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七个着力”,这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体”与“用”是中国哲学一对基本范畴,“体”指本体,亦指思想理论;“用”指实践。“体”与“用”指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下“着力”点的重心落在“体”上是(     
①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③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④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2024年2月10日,“熊出没”系列电影第10部《熊出没·逆转时空》上映。10年来,“熊出没”系列影片聚焦环保、亲情、爱等共通性主题并且不断拓展、升华、深化,逐渐走出低幼,更加成熟、多元,被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接受。这说明,文艺创作(     
①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②应把握人民群众积极的共性文化需求
③应跨越观赏者的年龄性别界限                 ④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来宾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三模)政治试卷
3 . 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呈现水墨国风的诗词动画,讲述中华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首播收视率在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由此可见,该片首播告捷得益于(     
①利用科技创新,增强国人对古典文学的情感共鸣
②坚持现代与传统双向奔赴,展现中华文脉勃勃生机
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传播
④真实还原古诗词场景,表达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和国风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新时代新征程

材料一   总结新时代以来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是要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强化目标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如何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2023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都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主体性重大论断的重要意义,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结合、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就如何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两条建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价值取向、精神品格、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结合材料,说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6 . 无论是书写山乡巨变、脱贫攻坚,还是关注科教兴国、非遗国潮,抑或是描摹职场奋斗、青年成长,得益于拥抱现实,网络文学的作品主题、叙事视角更为多元。好故事照见人间烟火,随着拥有不同经历的人进入创作队伍,网络文学的万花筒更加多彩。这表明网络文学需要(     
①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引进外域文化
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繁荣发展大众文化
③要立足实践,扎根大地,摆脱同质化的顽疾
④与时代同频共振,以现实厚度延展创作维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7 . 北京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前门议事厅、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北京国子监博物馆、北大红楼……目前,在北京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地图上,分布于全市16区的20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已全部点亮。这一举措(     

①联通过去与未来,丰富首都文化内涵
②实现数字赋能传统教育,提供差异化公共文化服务
③激活京华大地鲜活课堂,为“大思政课”注入源头活水
④强化实践资源供给,启智润心,引领学生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守正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内在要求。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国文旅行业加速复苏,传统文化之风劲吹。在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们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听评弹、看演出;在重庆,非遗民俗展精彩不断,万盛金桥吹打、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等表演让游客感叹不虚此行;在江西龙虎山景区,团扇、灯笼等现场手作和独竹水上漂等传统技艺惊艳亮相。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当然,守正不是守旧,更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与创新相结合,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近年来,从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具、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到《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蕴含中华文化气度风范的作品不断涌现,再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广东潮州牌坊街等“老街巷”变为“新地标”,一个个案例无不启示我们要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属性”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2024-05-15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T8联盟)(一)政治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山东孔子博物馆给出了答案。

【走进千家万户】

博物馆的文创商店,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创意十足。不仅有以卡通夫子形象制作的文创产品,如不倒翁、文件夹等;还有依照孔庙大成殿、孔府垂花门等建筑元素,开发出的斗拱模型、大成殿拼图等,处处透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从开馆以来,孔子博物馆先后开发出礼行天下、诗礼传家、孔博美食等系列200余款文创产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正是通过文创商店,让文化以实体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开设博物馆文创商店的重要价值。

【创设全新体验】

博物馆为人们提供全新体验。游客通过轻触屏幕可向孔夫子提出各类儒学问题,聆听孔夫子的答案。孔夫子还会以提问方式进行“儒学文化大测验”,让人们在问答中体会儒家文化精髓。人们还可以通过交互屏幕学习古代服饰知识、聆听祭祀音乐等,并与孔子及其弟子们合影。积极打造多元化社会教育活动,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通过开展“孔子学堂进校园”活动,定期在校园开展书法课程、经典诵读等活动,有效筑牢青少年传统文化根基,拓展了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说明博物馆是如何为人们提供全新体验的。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国内学者指出中华之“dragon”不宜互译,二者有显著差异。“Dragon”是欧洲神话中的恶魔,体格庞大,形象暴虐,具有攻击性,杀掉它的人被视为英雄。中华之多带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勇敢的象征,中国人自豪于自己是龙的传人。把译为“dragon”,对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有负面影响。

甲辰龙年,“loong”火了!在很多场景中,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比如,2024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 Chenchen”;中国国际电视台把龙年译为“Loong Year”,把龙舞译为“Loong Dance”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就中华之“龙”的翻译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主题明确,逻辑清晰;③字数200字左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