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2023年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由此可见(     
项目类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绝对量392185182121691267963299418175
实际增长率6.14.87.69.08.39.2
①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呈增长态势
②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持续缩小
③居民消费支出与其收入有一定关联
④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1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发展过程,而不是西方的“串联式”过程。“并联式”现代化具有发展时间的高度压缩性、发展任务的高度叠加性和发展要求的多重协调性,对于把握发展战略,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下列体现“并联式”发展特征的是(     
①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②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③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④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6更新 | 766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119家A级旅游景区实现门票互惠,“长兴岛——辽东湾——锦州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带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实现共享,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营口片区联动不断强化,大连与丹东、大连与锦州医疗保障分别实现异地安置“两城一家”同等比例报销……,这些措施旨在(     
①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助力新时代东北高质量发展
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③抓牢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推动省域经济高速发展
④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一辆腾势N7正式下线。从2012年到2022年,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比亚迪是全球首个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这既是比亚迪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国汽车品牌的高光时刻。比亚迪的成功(     
①说明科技创新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②对于实现放弃传统能源的战略有重要意义
③有助于不断提高基础产业的发展水平
④彰显我国制造业崛起,实体经济不断壮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4-03-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作为绿色债券融资工具的子品种——“碳中和债”是指募集资金全部专项用于清洁能源、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具有资金用途更聚焦的特点。截至2021年8月末,我国经由银行发行的“碳中和债”已达1586.14亿元,占到2021年境内发行绿色债券总规模的45.04%。发行“碳中和债”旨在(     
①运用货币政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②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
④发挥绿色金融导向作用,克服金融脱实向虚倾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指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数据信息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下列关于“新质生产力”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质生产力的“质”,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关键要素
②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③新质生产力要依托科技,科技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
④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既有的“硬需要”没有消失,并呈现升级态势,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


(1)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运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8 . 从“建立”到“完善”,再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和实践不断突破,为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B.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C.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D.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21-22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9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表明,我国(     
①科技是提高发展速度发展效能的第一动力
②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不断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虚拟经济的能力
④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我国在国内外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新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

未来产业,则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①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摆脱传统增长路径     ②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高速度发展新阶段
③依靠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④要坚持把未来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