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①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③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④。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⑧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指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E.本词下片表达了词人因对国事彻底失望,自己年华老去,所以看透了千古兴亡、百年欢笑、是非成败而获得的一种悠闲自得的愉悦心境。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2018-07-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关于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的词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B.词按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创作风格可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C.词牌指词调名和词格式的名称,词题体现词的主要内容。一首词可以词牌、词题都有,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
D.豪放派词风宏大雄浑,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词风清丽含蓄,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等。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在句式上,上片用倒卷之笔,多整齐的对句;下片用转折之法,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交错运用,文笔多变,而有“裂竹之声”。
B.“玉簪螺髻”用比喻写山之形,“献愁供恨”用拟人写山之神,作者运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愁和怨恨。
C.“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指受伤断翅的孤雁,营造出凄清的意境。作者以“江南游子”自称,表明自己身世飘零、心境孤寂。
D.关于张翰的典故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抒发作者有家难归的乡思,对金人和南宋朝廷的激愤;二是表达耻于归隐、尽忠报国的决心。
3.以美人烘托英雄,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美学情趣。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

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释: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②奉祠:即拜奉宫观,无实职。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1.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B.“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这两句中的“多风雨”让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运用双关手法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也隐含着词人的仕途困境。
C.“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千百年来兴盛衰亡无人关心,词人只有设想那沙洲中那双白鹭来表达心中的愤懑。
D.这首词上片说历史的兴废,下片谈人生的进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行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被罢官的悲愤无奈心情。
E.“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抖尽尘埃,也暗指抖落掉官场上的种种污浊,振作起来,不避风雨,轻松愉悦趁着秋凉踏上回家之路。
2.本词中,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2018-07-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①?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②。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③,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④!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报更用的记时的竹签。②鲸饮未吞海:没有像长鲸吞海似地狂饮,表现豪饮 没有尽兴。剑气:剑的光芒,常喻人的才华和才气。③蕞(zuì)尔:微小貌。④扶头:形容醉后状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写与友人登楼吟赏,展现了词人性格的豪爽。“唤起一天明月”三句表现词人内心的纯洁和胸怀的浩荡。
B.下阕“谁念英雄老矣”三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愁: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而自己年岁渐老,功业难成。
C.“来日且扶头”照应上阕的“鲸饮未吞海”,意思是词人约朋友改天一醉方休,来消除心中的深重愁思。
D.全词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写景形象生动,抒情真实感人,在反复咏叹中将内心的愁苦之情贯穿全词。
2.“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理解全词的关键,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此句。
2018-07-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眉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王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临江仙·都城元夕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菜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①:词人毛谤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假守之职,持罪于河南杞县腔舍。本词即写于词人料旅河南之时。②觚棱:宫股的屋脊。
1.请分析辛词开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2.毛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018-07-0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注①人:指杨济翁、周显先,是东南一带名士。②鸣髂(xiao)血污:出自《史记·匈奴传》,即头曼单于(王)被太子冒顿以鸣镝射杀。③季子:战国时的著名策士苏秦的字,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④富民侯:出自《汉书·食货志》,即“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养富民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四句将“胡骑”与“汉家”对举,以“寒尘起”写敌寇入侵,以“列舰耸层楼”写宋军坚守,自然营造出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紧张气氛。
B.“谁道”引出的三句连用三个典故,暗寓金主完颜亮南侵、气焰嚣张,但最终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事实,化用自然巧妙。
C.上片追昔,“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下片抚今,作者搔白首而长叹,表达词人因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的叹老嗟卑之情。
D.“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是作者对自己心迹的表白,他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间,植橘置产,报国无门的彷徨苦闷令人叹惋。
E.作者两次登临东南名胜,感慕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自己想要归隐的同时为朋友出谋划策,希望朋友能在万卷诗书中找寻一片天地。
2.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本词最后两句“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18-07-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面对词的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两项是
A.上阕以记叙起笔,暗示祐之的人生际遇,劝慰他看淡人世间的名利荣辱,不如选 择闲适的生活方式: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
B.下阕前两句运用虚写手法回忆往事,那时虽然小窗外风雨交加,但还有灯火仿佛 通晓人意,能陪伴着弟弟。这就和现在弟弟远行、无人陪伴形成了对比。
C.“临江仙”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再用前韵”是说使用之前一首诗同样的韵,诗人应该不止写了这一首诗送给弟弟。
D.“钟鼎山林”是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钟鼎指奢侈豪华生活,因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山林则指隐居乡野的生活。
E.这首词虽然为送别而写,但没写送别场景,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男儿的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也有深情。
2.“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
2018-06-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安达市育才高中普通高中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鹄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D.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候者。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被俘,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通“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下阕整体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必得朝廷重用的豪迈之态。
B.下阕一、二句与全词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C.“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D.“笕竹添新瓦”写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词人将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E.“朝家”指朝廷,结尾两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自己莫属!
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
2018-06-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描写最巧妙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
2018-06-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解密19 鉴赏诗歌的语言——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