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小序中“为赋”的“赋”其词义是__________。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词尾划线句。
3.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象是积淀了丰富的意蕴的,如菊往往具有归隐、情操高洁等意蕴,月往往具有思乡、永恒等意蕴。辛弃疾词与所附《红楼梦》中的两首词中的柳意象也具有丰富的意蕴,请加以简要解读。

林黛玉柳絮词·唐多令(第七十回)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薛宝钗柳絮词·临江仙(第七十回)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023-08-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试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憾,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2.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①该词作于词人40岁左右遭谗落职之时。②语出《世说新语·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③语出扬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权贵之意。④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开篇不凡,以抒情、议论起,“厌”字显示出词人流连周围的山水时间之多。
B.词人用《庄子》里的典故,表达要安于平淡的生活,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怨辞反说。
C.下片表明自己不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人生历尽世事,还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
D.本词含蓄抒情,借典抒怀,风格超然闲逸表明归隐之由、归隐之乐。
2.本词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词分析。
4 .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2】,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3】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4】


注释:【1】此词作于作者在建康(现南京)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中秋的夜晚,为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吕叔潜而写。【2】姮娥:指嫦娥。【3】斫:砍。【4】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在沦陷的长安,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作《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其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将桂树枝叶比作安禄山和史思明一伙叛军,表达了作者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控诉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开头两句写景,用“金波”写月亮,用“飞镜又重磨”来比喻月亮像新磨过的铜镜一样明亮。
B.本词上片最后两句,作者对月抒怀,发出“白发欺人”的无奈,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心情。
C.本词下片开头三句,作者写明月当空,幻想乘风直上万里长空,看祖国山河,表达了收复河山之志。
D.作者用嫦娥奔月,吴刚斫桂两个神话故事,借助想象来写景抒情,隐晦委婉,有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下列对“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句词的意思是砍去月宫中桂树的枝叶,月光会更加明亮。作者用桂树来比喻南宋朝廷的议和派。
B.辛词化用杜甫的诗句,运用借喻手法。表达了铲除南宋议和派,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C.“人道是”与苏轼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人道是”用法相同,都是引出怀古抒情的对象。
D.这三句词的最后两句是作者抒情高潮,揭示深刻的主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警醒,具有艺术感染力。
3.以中秋赏月为题材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称为璀璨双璧。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2-12-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六月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古称京口)担任知府。②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题,交代了地点、事件,“有怀”即有感而发。
B.“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登高》诗句,有江河浩荡,气吞天下之慨。
C.“坐断东南战未休”言孙权雄据东南一方,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D.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意境高远,悲怆雄壮,可谓豪放词之名篇。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作者在本词中是如何刻画孙权这一“英雄”形象的?为何要刻画这一形象?
2022-11-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颜老矣,尚能饭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的首句,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极其宽广的胸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打破传统语序,满足了押韵需要,写出了作者因怀念战场而引发的悲愤之情。
C.“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月光比作重磨的飞镜,形象地描绘出中秋节月光的明亮,继而引出把酒问月。
D.《太常引》运用神话传说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对姮娥的发问表现了作者年事已高但不忘收复失地的豪情。
2.范开的《稼轩词序》开篇说:“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辛弃疾的高远志意是如何体现的。
2022-11-07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所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这首词在字数上属于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3.结合内容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
2022-07-1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青山不听从召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落笔奇崛,既写出青山的特立,又借物喻人。
B.第二句紧接首句,运用设问的手法,写出词人怜山并自怜,融合了对山的情感与自我感伤。
C.“岁晚”点出时间,“太寒生”写出寒冷的天气,同时也是词人悲伤落寞的心理感受的外化。
D.这首词篇幅很短又通俗易懂,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深刻。可见,本词言近旨远,辞浅意深。
2.请鉴赏本词“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的妙处。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些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臭,只此地,是生涯。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前后,当时辛弃疾被弹助罢官,闲居带湖。②不争些:不差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写博山道上,松竹横斜,白云人家,雪后疏梅数朵,营造出清新自然的优美意境。
B.“时见”引出作者对此间风景的赞赏,认为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毫不逊色。
C.到了晚间,寒意逐渐加深,词人旗亭赊酒,“径须赊”意在表现乡民的淳朴和词人的贫困。
D.词人醉后回家,不辨归路,任马随车面行,最后嗟叹容颜苍老庆幸有此地山水为伴。
2.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06-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禹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