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8 道试题

1 . 跨越20年,“东北振兴”这一宏大命题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

【把脉定向   擘画蓝图】

2003年,党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拉开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序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从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等六方面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专业化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从振兴老工业基地,到全面振兴,再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

(1)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突破瓶颈   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贡献了中国工业史上数以千计的“第一”,老牌工业制造业是其产业优势,但大多数企业组装程序复杂、工艺步骤繁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失调,而且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问题严重,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增长动力。此外,由于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充分重视职工的绩效考核而加速了创新型专业人才外流,整个地区技术投入不足,生产设备陈旧,也使得东北地区的产业创新举步维艰。

面对制约东北全面振兴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东北地区应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4日,欧洲理事会通过了欧洲议会批准的《新电池法》。该法对所有在欧盟出售的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涉及便携式电池、工业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两轮电动车电池。欧盟《新电池法》将于2024年正式实施。

欧盟《新电池法》部分内容

方面要求
碳足迹电池出口厂商需披露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从上游矿产、材料到电池生产、回收以及回收再利用。
信息披露方面首次引入“电池护照”,要求披露的信息包括:电池制造商、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电池材料和成分、合规性认证、循环性能、资源效率、耐久性等。
原材料回收再利用设定了动力电池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规定企业要对生产或使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并规定了具体的比例及时间节点等。

材料二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也是锂电池出口大国,欧洲是我国电池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到德国、荷兰两个国家的总金额为273亿元,超过美国的225亿元。我国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持续提升,已从2019年的11.8%上升至2023年的34%。

材料三   我国电池产业链在电池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领域还存在诸多不足,但为应对可能造成的冲击,部分中国电池龙头部企业正在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提出的低碳发展挑战。比如,Y企业正在打造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全部得到消除的零碳工厂。G企业全面推进构建“动力电池回收-镍钴锂电池原料再造-电池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的绿色供应价值链与镍钴产品全球绿色供应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预测欧洲《新电池法》对我国电池行业的影响。
(2)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电池企业应如何应对可能造成的冲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1位,较上年提升1位,较2012年跃升23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其投入强度,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投入规模及水平的重要指标。202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0782.9亿元,比上年增加2826.6亿元,增长10.1%。202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1128.4亿元,比上年增加361.7亿元,增长3.4%。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我国R&D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22年,三大主体R&D经费分别为23878.6亿元、3814.4亿元和24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2.6%和10.6%。其中,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0%,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

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无理打压,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高科技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活动,干扰阻断人才培养与交流渠道,阻碍我国正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限制高科技产品对我国出口,在国际上构建遏制中国的科技联盟来阻碍中国科技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科技打压。
2023-10-11更新 | 322次组卷 | 2卷引用:9月时事速览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都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开辟新赛道。江苏重点布局变革性新材料、类脑智能等前沿方向;围绕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短板实施5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发布重大任务榜单28个,吸引63个高水平团队参与攻关。

——增强新动能。上半年,全球首座十万吨级1500米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具备远程遥控生产能力;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海南文昌海域正式投产;我国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实现产业化制造……

——塑造新优势。在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国光谷”,多家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军企业拔节生长,一系列创新成果接连涌现……目前,区内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产业等五大优势产业正带动湖北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路径。
2023-10-09更新 | 488次组卷 | 5卷引用:热点09 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实施20周年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产业模式长期以来是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等为主导。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发展格局变化,东北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重要任务。近年来,黑龙江推出了《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厚植新质生产力释放振兴新动能。工大卫星5G通信试验卫星研制并成功发射入轨,商业卫星覆盖国内20%的市场份额;雷达、半导体材料、激光通信、传感器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从无垠宇宙到万里深海,“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蛟龙号”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奋斗者”号推进器、海水泵……这些龙江“智造”在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中熠熠闪光,助力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伟大梦想。

资料卡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6 . 《202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发布,2022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二位,全省研发投入、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科技创新成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一张闪亮名片。

2023年,全省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筹集财力,统筹1500亿元支持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全省金融系统全面加强产融对接服务,金融部门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融资4万亿元。

制造业既是广东厚实的“家当”,也是当前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根基。新征程上,要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聚集资源力量把制造业这个“当家”产业做优做强做大,为“再造一个新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广东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2023-10-09更新 | 37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篇

7 . 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推进新江苏现代化建设。

江苏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江苏省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传输速率、系统效率大幅提升,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江苏省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有人认为,推动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必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以上观点进行评析。
2023-10-01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素有“杨梅之乡”之称的M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杨梅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革、智能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实现了杨梅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开展“杨梅+旅游”“杨梅+节庆”等活动,形成了农旅融合发展新局面;投资建设杨梅深加工生产线,开发了杨梅酒、杨梅酱、杨梅酥等系列产品,优化了产品结构;建立金融帮扶结对机制,通过一键贷款、一键保险、一键补贴等举措,助推杨梅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杨梅经济”。2022年实现产量5.02万吨,产值4.25亿元,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解读M县“杨梅经济”成功的“秘密”。
2023-09-28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经济与社会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

材料一


材料二   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人,同比增加2430万人,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亿人、2.9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68亿人,覆盖96.8%人口……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但是,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建设、资源配置、责任共担、互助共济、权益保障等方面均存在着结构性问题,总体上呈现出重城市轻乡村、重体制内轻体制外、重经济保障轻服务保障、重基本保障轻补充保障、重政府与单位责任轻个人责任、重地方利益轻国家利益等结构性失衡现象。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破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结构性问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处东北亚,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区位优势独特,资源条件较好,素有“中国大粮仓”的美誉,工业基础也比较雄厚。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东北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对老重工业依赖程度较高,与全国相比在工业投资方面也较落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缓慢、产出能力不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处在全国排名的尾部。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努力走出一条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东北该如何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