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天人合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们共商国是。

某位代表发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致力为民造福……”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问道:“太湖好一点了吗?”“没有蓝藻了吧?”

老师在作文课上向大家分享了以上发生在两会的“微镜头”,并提出了以下三个任务:

(1)苏子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们的家乡环境,也在时代发展中发生着变化。请陈述你的观察发现,在此基础上,谈一谈保护家乡环境的有效措施。

(2)自古以来,自然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寄托他们的情致,而诗人也以笔墨赋予自然无限生机。行走在山水草木之间,你又有怎样的故事?请写一篇记叙或抒情散文。

(3)两会上,代表与总书记的偶然对话,恰恰体现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自然”之间的深刻互动。你对“生活·自然·发展”有何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议论文。

请选定一个任务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22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陶渊明能从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的世界中,深广地同情万物,打破了与切身利害相关的小天地界限,把自己的胸襟气韵灌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

你对此有何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4-04-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姚鼐乘风雪登泰山之巅,为了“正赤如丹,下有红光”的日出之景;地质考察队向罗布泊行进,被“一轮血红的落日”的辉煌震撼;《日出日落》中的“高个子”既在小镇欣赏日出日落,也踏上了追寻海边日出的旅程。

有人喜欢追寻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有人流连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可以看出,现在很多作家都在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礼赞生命和生存。2000年时,为了强调人类在地质和生态中的核心作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提出了“人类世”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已经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人类世”虽然是地质学上的名词,但却提供了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3-04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陶渊明能从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的世界中,深广地同情万物,打破了与切身利害相关的小天地界限,把自己的胸襟气韵灌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

你对此有何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教材必修上有很多描写四季风物的诗文,如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姚鼐笔下的雪中登泰山,郁达夫笔下的萧瑟秋景……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会给我们带来回忆和思考。

你的青春里是否有一刻因跟某个季节相连而留下了独特的记忆和思考?请重新审视彼时的风物,回味那时的情味或获得的哲思,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我们将其砍伐造纸,以在上面记下自己的无知弱智。——纪伯伦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10-2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与月的“默契”妙在恰到好处:日值阳,月值阴,你来我归,我现你隐,互相关照,相得益彰。云和风的“默契”表现出一种潇洒变幻:风起云更涌,风止云则静,云淡风亦轻,云浓风并生。山与水的“默契”是静与动的统一:水是山之脉,山是水之源,山体现了壮美与威严,水流淌出细腻和缠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绪或思考?请以“默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I《中国高原湿地》告诉我们,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与水——同生命,互相依”。“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的湿地,不仅有鸟禽、水草,更寄托着中国人“在水一方”的情怀与理想。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5-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

因为当生存中自己的努力遭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为不治之症和难以消解的忧愁所烦恼时大自然就是最后的避难所。——叔本华

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习近平

读了以上文字,我们可知,大自然对净化心灵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04-0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达标检测(B卷)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