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注]①靴纹绉面: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者甚多。他深感厌恶,唯有强装笑脸,自嘲笑得面似靴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八字,总括辛氏家族历久不变的门风,刚烈正直,铮铮傲骨,对君国忠心耿耿。
B.“椒桂”指胡椒和肉桂,此处象征辛氏族人令小人畏而怯步、避而远之的辛辣品质。
C.词人深感辛家不及及其他人家,希望族弟能代表辛门子弟,扭转家族命运,奋起直追。
D.“休忆”一句表明词人与族弟感情深厚,此处劝其应专心公务,勿以手足离别为念。
2.请从“戏”字人手,体会作者在戏谑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①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扶头酒”的词句。
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B.上阕中词人用“冰雪”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剑气”寄寓着壮志。
C.下阕“浮”、“回”、“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同词风。
2018-07-1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1.作者写孙权,目的是(     
A.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
B.借怀念古人,来表现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同时讽刺南宋王朝的庸碌无能。
C.否定孙权隔江而治,主张北伐,以实现灭金收复北方失地的理想。
D.赞颂古人,以叹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无成。
2.具体赏析词上阕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3.结合全词说说“一片神鸦社鼓”的情景,引发了词人哪些思考?
2018-07-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②些(sā):句末语助词。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
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2.赏析词的最后两句。
2018-07-16更新 | 211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①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 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①宋代苏轼被贬黄州,寓居临皋亭,就东坡筑雪堂。故址在今湖北省黄州市东。
1.这首词起笔写苏轼被贬黄州,作《赤壁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词的最后一句,“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8-07-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①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③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④。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⑧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指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E.本词下片表达了词人因对国事彻底失望,自己年华老去,所以看透了千古兴亡、百年欢笑、是非成败而获得的一种悠闲自得的愉悦心境。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2018-07-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关于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的词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B.词按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创作风格可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C.词牌指词调名和词格式的名称,词题体现词的主要内容。一首词可以词牌、词题都有,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
D.豪放派词风宏大雄浑,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词风清丽含蓄,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等。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在句式上,上片用倒卷之笔,多整齐的对句;下片用转折之法,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交错运用,文笔多变,而有“裂竹之声”。
B.“玉簪螺髻”用比喻写山之形,“献愁供恨”用拟人写山之神,作者运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愁和怨恨。
C.“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指受伤断翅的孤雁,营造出凄清的意境。作者以“江南游子”自称,表明自己身世飘零、心境孤寂。
D.关于张翰的典故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抒发作者有家难归的乡思,对金人和南宋朝廷的激愤;二是表达耻于归隐、尽忠报国的决心。
3.以美人烘托英雄,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美学情趣。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

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释: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②奉祠:即拜奉宫观,无实职。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1.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B.“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这两句中的“多风雨”让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运用双关手法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也隐含着词人的仕途困境。
C.“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千百年来兴盛衰亡无人关心,词人只有设想那沙洲中那双白鹭来表达心中的愤懑。
D.这首词上片说历史的兴废,下片谈人生的进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行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被罢官的悲愤无奈心情。
E.“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抖尽尘埃,也暗指抖落掉官场上的种种污浊,振作起来,不避风雨,轻松愉悦趁着秋凉踏上回家之路。
2.本词中,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2018-07-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①?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②。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③,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④!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报更用的记时的竹签。②鲸饮未吞海:没有像长鲸吞海似地狂饮,表现豪饮 没有尽兴。剑气:剑的光芒,常喻人的才华和才气。③蕞(zuì)尔:微小貌。④扶头:形容醉后状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写与友人登楼吟赏,展现了词人性格的豪爽。“唤起一天明月”三句表现词人内心的纯洁和胸怀的浩荡。
B.下阕“谁念英雄老矣”三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愁: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而自己年岁渐老,功业难成。
C.“来日且扶头”照应上阕的“鲸饮未吞海”,意思是词人约朋友改天一醉方休,来消除心中的深重愁思。
D.全词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写景形象生动,抒情真实感人,在反复咏叹中将内心的愁苦之情贯穿全词。
2.“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理解全词的关键,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此句。
2018-07-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眉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3-14高二上·上海宝山·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①,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1.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上片与题目“元夕”中的“夕”字直接照应的词有“夜”、“________”、“光”。
2.对本词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派代表人物,本词即属豪放之作。
B.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化用了岑参的“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意。
C.词中所写的元夕景象,是古人除夕之夜放烟花、舞彩灯,欢度良宵景象的再现。
D.上片状景,铺叙元夕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为下片出现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起到正面烘托的作用。
3.结合词中内容,分析词中“那人”的形象。
2019-12-21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