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薛居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存进,本姓孙,名重进。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量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从讨王行瑜,以功授检校常侍,与李嗣昭同破王珙于河中。天复初,破氏叔琮前军于洞涡。庄宗初嗣位,入为步军右都检校司空,师出井陉,破汴军于相乡,论功授邠州刺史,转检校司徒。出师收慈州,授慈、沁二州刺史。十二年,定魏博,授夭雄军都巡按使。时魏人初附,强杰难制,存进沈厚果断,犯令者枭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十六年,以本职兼领振武节度使。时王师据德胜渡,汴军据杨村渡在上流。汴人运洛阳竹木,造浮桥以济军。玉师以船渡,缓急难济、存进率意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笮大艑,两岸石仓铁牛以为固,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乃课军造苇笮,维大舰敫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缆之。初,军中以为戏,月余桥成,制度条直,人皆服其勤智。庄宗举酒曰:“存进,吾之杜预也。”赐宝马御衣,进检校太保。

十九年,汴将王瓒率众逼北城,为地穴火车,百道进攻,存进随机拒应,或经日不得食。汴军退,加检校太傅。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阎宝、李嗣昭相次不利而殁。七月,存进代嗣昭为招讨,进营东垣渡,夹滹沲为垒,沙土散恶,垣壁难成。存进斩伐林树,版筑旬日而就,贼不能寇。九月,王处球尽率其众,乘其无备,奄至垒门。存进闻之,得部下数人出斗,驱贼于桥下。俄而贼大至,后军不继,血战而殁,时年六十六。同光时,追赠太尉,存进行军出师,虽无奇迹,然能以法绳其骄放,营垒守战之备,特推精力,议者称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


注:①武皇:李克用谥号为武皇帝,故称武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B.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C.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D.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并非地方官职,后逐渐成为一州最高长官的别称,成为地方官职
B.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皆有之。皇帝赐姓名给臣民以示褒宠、安抚或惩罚,以示褒宠的占多数。
C.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早在商朝就已设立。
D.追赠,是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一是帝王加尊称于其父祖:二是朝廷对含冤死去的官员恢复原职或授予新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进军事才能突出。他参加了许多战争,立下一系列军功,担任过刺史、检校太保、检校太傅、太尉等职。
B.李存进有智谋和主见。在不具备造浮桥的条件时,他未听从反对意见,而是拿定主意,发挥才智,建成了浮桥。
C.李存进倍受帝王赏识。李克用、李存都十分赏识李存进,李克用赐姓名以示恩宠;李存勖把他比作名将杜预。
D.李存进结局悲惨。他在六十六岁时还要领兵作战,在敌人援兵大至后,自己的援军没有赶到,他力战而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进沈厚果断,犯令者枭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2)存进行军出师,虽无奇迹,然能以法绳其骄放,营垒守战之备,特推精力,议者称之。
2019-08-05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宪始童丱,喜儒学,励志横经,不 舍昼夜。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 “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庄宗嗣世,授监察,自是恒簪笔扈从。十五年,王师战胡柳,周德威军不利,宪与同列奔马北渡,宪与从子朗履冰而行;将及岸,冰陷,朗泣,以马棰引之,宪跃身而出。是夜,庄宗令于军中求宪,或曰:“与王缄俱殁矣!”庄宗垂涕求尸,数日,闻其免也,遣使慰劳。庄宗迁洛阳,以宪检校吏部尚书。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三年春,车驾幸鄴,时易定王都来朝,宴于行宫,将击鞠。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 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

宪沈静寡欲,喜聚图书,家书五千卷,视事之余, 手自刊校。善弹琴,不饮酒,宾僚宴语,但论文啸咏而已,士友重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

【注】①马棰,马鞭子。②鞠,古代的一种皮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
B.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
C.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 竟/毁即位坛/
D.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 竟毁即位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指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簪笔,原指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后把笔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
C.车驾,指马驾的车,也专指古代帝王外出巡视乘坐的马车,后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视事,古代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检查工作称视事,后为一种职官,专司地方纠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宪从小修文,不断学习提高。钻研儒学,通宵达旦,尤其精通《左传》;曾带着习作拜见李袭吉,得到他的赞赏和鼓励,学问不断广博也得益于杨守业提供的帮助。
B.张宪学识优深,深得庄宗赏识。庄宗继位后对张宪委以重任,巡行时亦带在身边;得知其陷冰身死,庄宗伤心流泪;后知为侄子所救,立刻派人对他侄子慰问犒赏。
C.张宪重视根基,力谏保即位坛。为和来朝拜的王都在宴饮之余踢球娱乐,庄宗执意毁去球场中的即位坛,张宪上奏力保,建议虽被采纳,但最后即位坛仍未保住。
D.张宪忠于君上,危急时有决断。张宪不顾家属的安危,断绝与赵在礼来往,斩使以明志;面对有关明宗的众多传闻,张宪明言明宗德行仁厚、值得信赖以稳定人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2)宾僚宴语,但论文啸咏而已,士友重之。
2019-06-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也。本名季昌,及后唐庄宗即位,避其庙讳改焉。幼隶于汴之贾人李七郎,梁祖以李七郎为子,赐姓,名友让。梁祖尝见季兴于仆隶中,其耳面稍异,命友让养之为子。梁祖以季兴为牙将,渐能骑射。唐天复中,昭宗在岐下,梁祖围凤翔日久,众议欲班师,独季兴谏止之。既而竟迎昭宗归京,以季兴为迎銮毅勇功臣。荆州自唐乾符之后,兵火互集,井邑不完,季兴招辑离散,流民归复,梁祖嘉之,乃授节钺。梁开平中,破雷彦恭于朗州,加平章事。荆南旧无外垒,季兴始城之,遂厚敛于民,招聚亡命,梁氏稍不能制焉,因就封渤海王。及庄宗定天下,季兴来朝于洛阳,时论多请留之,郭崇韬以方推信义于华夏,请放归藩,季兴促程而去。至襄州,酒酣,谓孔勍曰:“是行有二错:来朝一错,放回二错。”洎至荆南,谓宾佐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手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乃增筑西面罗城,备御敌之具。时梁朝旧军多为季兴所诱,由是兵众渐多,跋扈之志坚矣。明年,册拜南平王。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三年冬,季兴病脚气而卒。其子从诲嗣立,累表谢罪,请修职贡。由是复季兴官爵,曰武信。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
B.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
C.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
D.明宗即位/复请夔峡为属郡/初俞其请后/朝廷除刺史/季兴上言/称已令子弟权知郡事/请不除刺史/不臣之状既形/诏削夺其官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讳,封建时代已故君主的名字。避庙讳的形式有改姓氏、改名字等,目的是表示尊敬。
B.赐姓,古代皇帝赐给臣民姓氏以示褒宠、安抚或惩罚,分为赐国姓、赐他姓、赐恶姓等。
C.《春秋》,东周时代鲁国的一部编年史,相传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是“六经”之一。
D.谥,即谥号,指对死去的帝王贵族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褒奖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季兴出身低微,命运有传奇色彩。他本来寄身在仆隶之中,因为耳朵和面相异于常人引起梁祖注意,后来被梁祖任用,由此开始了仕宦生涯。
B.高季兴审时度势,遇事有独到见解。梁祖包围风翔时,其他大臣都认为该撤回军队,只有他进谏劝阻,最终昭宗被迎回京城,证明了他判断正确。
C.高季兴能治善战,才干获梁祖赏识。荆州战乱不断,他招聚离散的百姓回乡恢复旧业,开平年间,又在朗州打败雷彦恭,梁祖屡次嘉奖勉励他。
D.高季兴心怀叵测,乱世中不守臣节。他由庄宗居功自傲的言语和行动,断定大臣们会沉溺游猎而不尽辅佐之分,于是本就反复无常的他更加放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南旧无外垒,季兴始城之,遂厚敛于民,招聚亡命,梁氏稍不能制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019-06-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文言文阅读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由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杜重威据邺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邺平,授邺都留守,守太尉,进爵临清王。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于位,享年六十八。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①高行周:曾在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朝任职。②建义:起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                  觇:偷看,侦察。
B.设伏将                                   邀:求取,希望得到。
C.明宗即位,特深委遇                      委遇:信任,礼遇。
D.为契丹所败                                寻:随即,不久。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B.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C.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D.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3.下列对文中加双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仲”指兄弟,“昆”为哥哥,“仲”排行第二;有时也是称呼他人弟兄的敬词。
B.“加”指“加官”,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有时指在原有官职上升迁。
C.“践阼”多指新官履任。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称履新为践阼。
D.“薨”是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也称为“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高行周曾带领精锐骑兵解救了庄宗的宠臣元行钦,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高行周拒绝。
B.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却因寡不敌众而陷入险境,危急之中高行周派兵出击,明宗得以脱身。
C.高行周曾与符彦卿一起协助张敬达,阻击契丹军队增援太原,最终击退契丹援军,保住了晋安寨。
D.高行周曾赢得历朝数位皇帝的信任,太祖更是对其崇礼有加,即使对他下诏也不直呼其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⑵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
2018-10-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觇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邀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人无进志,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寻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由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杜重威据鄴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鄴平,授鄴都留守,守太尉,进爵临清王。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兗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奉觞进俎,率以身先,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八。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①高行周:曾在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朝任职。②建义:起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B.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C.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D.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仲”指兄弟,“昆”为哥哥,“仲”排行第二有时也是称呼他人弟兄的敬词。
B.“团练使”是唐代中期以后在不设节度使的地区设立的官职,掌管辖区军队事务。
C.“加”指“加官”,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有时指在原有官职上升迁。
D.“践阼”多指新官履任。古代庇、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称履新为践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高行周曾带领精锐骑兵解救了庄宗的宠臣元行钦,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高行周拒绝。
B.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却因寡不敌众而陷入险境,危急之中高行周派兵出击,明宗得以脱身。
C.高行周曾与符彦卿一起协助张敬达,阻击契丹军队增援太原,最终击退契丹援军,保住了晋安寨。
D.高行周曾赢得历朝数位皇帝的信任,太祖更是对其崇礼有加,即使对他下诏也不直呼其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2)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
2018-02-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