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热中议热

安黎

天热,就是天在发高烧。以此类推,天下雨,就是天在悲泣;天电闪雷鸣,就是天在发脾气;天阴,就是天心情郁闷。

天热,人就热。但人的热,和天的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天热,是天真的燥热,并把自己的热,释放出来,从而让大地滚烫,让草木发蔫;但人热,并不是人体真的很热,只是人的一种感觉而已。

天热好不好?从人的感受上,肯定是不好的。在酷热里,白天无精打采,夜晚难以安眠,那些令人生厌的蚊子,更是像喝了兴奋剂那般地载歌载舞,时不时就叮咬得人皮肤肿痒。然而,再好的物事都有人憎恶,再坏的物事都有人欢喜:一场大雨,带给这个人的,可能是丰收在望的憧憬,而带给那个人的,则可能是被洪水围困的惆怅。就天热而言,也不乏受益者,其中既有临时的受益者,也有终极的受益者,但归结到底,最终获益的,还是对其无比憎恶的人一一只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

没有天热,西瓜就难以甘甜。西瓜,是靠暴晒才滋生蜜汁的。没有天热,稻谷无法成熟。稻谷,是在阳光的作用下,才聚集起饱满的粒…而西瓜和稻谷,最终皆转化为人的口腹之享。

不要责怪夏热,没有夏热,无以知秋爽;也不要责怪天冷,没有冬寒,无以知春暖。春夏秋冬,皆为大自然的蓄意安排和精心布局,无一多余。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人热,而不是天热。人一旦发高烧,犹如深度醉酒者那样,是很难将其唤醒的。人发烧,绝非吉兆,很有可能预示着灾殃的迫近。皮肤发热,一定是某个部位有炎症;头脑发热,一定会繁衍出丧失理智的疯狂。

人器官之发热,是用不着太过担忧的,也许扛一扛,依靠自身的调节功能,就能退烧。实在不行,吃吃消炎药,打打消炎针,轻易就能恢复常态。唯有头脑发热,最为难以医治,其带来的危害性也最为难以弥补。理智一旦被高烧烧毁,情绪就会如烈火焚燃,从而将人的正其带来的灰烬,使人的判断力瞬间骤降为零。重要的是,那些头脑发热者,从来不认为自己头脑异常,他们拒绝良药,拒绝良言,哪怕别人一句清风般委婉的建议,都会被他们视为挑衅自己权威的闪电,引发一场雷霆暴雨。他们像醉酒者不知己醉那样地昏晕,辨不清方向,亦辨不清气象;看不清路灯,亦看不清路障;无视世界的风云,亦无视人间的状况。

普通人的头脑发热,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决定,或进行一些把陷阱当馅饼的投资,对社会的伤害是有限的,至多,他给自己或自己的家庭,造成某种损失或伤痛,属于自作自受之类,不会“城楼失火殃及池鱼”。但那些公共人物,一旦头脑发热,注定社会的某条系统,或国家的整个中枢神经,都会因他而失调失控。他的感冒,会导致社会的发炎;他的发炎,会引起社会并发症的发作—在这方面,就人类千转百回的发展史而言,惨痛的反面事例俯拾皆是,比如纳粹时期的德意志帝国和军国主义时期的东瀛帝国等。

天热,是一种自然现象,夏热之后就是秋凉;甚至夏热,也某种程度上应该被赞美:夏日的绚烂,就是由夏热之手绘制的;秋天的瓜果,就是由夏热之力催熟的。然而人热,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有百害而无一益,需要被警惕,被戒除。

时值互联网时代,话语不再被有话语权的人垄断,每一个个体,皆拥有发声的机会。面对一方小小的荧屏,在键盘上撒欢或者撒野,已成为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因为他人看不见自己,于是就可以不负责任地信口雌黄;因为只要不涉及违法而免于被追究,于是就可以像泼妇一样地爆粗口,像流氓一样地耍无赖面对一个话题或一个事件,更是情绪化地煽风点火,无理性地上纲上线,热油猛炒,烈火熏,硬是将小题炒大,将凉事炒热,也使好端端的互联网,时而像滚烫的煎油锅,时而像无人打扫的厕所,或烟雾缭绕,或满地污秽。

要防止社会因发热而偏离正常轨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必要管控好自己的脑子,以避免其发热昏胀。

(选自《美文》,2020年16期)

1.作为一篇时评类文章,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分析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文字的语言特点。
3.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标题“热中议热”的多重意蕴。
2020-11-2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县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