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 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燕形,戴之头鬓,以示迎春。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为西园。④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蓼蒿、芥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春了,但冬日的寒意犹存,因此天气总是平白无故地刮风下雨。
B.“袅袅春幡”“青韭堆盘”,既写出立春日之旧俗,也写出迎新春之喜悦。
C.诗人闲时照照镜子,发觉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心生绵绵愁绪。
D.全词下阕侧重抒情,而反问句的选用,则将情感的抒发推向高潮。
2.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沉雄见长,而这首词却写得细腻婉转、含蓄蕴藉。请简析本词这一特点。
2024-04-23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郑守厚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①

辛弃疾

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②。

【注】①余伯山将到江州赴任,辛弃疾在宴席上写诗相赠。②五凤楼:据载,“韩浦、韩洎能为古文,洎常轻浦,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缚草舍,庇风雨而已。予之文,能造五凤楼。’浦闻其言,因人遗蜀笺,作诗与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后因以造五凤楼喻文才杰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一首应和之作,首句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对继续待在京城已然厌倦的失意和落寞的情感。
B.“阳关莫作三叠唱”一句借用阳关三叠,表现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与伤感。
C.词作最后两句,作者以艳羡的口吻表现了对友人家族个个是文章好手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自谦。
D.词作没有一般离别诗的缠绵悱恻,诗人反客为主,诗词风格疏放。
2.本词“青衫司马且江州”一句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其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3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此词当作于庆元年间(1195年—1201年)辛弃疾闲居瓢泉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且”字,意为“姑且、暂且”,体现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苦闷与忧愁,想借醉酒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
B.“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词人否定了一切古书,认为古书中的话都是不可信的,一无是处。
C.下片前两句,通过动作与语言来写醉态。词人酩酊大醉,醉倒于松边,把松树看成人,问他:“我醉得怎样?”
D.下片后两句,词人恍惚觉得松树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写醉态可谓活灵活现,同时也展现了词人倔强的性格。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2024-04-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用东坡赤壁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注释】①这首词创作于绍熙元年或二年(1190年或1191年),正值辛弃疾江淮两湖为官解职后,郁郁不得志,闲居于带湖(今江西上饶)。②轩冕:轩,高大的车子:冕,官帽。轩冕,代指功名。③药笼功名:唐代元行冲曾凭借药石之言为狄仁杰重用,被狄仁杰称为“吾药笼中物”。④从教:任从,听任。⑤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星,启明星。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的韵写成,从整体上看,两首词风格上有相似之处。
B.本是治病救人的药石,却如同当年混迹酒庐的司马相如一样被闲置,光阴被消耗殆尽,满头乌发已白如堆雪,此处用借喻形象地传达出了作者的心境。
C.词人以凋零的黄菊与冲寒的新梅作对比,黄菊虽凋,而梅花尚在,紧承上阕“坐中三杰”而领以“休叹”二字,传达出一种振奋之气。
D.西望揩眼,既示意着他的老去、目力不佳,也表明他盼望收复中原之心态殷切,然而“孤鸿明灭”,前景难明,没有希望。
2.同样是月亮这一意象,在这首词中和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别对词人的情感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新耕好了,却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B.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C.词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色彩明丽丰富,相映成趣;又动静结合,人、物和谐,情景相生。
D.词人无一字写自己,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
2.清人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本词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1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可能与作者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诗人读书时的反应,体现了诗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特点。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读书目的往往对读书行为有影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现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因带湖居所被焚,计划迁居但最终迁居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气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了一束书,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词人形象。
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2.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从艺术手法角度简析“戏”体现在哪里。
22-23高一下·湖北·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唐诗与宋词,完成小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下列对上述唐诗与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构思精巧,全诗紧扣“江”与“村”二字展开,其中梁燕属村,水鸥属江,棋局属村,钓钩属江。
B.辛词清新自然,全词主要采用白描手法,描写白发翁媪,喝酒闲聊,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玩耍。
C.两篇作品的画面感都较强,不仅都在开篇勾画了清新秀丽的环境,而且都以村中的动植物来烘托人物。
D.两篇作品中都设置问句,不过杜甫是无疑而问,表示别无所求;辛弃疾是有疑而问,但答案并不重要。
2.同样是描写一家人在乡村的日常生活,杜诗与辛词的处理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7-24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倅:即范昂,曾任滁州通判;倅:副职。辛弃疾为范昂赴临安送行而作此词。②莼:蔬菜羹;鲈:鲈鱼脍。③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④视草:为皇帝起草诏书。⑤却: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三句“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
B.“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都不管”“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既设想友人别后归途情景,又暗喻范倅离任乃朝中局势所致。
C.“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格调转亢,词人用积极的精神、昂扬的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D.“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词人借酒消愁,为酒所困,流露了无可奈何、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2.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结合该词下阕简要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元元,同“黎元”“黎庶”。②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和辛诗题目相同,都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
B.陆诗重言志,辛诗重抒情,但陆诗和辛诗均以主观感受引出读书的情景。
C.陆诗透露出诗人可能年岁已老,辛诗暗示出诗人在现实中可能屡屡碰壁。
D.陆诗中的“犹课”和辛诗中的“细较量”均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
2.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情景不同、缘由各异,请结合诗句简要概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