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讲故事的艺术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味求新,普遍学西方,但如何对待中国自身的叙事资源,如何在故事中建构起中国风格、中国语体的文化自觉还不明显。二是中国小说迷恋写凡俗人生、小事已经多年了,这种写作潮流,起源于对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精神的溃败——小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写一己之私,这种变化的直接代价是人格的光辉被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没有整体的历史感,不能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意。这令我想起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开头所说的,他劝告我们要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提倡的对历史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既是他的自况之语,也是他研究历史的一片苦心。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敬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可是,“偏激的虚无主义”在作家那里一直大有市场,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

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可珍重的人世。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把黑暗写得心惊肉跳,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

很多小说都成了无关痛痒的窃窃私语,或者成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肤浅读物,它不仅不探究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拒绝说出任何一种有痛感的经验。作家们只要一开始讲故事,马上就被欲望叙事扼制,根本无法挣脱出来去关心欲望背后的心灵跋涉,或者探索人类灵魂中的那些困境。

欲望叙事的特征是,一切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唯独灵魂叙事,它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它在俗世层面是没有答案的——文学就是探究那些过去未能解答、今日不能解答、以后或许也永远不能解答的疑难.因为这些是灵魂的荒原,是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提问。只有勇敢面对这样的根本提问,人才有可能成为内在的人,文学才能被称为寻找灵魂的文学,木心说:“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确实,作家如果没有完成“精神成人”,其文学所刻画出来的灵魂就肯定是单薄的。

当下时代,写作门槛已越来越低,以各种方式流行的中国故事实在太多了,有些是为了满足读者某种阅读的趣味,有些是消费性写作潮流的产物,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那些完成了一种精神的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中国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看到这一精神大势的变化,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造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

(摘编自谢有顺《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艺术上一味求新,缺乏中国特色,在内容选择上过于狭隘,缺少人格的光辉,是这些年作家讲述中国故事时的普遍误区。
B.作家要对生活抱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描绘、批判,避免沉陷于一己之私,这样才能有宽广的视野,才能展示更广阔的人生。
C.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
D.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是因为在作家们的眼里人世已不值得珍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把握时代潮流,直面人生的诸多难题。
B.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人世里的天道、人性的善良、人世的温暖,传达出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通向深微的人心。
C.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丰富和复杂的,能给读者提供有痛感的经验,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
D.重塑作家的灵魂,让其能够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才可能出现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才可能讲出中国故事的风骨。
3.下列各项中,最能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B.缺乏高远的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
C.讲故事的人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将写作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
4.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欲望叙事”下一个定义。
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
2024-03-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这位企业家毕生的追求。
B.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改变世界。
C.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走上成功之路。
D.“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指木工,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用一位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C.第3段中“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证明追求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
D.第4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观点明确,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和倡导工匠精神。
B.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C.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D.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