:盗以兵拟人,人必杀之,夫岂独其所拟,涂之人皆捕击之。涂之人与盗非仇也,以为不击则盗且并杀已也。隐公之智,曾不若是涂人也,哀哉!隐公,惠公继室之子也,其为非嫡,与桓均耳,而长于桓。隐公追先君之志而授国焉,可不谓仁人乎?惜乎其不敏于智也。使隐公诛犟而桓,虽伯夷、叔齐何以尚兹?骊姬欲杀申生而难里克,则施优来之;二世欲杀扶苏而难李斯,则赵高来之。此二人所行相同,而其受祸亦不少异:里克不免于惠公之诛,李斯不免于二世之戮,皆无足哀者。君子之为仁义也,非有计于利害,然君子之所为,义利常兼,而小人反是。郑小同尝司马师,师有密疏未屏也,如厕还,问小同:见吾疏乎?曰:不见。师曰:宁我负卿,无卿负我。遂鸩之。王允之从王敦夜饮,辞醉先寝。敦与钱凤谋逆,允之已醒,悉闻其言虑敦疑己遂大吐衣面皆污敦果照视之,见允之卧吐中,乃已。哀哉小同,哉岌岌乎允之也!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由也夫!

(节选自《东坡志林·隐公不幸》)


【注】①君侯:文中指李斯。②长子:指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③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扶持自己的儿子即位,要谋害太子申生,又怕晋献公的重臣里克出面干涉。施优劝说里克保持中立,以保地位,里克同意。结果,骊姬之子晋惠公上台后,就把里克杀了。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悉闻A其B言C虑敦D疑E己F遂G大吐H衣I面J皆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侯,是秦二十等爵制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名讳而改。
B.让,文中指责备,与《苏武传》“如惠语以让单于”中的“让”字意思相同。
C.诣,文中指拜访,与《桃花源记》“诣太守,说如此”中的“诣”字意思相同。
D.殆,文中指危险,与《项脊轩志》“殆有神护”中的“殆”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高以扶苏必将重用蒙恬来游说李斯辅助胡亥即位,并威胁他若不同意则难以保全性命全身而退,李斯无奈只能同意。
B.隐公面对野心勃勃的公子犟,拒绝了公子犟杀害桓公的要求,因缺少政治敏感,使得公子犟构陷自己,最终丧命。
C.郑小同与王允之都是无意之中惹来祸端,结果郑小同惨被杀害,而王允之借酒装醉,打消对方疑心,逃过一劫。
D.作者认为隐公“不敏于智”,里克和李斯利令智昏,郑小同不够机敏,王允之随机应变,引导人们思考危机面前如何智慧地保全自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2)盗以兵拟人,人必杀之,夫岂独其所拟,涂之人皆捕击之。
5.依照文本二苏轼的观点,李斯未能保全自身最终被二世所戮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8-25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盐山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文皇帝黄初四年春,正月,曹真使张郃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朱然者,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然节,镇江陵。及曹真等围江陵,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加江水向涨,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危,不以为惧!惟陛下察之。”帝即诏尚等促出,吴人两头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仅而获济。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后旬日,江水大涨,帝谓董昭曰:“君论此事,何其审也!”会天大疫,帝悉召诸军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假然节”中“假”的意思是“授予,给予”,与《劝学》中“假舆马者”的“假”字含义相同。
B.“堪战者裁五千人”中的“裁”字与《促织》中“手裁举”的“裁”字用法相同,均同“才”。
C.楼橹,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其中的“橹”与《过秦论》“流血漂橹”中的“橹”含义不同。
D.“奈何乘危”的“乘”字意为冒着,与《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的“乘”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操,因此病重之中的吕蒙在吴王询问时,就推荐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吕蒙过世之后,吴王就命朱然镇守江陵。
B.江陵被围,前去解围的吴军又被夏侯尚击退。江陵城内外联系断绝,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仅仅有五千人。
C.夏侯尚见江水又浅又窄,想乘船率步兵、骑兵到江渚之上驻扎,并架设浮桥,以便来往,讨论这件事的人大多认为江陵一定能被攻克。
D.皇帝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退出江渚,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就迅速顺利退出江渚。后又赶上瘟疫,皇帝于是命各军全线撤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
(2)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
5.董昭对魏军的用兵之道作了怎样的评价?结合原文分析此评价的精准之处。
2023-08-0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