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夫·托尔斯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娜·卡列尼娜(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安娜坐的那节车厢,在铁轨接合处有规律地震荡着,轰隆轰隆地开过月台,开过一堵砖墙、一座信号房、还开过一些别的车辆。安娜忘记了她的旅伴们;随着车厢的轻微颤动摇晃着,呼吸着新鲜空气,安娜又开始沉思起来:

②“我刚才想到哪里了呢?我想到简直想像不出一种不痛苦的生活环境;我们生来就是受苦受难的,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是却都千方百计地欺骗着自己。但是就是你看清真相的时候,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③“我苦恼万分,赋予我理智就是为了使我能够摆脱;因此我一定要摆脱。如果再也没有可看的,而且一切看起来都让人生厌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把蜡烛熄了呢?但是怎么办呢?为什么这个乘务员顺着栏杆跑过去?为什么下面那辆车厢里的那些年轻人在大声喊叫?为什么他们又说又笑?这全是虚伪的,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④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好像躲避麻风病患者一样避开他们,她站在月台上,极力回忆着她是为什么到这里来的,她打算做些什么。以前看起来可能办到的一切,现在却那样难以理解,特别是在这群闹嚷嚷的不让她安静一下的讨厌的人中间。有时脚夫们冲上来,表示愿意为她效劳,有时年轻人们从月台上走过去,鞋后跟在地上格格地响着,一边高谈阔论,一边凝视着她;有时又遇见一些给她让错了路的人。回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她就打算再往下走,她拦住一个脚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弗龙斯基伯爵那里带了信来的车夫。

⑤“弗龙斯基伯爵?刚刚这里还有一个从那里来的人呢。他是来接索罗金公爵夫人和她女儿的。那个车夫长得什么模样?”

⑥她正在对那个脚夫讲话的时候,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蓝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⑦“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弗龙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⑧“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⑨“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⑩两个在月台上踱来踱去的使女,扭过头来凝视她,大声地评论了几句她的服装。“质地是真的,”她们在议论她身上的花边。年轻人们不让她安静。他们又凝视着她的面孔,不自然地又笑又叫地走过她身边。站长走上来,问她是否要到什么地方去。一个卖克瓦斯的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天啊,我到哪里去呢?”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突然间回忆起她和弗龙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和那个中心点正对着她的时间。

“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和我自己!”

她想倒在和她拉平了的第一辆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胳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中心点已经开过去。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扶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扑通跪下去了。同一瞬间,一想到她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为什么呀?”她想站起身来,把身子仰到后面去,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感觉得无法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那枝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娜对“哪里”“做什么”“为什么”反复追问,试图通过种种“理智”的思考使自己摆脱困境。
B.喧闹的环境使安娜焦躁不安,她的异样引起了乘客的警觉,大家都像躲避麻风病患者一样避开她。
C.“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给了安娜启示,她找到了摆脱所有人、摆脱自己、惩罚弗龙斯基的办法。
D.选文结尾一句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是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⑥段对车夫米哈伊尔的外貌、神态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他貌似光明的使者,实为催命的无常。
B.第⑩段中对周围人物的描写既具有客观性,又折射出此时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C.第段体现了全知视角叙述的特点,作者既能保持叙述的客观全面,又能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D.第段中“蜡烛”运用比拟,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到消失的过程。
3.结合第段的内容,概括安娜卧轨后的内心活动。
4.“绝望”的色调充斥选文,请结合文本概述安娜绝望的具体内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还是,但随即决定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您帮帮我,教教我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儿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地,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文本二:

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创作时,对他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艺术手法,所提出的精辟论断。他说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心灵的辩证法。也就是说,心灵辩证法常常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通过艺术手法细细展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

心理矛盾既是人的心灵运动的一种主要形态,又是心灵运动的内在动力。所以,托翁首先特别注意描写人物的心理矛盾。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法庭相遇之后,思想冲突激化,面临同邪恶的决战,同自我的决战,同本阶级的决战。托翁就精细入微地描写了交织在他内心的错纵复杂的矛盾:他意识到自己有罪,怕罪恶披露,却又故作镇静,若无其事地坐在法庭上,把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摆弄着他的夹鼻眼镜

总之,在表现人物心灵运动的现实主义艺术中,托尔斯泰无疑是超越前人,并使后人景仰的艺术大师。

(选自屈骥明《<复活>中的心灵辩证法》,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刚见到玛丝洛娃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表现他对玛丝洛娃由衷的尊敬,同时说明他内心的犹豫不决。
B.从“那事早完了”“没有什么罪可赎的”等表述可知,玛斯洛娃已经不计前嫌,原谅了聂赫留朵夫。
C.当问起玛斯洛娃为他生下的那个孩子时,聂赫留朵夫“感到脸红了”,此时,他的内心交织着怜悯、愤恨、内疚、羞耻多种情感。
D.“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呢”,说明聂赫留朵夫从内心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开始由爱情向亲情转变,标志了他的人性开始“复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内心“兽性的我”与“精神的我”的对话,充分展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陷入矛盾中,斗争激烈。
B.小说以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明线,以双方恩怨情仇为暗线,双线交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场景。
C.小说不仅使用大量的对话描写,或细化了故事发展,或延缓了叙事进程,还插写典狱长的介入,增加了波澜,延缓了叙事节奏。
D.“聂赫留朵夫”是列夫·托尔斯泰好几部作品的主人公。这篇小说中的他心存善念,深陷于心灵的激烈矛盾中,是作者精神上艰难探索的艺术记录。
3.小说中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主要是其精神的复活,请简要概括其精神复活的过程。
4.请结合文本二,分析聂赫留朵夫面对玛斯洛娃要钱的情节,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现了他怎样的心灵辩证发展过程。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原因在于安娜看信后对之前自己的选择充满了憎恶。
B.“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说得很轻”,几个“轻”是情感“沉”的抑制性表现。
C.“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这是安娜对社会、人生、世界、命运等的反抗。
D.安娜卧轨前“取下”“抛掉”红皮包,写出了她和现实物质世俗世界的诀别。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站、火车、铁轨、车厢等形象反复出现,既在情节上形成照应,也预示人物最终结局。
B.车夫的脸色神情和安娜的伤心绝望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凄冷心凉的形象。
C.反复强调“到那里去”,安娜企图报复“爱”过的人,以此震撼社会,是决绝,亦是超脱。
D.最后一段通过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写出安娜死得决绝,没有半点犹豫,增强了悲剧意味。
3.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之死》和鲁迅的《祝福》都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形象,但安娜之死和祥林嫂之死有很大的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2023-04-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育才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玛丝洛娃案件审讯后的第二天)

等到聂赫留朵夫同陪审员们一块儿走进法庭,昨天的那种程序就开始了,又是大叫一声:“升堂!”那三个衣领绣花的人又登上高台,又是肃静,陪审员们又在高背椅上坐下,又是那几个宪兵,又是那幅画像,又是那个司祭。

开庭前的种种准备工作也跟昨天一样(只是陪审员的宣誓和庭长对陪审员的一番交代免掉了)。

今天审理的是一个撬镇窃盗案。被告由两个手握拔出鞘的军刀的宪兵押上来,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生得瘦伶伶的,两肩很窄,脸色灰白,脱了血色,身上穿着灰色长囚衣。他独自一个人坐在被告席上,皱起眉头瞧着走进法庭的人。这个孩子被控同一个伙伴扭开一个堆房的锁,从那里偷出几条旧的粗地毯,一共价值三卢布六十七戈比。根据起诉书上的说法,这个孩子同肩上扛着粗地毯的伙伴正在走路,却被一个警察拦住。这个孩子和他的同伙就立刻认罪,于是双双关进了监牢。这个孩子的伙伴是钳工,已经在监狱里死掉,现在只剩下孩子一人受审。那几条旧的粗地毯放在物证桌上。

这个案子的审讯工作完全像昨天一样,有供词,有罪证,有证人,有证人的宣誓,有审问,有鉴定人,有追根究底的盘问,总之各种花样无不齐备。充当证人的警察每逢庭长、公诉人、辩护人问他话,总是有气无力地回答几个字:“是,老爷,”或者“我不知道,老爷,”然后又是“是,老爷”……不过,尽管他表现出士兵的愚鲁和死板,人们还是可以看出他怜惜那个孩子,不乐意讲他逮捕孩子的情形。

另一个证人是失主,年老的房产主,那几条粗地毯就是他的。他分明是肝火旺的人,法庭上问他承认不承认那些粗地毯是他的,他很不高兴地承认说是他的。可是等到副检察官开始问他打算拿那些粗地毯做什么用,他是不是很需要那些东西,他就冒火了,回答说:

“滚他娘的吧,这些粗地毯。我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要是我早知道它们会惹出这么多的麻烦,那我非但不会找它们,反而情愿倒贴一张红票子,哪怕倒贴两张也成,免得让人家硬拉到这儿来受审。光是坐马车我就差不多花掉五个卢布了。况且我的身体也不好。我有疝气病,还有风湿病。”

证人们是这样说的。至于被告本人,对所有的罪行一概招认,像被捉住的小野兽那样茫然失措地四下里张望,用时断时续的声调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出来。

案子是清楚的,可是副检察官仍旧像昨天那样耸起肩膀,提出一些巧妙的、意在引诱狡猾的犯人上钩的问题。

他在发言中证实这个盗窃案发生是在一个住人的地方犯下的,而且是扭开锁进去的,因为这个缘故那个孩子应当受到最重的惩罚。

庭长也像昨天那样扮演着公正无私的角色,向陪审员详细解释和开导一些他们本来就知道,而且也不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法庭也像昨天那样有好几次宣布审讯暂停,大家就又去抽烟,民事执行吏就又吆喝一声:“升堂!”两个宪兵就又坐在那里,握着拔出来的军刀吓唬犯人,同时竭力不让自己打盹。

从这个案子的审讯可以了解到这个孩子原本由他父亲送到一个卷烟厂里去做学徒,在那里过了五年。今年厂主和工人们发生纠纷以后,他被厂主辞退,始终没有找到工作。他在小饭铺里碰见那个跟他一样的钳工,比他失业更早。有一天晚上他们两个人喝醉酒,扭开锁,从那儿随手拿走了一些东西。他们被捕了。他们照实供认了罪行,被关进监狱。钳工在候审期间死掉了。现在这个孩子就作为社会必须与之隔绝的危险人物受到审判。

“要说他是个危险的人物,那也跟昨天那个女犯人倒不相上下,”聂赫留朵夫听着法庭上人们所说的话,暗自想道,“他们危险,那么我们就不危险?……我自己就是个好色之徒,浪荡的人,骗子,所有我们这班人,凡是知道我的底细的人,不但不藐视我,反而尊敬我。那么我和我们这班人就不危险?”

“其实,事情明明白白,这个孩子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坏蛋,而是极其平常的人。这是大家都看得出来的。他所以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也无非是因为他处在会产生这种人的条件之下罢了。因此,看来事情很清楚:为了不要再有这样的孩子,就得努力消除造成这种不幸的人的条件才对。”

“可我们是怎么办的呢?我们把他关进监牢里,使他处在十分闲散的条件下,或者要他从事于对健康极其有害而且无意义的劳动,让他交结那些跟他同样软弱而且在生活里迷失方向的人,然后由国库出钱把他同最腐败的人混杂在一起从莫斯科省流放到伊尔库茨克省去。”

“我们非但不去做任何事情来消除产生这种人的条件,反而一味鼓励那些制造这种人的机构……”

“是啊,当初他家里穷得把他从乡村送到城里来。自从他像个小野兽似的在城里住下,过学徒的生活,剃光了头发为以免生虱子,而且给师傅们跑街买东西的时候起,有心怜悯他的人却始终一个也没出现过。刚好相反,自从他在城里住下以后,他从师傅和同事口里听到的,抑无非是‘谁会骗人,谁会喝酒,谁会骂人,谁会打架,谁会放荡’之类的话。”

“到后来,对健康有害的工作、酗酒、放荡等,害得他生了病,戕害了他的身心,他就糊里糊涂,昏头昏脑,像在梦中那样,毫无目的地在城里流浪,一时莽撞,钻进人家的一个堆房,从那儿拿走了几条谁也不需要的粗地毯。可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这班衣食饱暖、家财豪富、受过教育的人,非但不去努力消除那些伤害这个孩子落到目前这个地步的原因,却要惩罚这个孩子。”

聂赫留朵夫专心思考这些事,已经不再听庭上的审问。在他脑子里展开的这些思想使得他自己也心惊胆战。他暗自惊讶,不明白他以前怎么会没有看清楚这种事,为什么别人也没有看出来。

(节选自《复活》,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出版,有删节)

文本二:

无论什么样的读者,他们对小说那样的大部头作品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得通过这一途径来实现:识别作品中那些重复出现的现象,并进而理解由这些现象衍生的意义。

从细小处着眼,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成分的重复:词、修辞格、外形或内在情态的描绘;以隐喻的方式出现的隐蔽的重复则显得更为精妙。从大处看,事件或场景在文本中被复制着,由一个情节或人物衍生的主题在同一文本的另一处重复出现。最后,作者在一部小说中可以重复他其它小说中的动机、主题、人物或事件。

(节选自《小说与重复》,有删节,作者:J·希利斯·米勒)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容貌、服饰、神态等肖像描写和比喻的手法,以形传神,生动地刻画了那个孩子的形象。
B.作者列出粗地毯具体价格,意在说明孩子与伙伴虽然是他们随手拿走的粗地毯,但确实构成了犯罪。但这两人最后却一人死亡、一人面临“最重的惩罚”,则突出了惩罚的不合理。
C.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内容,一方面让读者明白孩子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的原因,也为聂赫留朵夫情感上复活做铺垫,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D.小说描述那个孩子是“极其平常的人”,除了说明孩子不是“危险人物”外,还有深层的含意:这个孩子的遭遇在当时的社会,太常见、太普遍了。
2.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复活》后文说,一般所谓的刑事犯的遭遇“还能多多少少见到一点依照法律办事的影子”,可见庭长,检察官们审讯这个孩子、玛丝洛娃等的刑事案件是依照法律办案的。
B.托尔斯泰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和分析,展现人物心灵变化的过程,评论家称其为“心灵辩证法”,文本一中对孩子和聂赫留朵夫都有这样的心理描写与分析。
C.文本一作者借聂赫留朵夫的思考,探讨“消除产生这种人的条件“的问题,表现了作者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D.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卫·科波菲尔》也采用了同样的人称和视角。
3.鲜明的对比往往具有讽刺意味,这也是《复活》突出的艺术特点,请从对比角度赏析文本一的讽刺艺术。
4.文本一中多处出现“重复(或相似)”,请结合文本二,分别从语言、人物、情节等角度分析这些“重复”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庭长一早就来到法庭。他是个又高又胖的人,留着一大把花白的络腮胡子。他成了家,可是生活十分放荡。今天早晨他收到瑞士籍家庭女教师来信,说她下午三时至六时在城里的意大利旅馆等他。因此他希望今天早点开庭,早点结束,好赶在六点钟以前去看望那个红头发的克拉拉。去年夏天在别墅里他跟她可有过一段风流韵事啊。

他走进办公室,扣上房门,从文件柜的最下层拿出一副哑铃,向上,向前,向两边和向下各举了二十下,然后又把哑铃举过头顶,身子毫不费力地蹲下来三次。

要锻炼身体,再没有比洗淋浴和做体操更好的办法了。他边想边用无名指上戴着金戒指的左手摸摸右臂上隆起的一大块肌肉,他还要练一套击剑动作。这时房门动了一下。有人想推门进来。庭长慌忙把哑铃放回原处,开了门。

对不起。他说。

一个身材不高的法官,戴一副金丝边眼镜,耸着肩膀,脸色阴沉,走了进来。

马特维又没有来,那个法官不高兴地说。

这是说还没有来,庭长一边穿制服,一边回答,他总是迟到。

真弄不懂,他怎么会不怕难为情。法官说,生气地坐下来,掏出一支香烟。

这个法官是个古板君子,今天早晨同妻子吵过嘴,因为妻子不到时候就把这个月的生活费用光了。妻子要求他预支给她一些钱,他说决不通融。结果就闹了起来。嘿,规规矩矩过日子就落得如此下场,他心里想,眼睛瞧着那容光焕发的庭长,庭长正宽宽地叉开两臂,用细嫩的白手理着绣花领子两边又长又密的花白络腮胡子,他总是扬扬得意,可我却在活受罪。

书记官走进来,拿来一份卷宗。

多谢,庭长说着,点上一支烟。先审哪个案?

我看就审毒死人命案吧。书记官仿佛漫不经心地说。

好,毒死人命案就毒死人命案吧,庭长说。他估计这个案子可以在四点钟以前结束,然后他就可以走,马特维还没有来吗?

还没有来。

那么布雷威来了吗?

他来了。书记官回答。

您要是看见他,就告诉他,我们先审毒死人命案。

布雷威是在这个案子中负责提出公诉的副检察官。

书记官来到走廊里,遇见布雷威。布雷威耸起肩膀,敞开制服,腋下夹一个公文包,沿着走廊像跑步一般匆匆走来,鞋后跟踩得咯咯发响。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要我问一下,您准备好了没有?书记官说。

不用说,我总是准备好了的,副检察官说,先审哪个案?

毒死人命案。

太好了。副检察官嘴里这样说,其实他一点也不觉得好,因为他通宵没有睡觉。他们给一个同事饯行,喝了许多酒,打牌一直打到半夜两点钟,又到正好是玛丝洛娃六个月前待过的那家妓院去玩女人,因此他没有来得及阅读毒死人命案的案卷,此刻想草草翻阅一遍。书记官明明知道他没有看过这案的案卷,却有意刁难,要庭长先审这个案。书记官是个自由派,布雷威却思想保守,书记官不喜欢他,但又很羡慕他这个位置。

那么,阉割派教徒一案怎么样了?书记官问。

我说过我不能审理这个案子,副检察官说,因为缺乏证人,我也将这样向法庭声明。

那有什么关系……

我不能审理。副检察官说完,往自己的办公室跑去了。

他借口一个证人没有传到而推迟审理阉割派教徒的案子,其实这个证人对本案无足轻重,他只是担心由受过教育的陪审员组成的法庭来审理,被告很可能被宣告无罪释放。但只要同庭长商量妥当,这个案子就可以转到县法庭去审理,那里陪审员中农民较多,判罪的机会也就大得多。他功名心很重,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他认为凡是由他提出公诉的案件都非达到判罪的目的不可。

走廊里熙熙攘攘,越来越热闹,人群多半聚集在民事法庭附近。在审讯休息时,民事法庭里走出一位老太婆,她被人们口中的那个天才律师硬敲出一大笔钱给了被控方的生意人,而那个生意人是根本无权得到这笔钱的。这一点法官们都很清楚,原告和她的律师当然更清楚;可是那个天才律师想出来的巧计已经把案子弄到这样一种地步:那老太婆非拿出这笔钱来不可。老太婆身体肥胖,衣着讲究,帽子上插着几朵很大的鲜花。她从门里出来,摊开两条又短又粗的胳膊,嘴里不断地对她的律师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您帮个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律师望着她帽子上的鲜花,自己想着心事,根本没有听她。

那位名律师跟在老太太后面,敏捷地从民事法庭走出来。他敞开背心,露出浆得笔挺的雪白硬胸,脸上现出得意扬扬的神色,因为他使头上戴花的老太太倾家荡产,而那个送给他一万卢布的生意人却得到了十万以上。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律师身上,他也察觉到这一点。他的全身仿佛在说:用不着对我做出什么钦佩得五体投地的表示。他迅速地从人群旁边走过去了。

(有删改)


【注】①节选部分为毒死人命案(妓女玛丝洛娃被控毒死商人)审理之前法院的情形。②马特维是参与本次庭审的法官之一。③基督教的一个教派,认为生育是罪恶,因而阉割自己。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取庭长办公室这一场景,合理而自然让庭长、法官、书记官等人在开庭前依次登场,并顺理成章地引出一起民事案。
B.庭长形象有多面性。他一早来到法院并非为了工作,体现其私心;对总是迟到的下属,他并不追究,表现其敷衍和不负责任。
C.副检察官布雷威想把阉割派教徒案子转移到县法庭去审理,是因为陪审员受教育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判决结果。
D.无论是老太婆自己的律师还是被控方的律师,他们都不在意当事人的利益,也不在意是非曲直,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名声。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不仅介绍了庭长、法官等的私人琐事,而且具体描述其隐秘心理。
B.小说用词讲究,画线处“仿佛”一词,写出书记官看似很不经意、实则别有用心,与下文内容形成呼应。
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并通过个性化语言传达人物真实的想法,符合“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原则。
D.与契诃夫“漫画式”描写人物的手法不同,托尔斯泰善于在朴素而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透露出讽刺的意味。
3.作为检察官,布雷威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文末写老太婆民事案,似与毒死人命案不相干,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 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是因为他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尴尬。
B.面对此时来请求赎罪的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并没有丝毫的往日情意,只是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人。
C.小说存在两个聂赫留朵夫,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兽性的,最终非道德战胜了道德,走向了“复活”。
D.离别时,聂赫留朵夫说玛丝洛娃对他来说比妹妹还亲,是想撇清两者的关系,生怕谈及爱情和婚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玛丝洛娃这个人物作了生动细腻的刻画,主要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特别是多次描写了她的笑。
B.小说多次写到副典狱长,他“踱步”“转身”“对着他们”“走到跟前”贯穿在两位主人公的活动中,丰富了他们的形象。
C.小说通过细节描写聂赫留朵夫呼唤玛丝洛娃的小名“卡秋莎”,而且改称“你”,说明聂赫留朵夫嫌恶她,不再尊重她。
D.作者刻画人物,擅长深入人物内心,抓住瞬间的思想感情变化,相对于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更关注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3.选文中聂赫留朵夫探监的情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4.作者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请从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三个角度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特征。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还是,但随即决定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我想见见您……我……

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

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对面有一个人嚷道。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对你说:你去管闲事干什么……这边有人喝道。

老天爷在上,我连知道也不知道。那边有个女犯大声说。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声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也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   ……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人留在家里呢?她们一旦发现这事,就会把我赶出来。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   ……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么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

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②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节选自《复活》,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见面提供了背景,也暗示着男女主人公激烈的矛盾冲突。
B.聂赫留朵夫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他和《大卫·科波菲尔》里的大卫·科波菲尔、《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一样,都是“圆形人物”。
C.聂赫留朵夫先用“您”来称呼玛丝洛娃,既表明他是“严肃、庄重”地来请求玛丝洛娃饶恕的,也表明两人关系的疏离。后来他又用“你”“卡秋莎”来称呼玛丝洛娃,希望讨好玛丝洛娃。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描述人物此时的所思所想。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突破了第一人称“我”的局限,也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2.小说多次写到玛丝洛娃的“笑”,请结合文本分析“笑”的含义及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文中画线的“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和“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语意相同,但内含不同,试作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以上节选自教材69页结尾部分:第一次探监结束。)

……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

他指点她该怎么签,签在什么地方。

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

“我有些话要跟您说。”聂赫留朵夫接过他手里的笔,说。

“好,您说吧。”她说。

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屋子里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

他说:“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

“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说,“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可是有人控告她放火,她就坐了牢。她呀,说实在的,知道我跟您认识。怎么样?好人儿,您就给她帮个忙吧!”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对她的态度那么随便,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喝醉了吗?”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还是找您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聂赫留朵夫说,“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副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女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不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如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以上节选自教材同译本《复活》第一部47-48章:第二次探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借助对话描写来展开情节,其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玛丝洛娃的几次“笑的描写,多角度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见面时一般用“您”称呼对方来表示尊敬,中间改用“你”,说明此时的他急于拉近与玛丝洛娃的距离。
C.“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使劲握了握他的手”,玛丝洛娃的伸手、握手动作细节,其背后是人物心理的变化。
D.“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面对聂赫留朵夫急于赎罪的表现,玛丝洛娃出奇的镇定和清醒。
2.关于小说选文的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玛丝洛娃已有酗酒的习惯,与上文聂赫留朵夫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相呼应。
B.聂赫留朵夫把玛丝洛娃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唤醒了,但她又无法摆脱困境,因而要借酒浇愁。
C.“买酒”和“痛饮”等动作描写、让人感受到玛丝洛娃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引发读者的同情。
D.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求婚让她有了希望,揭示玛丝洛娃“复活之路”的顺利,引人遐想。
3.小说人物除了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之外,还有柯拉勃列娃、老婆子等人物。这些人物在小说中起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托尔斯泰认为“人在失足后仍可以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即“托尔斯泰主义”中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哪些方面表现了“道德的自我完善”?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2-12-1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玛丝洛娃的绝望

①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②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或者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住她,庭长怎样盯住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住她。

③她想到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④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⑤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作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敲窗子。但就在这当儿,火车缓缓开动了。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

⑦火车加快了速度。玛丝洛娃也加快脚步跟住火车。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刹那,一个列车员走过来把她推开,自己跳上火车。玛丝洛娃落在后头,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在湿漉漉的站台上跑着,但头等车厢已经离得很远了。接着二等车厢也一节节从她旁边驶过,然后三等车厢以更快的速度掠过,但她还是跑个不停。等尾部挂着风灯的最后一节车厢驶过去,她已经越过水塔,周围一点遮拦也没有了。风迎面刮来,掀起她头上的头巾,吹得衣服裹紧她的双腿。她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但她还是一个劲儿地跑着。

⑧“阿姨!卡秋莎【注】阿姨!”玛莎喊着,好容易才追上她,“您的头巾掉了!”

⑨“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玛丝洛娃想着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⑩玛莎害怕了,搂住她湿淋淋的衣服。

⑪“阿姨,我们回家去。”

⑫“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玛丝洛娃想着,没有回答小姑娘的话。

⑬她打定主意这样做。但就在这当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

⑭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节选自《复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画线部分的风雨描写渲染了社会环境的无情冷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玛丝洛娃内心的悲伤与无助凄惨的处境,也暗示了玛丝洛娃悲惨的命运。
B.第⑥段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
C.玛丝洛娃在站台看到聂赫留朵夫后便敲他座位旁边的窗子,而聂赫留朵夫粗暴地将窗子放下的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
D.小说节选部分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玛丝洛娃遭聂赫留朵夫抛弃的情形,对玛丝洛娃的性格塑造完整全面。
2.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概括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写玛丝洛娃从孩子那里获得活下去的力量,这与前文中她觉得孩子是累赘是否矛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2-12-0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活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儿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膘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地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刚见到玛丝洛娃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表现他对玛丝洛娃由衷的尊敬,同时说明他内心的犹豫不决。
B.玛丝洛娃从衣衫上看出聂赫留朵夫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说明她是一个拜金主义者,也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C.当玛丝洛娃向聂赫留朵夫索要十个卢布时,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经济拮据,囊中羞涩的生活状态。
D.“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呢”,说明聂赫留朵夫从内心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发生巨大转变,标志了他人性的复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精妙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玛丝洛娃这个深受生活和心灵伤害,内心痛苦又扭曲的人物形象。
B.小说人物对话描写很有特点,多用短句而且多处使用省略号,对交代人物矛盾关系及描摹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起到重要作用。
C.小说以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明线,以双方恩怨情仇为暗线,双线交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场景。
D.“聂赫留朵夫”是列夫·托尔斯泰好几部作品的主人公。这篇小说中的他心存善念,深陷于心灵的激烈矛盾中,是作者精神上艰难探索的艺术记录。
3.小说在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时,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请从文本中找出两例具体分析。
4.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聂赫留朵夫精神复活的具体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