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游客进入“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仿佛穿越到上世纪30年代的延安:“梦里搂定”宝塔山、“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等传统红色地标为观众打开通往历史现场的通道;窑洞、信天游展示着陕北的地域文化、风土民情。“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的建设(     
①通过多种载体呈现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②立足当地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新提供创作源泉
③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
④牵手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这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     )
A.连续性
B.创新性
C.统一性
D.包容性
E.和平性
(2)(多选)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习近平指出,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发展博物馆事业有利于_____
A.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
B.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C.加强道德建设,发挥榜样作用,弘扬文明风范
D.丰富中华文化传承形式,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多选)春节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纽带,春节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在中国的努力与推动下,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     )
A.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
B.中华文明所特有的巨大传播力及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C.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相互融合的强有力举措
D.联合国大会各成员国对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充分尊重
(2)结合材料,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角度,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_______
3.(多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     
A.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B.有力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
C.完整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深刻认识
4.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盛世修文的宏愿,蕴藏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复兴文库》作序,亲自批准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等一系列修文、修典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结合材料,运用链接中的原理,谈谈我们要把“盛世修文”这件大事办好的理由。
(链接: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024-04-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试卷

3 . 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多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物质基础            B.思想保证          C.精神动力     D.智力支持
2.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与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这一判断是(       )
A.充分条件假言判断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3.(多选)春节(农历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宣布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
A.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生动缩影
B.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C.决议必须在大会“大国一致”原则下通过
D.体现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4.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________效益放在首位。
A.经济                  B.社会                 C.盈利             D.观赏
5.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材料,综合所学,简述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两个结合”)。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为什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卷
4 .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材料表明(     
①革命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传承红色基因促使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
③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④革命文化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2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9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强调,要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重大关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着力构建保护体系,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着力健全保护机构,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改革,形成工作合力。着力完善保护机制,保留历史原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着力推动文明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3)某学校拟举办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请你为该活动写出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切合主题、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个字。
2024-04-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强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正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共生与交流,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1)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运用联想思维的方法,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够更好应对文化差异,繁荣世界文化。请你围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写一份发言提纲。
要求:观点正确;学科术语使用准确;表达流畅,250字以内。
2024-04-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猜题卷(六)
7 . 2024年寒假,海口的一群小学生前往贵州开展研学活动。这些“小椰子”们沉浸在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构成的红军战斗的场景中,感受到了遵义会议在中国历史中的伟大意义。假设你是一名通讯员,下列题目可以作为本次活动标题的是(     
①传承红色基因,投身革命实践
②感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③感悟精神伟力,传承民族文化
④红色引领方向,培育奋斗少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8 . 当前,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快速迭代,不仅人人握有麦克风、摄像头,而且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全媒体传播,处处有思想的较量、价值观的交锋。这就要(     )
①以优质内容巩固拓展主流舆论阵地
②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③弘扬时代主旋律,提倡文化多元化
④传播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8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押题(一)文综试题 -高中政治
9 .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一种新年俗。2024年春节期间,辽宁各大文博场馆人山人海,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各个文博场馆也不负期待,纷纷推出特色展览、文化活动和暖心服务,让观众在看展览、读历史之余,度过了一个有温度的“文化年”。下列过“文化年”的方式正确的是(       )
①逛沈阳故宫,赏京剧名段,丰富文化+旅游新形态
②逛辽宁省博,购文创产品,体验文化与经济的交融
③逛中国工业博物馆,打卡春晚舞台,调研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④逛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4-07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10 . 某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工程,将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在市民家门口,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使之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该市的做法(     
①坚持便民利民的价值取向,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丰富高质量文化消费产品供给
③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④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