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①打破了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②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③证明了判断一种社会形态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全面摒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7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获悉,2024清明小长假,我省入赣游客与今年元旦小长假相比,增长24.6%,广大游客祭扫先辈、缅怀先烈,红色旅游彰显家国情怀,主要以休闲踏青、文博游、都市休闲为主。同时,庐山、滕王阁、龙虎山间机客流排名全省前三;景德镇夜珠山消费带、陶阳里御窑、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迎来全省前三客流;南昌、赣州、上饶成为纳客最多的3个设区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文化“遇上”旅游,文化产业价值被重塑。假如你是江西文旅局长,请你任选一红色旅游胜地,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完成下列推广策划方案(包括推广目的、推广形式)。
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标题。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150个字左右。
①景区名称:_____________
②推广目的:_____________
③推广形式:_____________
2024-05-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3 . 某县整合县文联、艺术馆、高校、院团等资源,与有需求有特色的乡村结对建立乡村文艺共同体。随着合作不断走深,摄影村、戏曲村、书法村等一批特色艺术乡村不断涌现,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文化图谱。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要(     
A.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B.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C.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主体作用
D.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4 .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了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多地相继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从1995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前夕都会组织师生喊着响亮的口号,擎起鲜红的旗帜徒步108里,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意义在于(     
①用脚步感受革命艰难,创新教育形式             ②用心灵领悟革命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③于缅怀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④于实践中发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没有充足的体能,不能顺利完成徒步任山河。为此,学校提前一个月就利用体育课、早操或课间开展体能训练。以此作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如果具备充足的体能,就能顺利完成徒步任山河
②只有具备充足的体能,才能顺利完成徒步任山河
③没有利用体育课,就一定利用了早操和课间
④没有利用早操和课间,就要利用体育课训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0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模)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真正做到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知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坚持守正创新对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3)坚持文化自信与传承,青年学生需要担当使命、奋发有为。请以“新时代青年学生更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主题,写一篇发言提纲。
2024-05-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卷(旧教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故宫文化遗产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紫禁城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之大成,集中体现了自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共同心理、“致中和”的哲学思维和严整均衡的礼序传承,以及天人合一、顺时施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存藏其间的186万余件(套)文物藏品,跨越了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以及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连缀成一部不间断的物质文明史,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持续不断又灿烂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

新时代新征程,故宫博物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为指导,不断加大故宫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力度,稳步推进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和活力故宫建设。故宫博物院将坚持守正创新,更好肩负起真实完整地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全力将这座国际一流的博物馆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故宫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故宫文化遗产。
(3)故宫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故宫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传承故宫文化遗产的意义为主题撰写一段短评。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4-05-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冲刺卷(五)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全国两会后,“新质生产力”再次引起热议。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它代表着高科技、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等,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

但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那些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更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2024年3月12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卢锡超在答记者问中说:文体旅融合发展,根源在于资源的整合,潜力在于场景的打造,动力来源于业态的创新,这也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们文旅行业要通过融合创新来推动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们建设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确保在攻坚之年文旅攻坚之战取得全面胜利。

材料三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这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该如何促进辽宁文旅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3)结合材料三,分析新时代青年学生怎样成为未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写2条建议,紧扣主题,观点明确。
8 . 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的啰儿调,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衬词,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如今,啰儿调已成为石柱的地域文旅标志,当地用“啰儿调”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成果,把源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土啰儿调”,变成传播创新理论的“新啰儿调”。可见“新啰儿调”(     
A.因历史悠久而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魅力
B.让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因其传播形式的独特性,更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优秀地域文化结合的生动案例
2024-05-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9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1.98万个农村文化礼堂,2.53万个农家书屋。家家户户,亮出乡规家训,村村镇镇,活跃百姓宣讲。“千万工程”20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也为传承乡村文化、培育乡村风尚夺基垒土。这一做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启示是(     
①坚持以文化人,用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②立足社会实践,在文化交流中渐趋融合
③发展文化事业,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培育乡村风尚,落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政治
10 . 2024年2月11日,一场名为“奇幻世界、幻想之旅”的中国彩灯节在法国蒙托邦市落下帷幕。本次在法国举办的灯会上,游客可以在一顶神奇魔法帽的引领下走进浩瀚星海、神秘森林等场景组成的奇幻世界,中国风光、大熊猫等元素穿插其间,中西文化元素成功联动,来自遥远东方的彩灯吸引观众超过30万人次。中国彩灯节在法国举办有利于(     
①在交流借鉴中推动文化发展             
②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③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优越性             
④增进相互理解,实现文化趋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