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期末 2018-07-03 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文学侧重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相比,中国文学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来强调“文以明道”,就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所谓“文以明道”,就是指文学不仅要有文采、情韵之美,还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的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如此,这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活动之主体的士大夫群体的特殊身份和意识有关,而后者又是由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环境所决定的。 

西方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政治权力为诸侯、贵族所垄断,知识分子很少能够染指,因此他们大多从事宗教、文学、艺术、技术、商业活动,于是西方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就不是特别密切。中国则自秦汉以后,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形成,贵族阶层日渐式微,最高统治者需要有一大批出身平民阶层而又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才协助管理庞大的国家,于是旨在培养、选拔、任用这些人才的一系列教育、选举、职官制度应运而生并日臻完善,一个庞大的士大夫阶层逐步形成。他们中很少有人把自己看成纯粹的文学艺术家,都特别关注社会现实。从高处说,他们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于是政治便成为他们的整个生活——包括文学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中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政治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轴心,因此现实主义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当然,这一文学传统有得有失,相对来讲,中国古代文学对人性、个人自由、爱情、自然、幻想世界等的探索和描写就不够细致、深入。 

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倾心于对“道”(包括人生之道、人伦之道、政治之道、天地之道)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在政治统治占绝对中心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宗教的作用相当有限,引导社会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职责,主要靠士大夫群体来承担;另一方面,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几乎拥有绝对权力,士大夫群体只能通过对“道” 的思考和实践,构建高于“政统”的“道统”,对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力予以一定的制约。此外,士大夫群体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身份和责任的阶层,也必须形成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构建自身的精神世界。因为这些原因,中国古代士大夫从来都非常重视对“道”的思考和实践。很少有士大夫把文学事业当成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甚至有“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 为文人,无足观矣”的说法。几乎所有文学家都既是文学的创作者,政治的参与者,又是“道”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文学创作活动与对“道”的思考和实践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必须相互渗透,甚至融为一体。每个文人的身份或其创作可以有所侧重,但“道”不能离“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不能离 “道”,否则就于世道人心无补甚至有害。 

总之,在中国古代,文学从来就不仅仅是文学,还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孔子最早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可以看成是“文以明道”说的源头。《毛诗序》强调诗歌与政教的关系,认为“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进一步强调了文学和文章的社会功能。及至中唐时期,柳宗元第一次明确揭示了“文以明道”的概念。 

(选自廖可斌《“文以明道”的两种语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以明道”指文学应更注重审美功能,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
B.中国古代之所以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活动之主体的士大夫群体的特殊身份和意识有关。
C.中国古代士大夫特别关心社会现实,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高理想,而不想当纯粹的文学艺术家。
D.政治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轴心,士大夫在创作时不会涉及人性、个人自由、幻想世界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揭示中国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以明道”,并简要说明其中的原因。
B.第2、3段联系社会历史,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注重社会功能的原因。
C.第4段收束全文,再次强调中国古代文学被赋予重要的社会功能,并举例佐证。
D.文章先分后总,结构严谨,在与西方文学对比中凸显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能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虽然提倡文学的社会功能,但也没有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二者有主次之别,但又并行不悖,交互为用。
B.秦汉以后,士大夫阶层兴起,他们通过对人生之道、人伦之道、政治之道、天地之道的探索和实践,构建自身的精神世界。
C.中国古代文人认为,文学创作活动与对“道”的思考与实践密切相关,两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道”不离“文”,“文以明道”。
D.文学在中国古代从来就不是文学本身,而是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功能。《毛诗序》强调诗歌与政教的关系就是这一特征的生动体现。
2018-07-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眼镜

(意大利)迪诺   布扎蒂

我和日本画家亚马希达是十五年的老朋友了。

他在欧洲长大。家境富足,可以供他挥霍。他多年不作画,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用心作了七八幅画,其作品相当昂贵。

我们一见面就成了至交,原因是我感到他是个神秘人物,那张朦胧的脸让人捉不定。

闲话少叙。上星期他打来电话找我。当天下午,我走进他的画室。

他迎出来说:“我快要死了。”

“你快要死了?什么病?你疯了吧!”

他说:“我既没有病,也没有报。但我没有几天了,也许只有几个小时的阳中。至于怎么个死法,我自己也说不清,心肌梗死、车祸、暗杀,都有可能。”

“你干吗这么想呢,总该有点儿什么事吧?”

“当然,请你戴上这副眼镜我。”

他取出一副金属架的眼镜。我一戴,惊得说不出话来。

刚才他还是个精力充市的中年人,转眼间就成了弯腰驼常的干巴老头。

我连忙摘下眼镜,朋友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望着我,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我又试了三次,情况完全一样。

亚马希达说:“看够了,还给我吧!现在我解释一下。”

他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对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二十年前,我在东京上大学。有一天,我在郊区散步,一家眼镜铺把我吸引住了。我发现有一副眼镜标价一百万日元。是开玩笑,还是标错了价钱?出于好奇,我走进眼镜店。店里有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正在看报。我问:“您那副眼镜能值一百万日元?”

他说:“我知道现在眼镜不太值钱。可这副眼镜非同一般,是用来测量寿命的。你研究过人的衰老问题吗?衰老就是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不对?也就是死亡的前期。这个阶段,人的体能开始衰竭。在这里年纪无关紧要,事实上,年轻与年老只是人类的幻觉。一周后,将被汽车轧死的小伙子应算是老头;即将跌入大海的飞机,即便是第一次试飞也算是老掉牙了。这种衰老是看不见的,这就需要借助于这种眼镜了。只要戴上它,马上就能了解真实情况。要是某人快死了,在眼镜里就是个老态龙钟的人。”

我非常好奇,好像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催我赶快把它买下。我说:“要是这副眼镜真像您说的那么神秘,我就把它买下来。但怎么才能证明它确实有效呢?”

他说:“先生,您真幸运。请您出门后向南走三十米,那儿有个公园,里面有一位美貌的妙龄女郎。但她真可怜,因为得了白血病。”

我走出店门,来到公园,发现一条长凳上果然坐着一位漂亮姑娘,十七八岁。我把眼镜一戴,她一下就变成瘦骨嶙峋、满嘴掉牙的老太太。你想,我当时多吃惊呀,就跟你刚才一样。我决定把它买下来。”

后来的事只有鬼知道,我走回眼镜店,可铺子不见了,二十步,三十步,四十步,我往返了好几趟也没有找到,这可真叫人纳闷。我在附近一打听,他们都说这里从来没有什么眼镜铺。没有办法,我只好拿着眼镜回家。

后来,我就戴着这副眼镜去看街上的行人。用肉眼看时,体育场里生机勃勃,一戴上眼镜,运动员们全都变成满脸皱纹的老人。后来我也腻了,就把它锁进保险柜里。但有时我也会用它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检查完会立刻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长寿。可是今天上午,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了。我发现我胸部炸开了,我知道求医问药是无济于事的,反抗也没有用。总之,这一命运是无法摆脱的。

“可是,你有什么感觉吗?比如全身疲倦、劳累?”

“什么不适也没有,我翻个跟头都可以,我感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健康。然而,我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老的人了,我要和你永别了。现在我还不能把这副眼镜送给你,你现在肯定也不会接受。我把它写在遗嘱里,我一定要把它留给你。你不要流泪,不要悲伤。现在请让我安静一会儿,我还要处理两件事情。”

他把我送到门口,一直等我走进电梯才离去。我还没有下到楼底,就听到一声爆炸声从他的室内传了出来。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神秘的眼镜”为线索,讲述人公画家亚马希达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揭示了“神秘的眼镜”的隐喻意义。
B.小说后文写亚马希达的猝然离世,与开篇简略介绍亚马希达的家境、绘画情况形成呼应,令人震撼,启人深思。
C.“我”被亚马希达的神秘吸引,和他成了至交;亚马希达发觉自己快死了,就打电话找“我”,也说明了他对“我”的信任。
D.小说所写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但作者把所有情节集中在“上个星期的一天下午”来讲述,体现了构思的独特匠心。
5.小说情节看似荒诞,却蕴含发人深省的深层思考。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分析。
6.假如真的有能测量寿命的神秘的眼镜,人们是否需要?请结合作品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2018-07-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一段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了!视频中关于亲情、关于爱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触动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父母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也谈到了家风

好的家风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岁月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沉静温润,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谨慎,严格自律,那么他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戴立益就这样表示,他建议:要重视探索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开展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材料二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

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思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多……

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承担。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

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把满腔怨恨化作了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材料三

两会代表对比“家校”: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家庭

“中国教育录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老师都不敢批评学生了”“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师更重要”……

今年两会,多位人大代表将针对家庭教育的提案带到会上,在他们看来,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的问题更大。

在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看来,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今年两会,俞敏洪准备了一份有关家庭教育的提案,建议国家设立“家庭教育日”。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建议国家制定《家长教育法》,大致包含这些内容:政府出经费构建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大专院校开设教育专业;家长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曹德旺说:“当导游要有导游证,当司机要有驾驶证,当家长也要持证上岗,要让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而必须。”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家庭教育中的三个关键词是:陪伴、阅读、习惯。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家风的传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B.材料一运用了比喻修辞,论证了好的家风对人的作用。
C.材料二采用了举例论证,阐述了父母教会孩子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D.材料三俞敏洪用数据说话,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建议大学开设家庭教育专业,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B.中国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他们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
C.留学生机场弑母案告诉我们: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尤其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D.“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老师都不敢批评学生了”“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这些是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发出的最多声音。
E.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建议国家制定《家长教育法》,其中要求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9.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你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怎样做?
2018-07-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王尝言诗,因问文忠能之乎,文忠曰:“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

至元八年侍进学士徒单公履欲秦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帝怒,召姚枢、许衡与宰臣廷辨。文忠自外入,帝曰:“汝日诵《四书》,亦道学者。”文忠对曰:“陛下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而为诗赋,何关修身,何益治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臣今所诵,皆孔孟之言,焉知所谓道学!而俗儒守亡国余习,欲行其说,故以是上惑圣听,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国之意也。”事遂止。

十一年,伐宋,民国供馈,文忠奏免常岁横征,从之。有旨徙大都猎户于郢中,文忠奏止之。又请罢官鬻田器之税,听民自为。时多盗,犯者皆杀无赦。在处系囚满狱。文忠言:“杀人取货,与窃一钱者均死,惨黩莫甚,恐乖陛下好生之德。”敕革之。或告汉人殴伤国人,及太府监属卢甲盗剪官布帝怒,命杀以惩众。文忠言:“今刑曹于囚罪当死者,已有服辞,犹必详谳,是岂可因人一言,遽加之重典!宜付有司阅实,以俟后命。”乃遣文忠及近臣突满分核之,皆得其诬状,逐诏原之。帝因责侍臣曰:“方朕怒时,卿曹皆不敢言。非董文忠开悟朕心,则杀二无辜之人,必取议中外矣。”因赐文忠金尊,曰:“用旌卿直。”裕宗亦语宫臣曰:“方天威之震,董文忠从容谏正,实人臣难能者。”太府监属奉物诣文忠泣谢曰:“鄙人赖公复生。”文忠曰:“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却其物不受。

十八年,是冬十月二十有五日,鸡鸣,将入朝,忽病仆,帝遣中使持药投救不及,遂卒,甚悼惜之,赙钱数十万。后制赠元禄大夫、可徒,封寿国公,忠贞。

(远自《元史·重文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B.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C.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D.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在古代有宫殿的台阶下、对帝王的尊称等意思,文中的“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
B.“《四书》”是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C.“诏”即告知之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D.“谥”即谥号,是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忠从容应答,规劝有方。皇帝说他是道学家,他说自己受孔孟教导,不明道学。有俗儒想上奏行贡举,他据理力劝皇帝不要被迷惑,贡举终作罢。
B.董文忠为民请命,得到恩准。在朝廷攻打宋朝,老百姓因供应军队粮饷而困乏之际,董文忠上奏请求免去每年过分征收的赋税,皇帝批准了他的意见。
C.董文忠劝谏帝王,依法治国。皇帝曾令要将被举报的打伤蒙古族人的汉人和偷剪官布的人杀了示众。董文忠劝皇帝交有关部门查证,皇帝派文忠查明了冤情。
D.董文忠敢于进言,受到褒奖。为表彰董文忠耿直进言,皇帝赐予董文忠金杯。裕宗曾对臣子们说,董文忠能在皇帝震怒时从容规劝,非一般人臣能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
(2)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注①人:指杨济翁、周显先,是东南一带名士。②鸣髂(xiao)血污:出自《史记·匈奴传》,即头曼单于(王)被太子冒顿以鸣镝射杀。③季子:战国时的著名策士苏秦的字,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④富民侯:出自《汉书·食货志》,即“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养富民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四句将“胡骑”与“汉家”对举,以“寒尘起”写敌寇入侵,以“列舰耸层楼”写宋军坚守,自然营造出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紧张气氛。
B.“谁道”引出的三句连用三个典故,暗寓金主完颜亮南侵、气焰嚣张,但最终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事实,化用自然巧妙。
C.上片追昔,“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下片抚今,作者搔白首而长叹,表达词人因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的叹老嗟卑之情。
D.“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是作者对自己心迹的表白,他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间,植橘置产,报国无门的彷徨苦闷令人叹惋。
E.作者两次登临东南名胜,感慕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自己想要归隐的同时为朋友出谋划策,希望朋友能在万卷诗书中找寻一片天地。
15.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本词最后两句“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18-07-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开篇一个发问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以“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7-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