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材料一   旅居养老、抱团养老、智慧养老、田园养老……一批新型养老模式方兴未艾。然而,养老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现象仍是高质量养老的瓶颈:养老行业科技化水平较低,科技产品研发少;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结构存在失衡,高端和低端服务供给较多,中端供给不足,照护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城乡养老服务领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材料二   为有效破解老龄化难题,各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反映实际问题,积极为推动养老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人大的倡导下,国务院不断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组织协调机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系统部署;基层社区在党委和政府指导下,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经济职能和新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应对养老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破解老龄化难题中所体现的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
2022-12-18更新 | 138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嵊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选考科目12月诊断性考试政治试题

2 .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1.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下列关于新发展理念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持安全发展,要把安全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新发展理念内容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③坚持共享发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④一定的发展理念是由一定的发展实践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的发展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非凡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新发展理念认识合理的有(  )
①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彰显协调发展理念,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体现创新发展理念,把理论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2024-02-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课课时1贯彻新发展理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文章指出,我们要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箪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结合材料;远用经济知识,说明落实上述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020-02-1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来安一中、全椒中学、定远中学、明光中学、天长中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材料一   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并且未来能源资源需求仍会保持刚性增长,但原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成为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方面蓬勃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制造业近10年持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我国共建设2000多家绿色工厂和170余家绿色工业园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材料二   近年来,虽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但是生态问题仍然严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黄河立法工作。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相关部门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和立法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经三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高票通过并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及内容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材料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类文明赓续负责的高度,科学阐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鲜明特征的新的文明发展形态。这一思想指引中国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3)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指引中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2023-09-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测评政治试题
5 . 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1元,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6元,恩格尔系数为67.7%。2018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创造历史新低,为28.4%。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老百姓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告别了求温饱的阶段,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这一成就(     
①表明我国已消除城乡差距
②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
④说明农村居民收入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2-03-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每年国家医保局都会对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进行调整。下图为2019年至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部分数据。



对图表反映的信息,以下二种认识,你会选择哪种?综合运用学科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A数据的变化,彰显了党和政府的初心和使命。
B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坚持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7 . 已有68年历史的国家电网冀北电科院汇聚了一批业内技术骨干,为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冀北电科院实施“岗位分红激励机制”,将激励力度同创新贡献直接挂钩。同时还规定,与科技成果研发无关的财务、后勤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电科院企业高级层管理人员不参与岗位分红。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收入,提高劳动报酬比重
B.要优化分配制度,让要素活力竞相进发,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C.要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收入分配向专业技术骨干倾斜
D.应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关系,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2023-05-07更新 | 66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8 . 2019年11月27日1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公布,修改后的《条例》首次明确,对个人违法投放垃圾的行为,最高可处200元罚款。此外,要求餐馆、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并对“混装混运”现象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一条例的修改( )
①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 ②表明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说明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2021年西宁市将逐步构建完善覆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急难对象等圈层,实施分层分类梯度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应促尽保”首次提出了构建以低收入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为主体的重点救助层,给予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劳动所得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
③贯彻和落实了新发展理念,体现社会公平
④可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刺激社会消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1-25更新 | 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材料二   城市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中国传统城市素来尊崇“天人合一”,尊重历史传统。但过去三十年,单一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无情地冲击着我国原生态的城市,不少城市大拆大建,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面对千城一面、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失落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既要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又要体现城市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1)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请你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2021-09-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