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结合重庆实际,集中力量办大事,健康发展数字经济,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赛道。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①健康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配置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②健康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③健康发展数字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④健康发展数字经济→抢占科技革命制高点→控制全球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23年冬天,哈尔滨因其冰雪旅游市场“井喷”而出圈。当地政府积极规划,进一步挖掘冰雪资源禀赋,串联上下游相关产业,把“冷资源”做成了文旅融合的“热经济”。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其中,采取游客“有求必应”举措,用丰富多样的冰雪“美餐”吸引各地游客“一路向北”,带动多行业共同发展。这带来的启示是(     
①企业抓住发展机遇,正确制定冰雪产业政策
②积极激发消费潜力,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
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供给质量
④坚持先立后破的稳定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竹子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为达成上述目标.下列举措及其作用路径正确的是(       
①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加强深度研发→补齐“以竹代塑”产品材料性能短板→提高产品质量
②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产销协同→畅通“以竹代塑”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发展空间
③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延伸竹产业链条→促进竹资源均衡配置→提升综合效益
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金融资源供给→激发产品研发活力→增强竹产品竞争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货运物流加速融合,数字货运应运而生。在数字货运平台,货主发布需求,司机在线接单,货源、车源信息一目了然。进入运输环节后,借助智能定位系统,物流信息全程有迹可循,智能算法为货主优选推荐卸货地点。发展数字货运(     
①能高效匹配车货信息,提高货运物流效率
②能缩短交易链条,避免了物流资源的浪费
③有利于重构物流生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④有利于优化物流服务,保证物流企业盈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以下措施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是
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传统产业产能(     
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发展整体性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要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

材料二   人工智能是布局未来产业的赛道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已经无处不在,并正以各种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智能家居设备处理清扫、烹饪等家务劳动;不少酒店使用机器人为宾客提供接送、送餐等服务;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可以使用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新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等)甚至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类创作,等等。

(1)未来产业存在诸如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据此有人认为,当前既要敢为人先发展未来产业,又要脚踏实地做好传统产业。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和“超前思维的意义”的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2)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结合材料,以“‘人工智能+’能‘+’出多少可能”为题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4-05-25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信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分工网络和全球供应链。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制造业第一大国。一些国家政客频频将对华经贸活动贴上“风险”标签,推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打造破坏正常中外技术交流的“小院高墙”,并利用各国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担忧,拉拢盟友打造“科技反华联盟”。以“去风险”之名行对华“脱钩”之实,继续遏制孤立中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一些国家的“去风险论”加以批驳。

材料二   2023年11月,《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人才政策十条(试行)》正式向全球发布,引导长沙率先走上了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进击之路。

作为聚焦研发人才的专项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考量。聚焦研发机构及人才,政策适用于在市域内的重大实验室和创新研究院、研发型企业、企业内部建设的研究院(研发中心、实验室)、高校院所在长沙自主建设和与市域内企业联合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等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人才;聚焦“高精尖”产业领军人才,努力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破解“卡脖子”难题、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塔尖”人才引进来;聚焦青年科研人才,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科研和生活上的帮助,为作用发挥突出的青年博士、硕士及本科、工程师研发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聚焦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才数量等关键指标,给予企业自主认定人才权限,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扩能升级;聚焦高校院所成果转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该政策是如何助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
2024-05-24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要素市场是对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资源进行交换和配置的场所。充分发挥要素市场的作用,需要推进要素市场化,实现要素合理配置。关于推进要素市场化的相关举措,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改革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
②提高数字经济竞争力→充分激发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促进各种要素高效配置
④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效畅通周内大循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9 .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下表为2024年1一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相关数据: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分产业

分地区

同比

增长

4.2%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5.7%

11.9%

1.2%

5.9%

4.2%

13.8%

注: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0%、7.8%。
据此可知(     
①我国坚持扩大消费,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②我国要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③高技术产业投资扩大,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④农业农村投资存在短板,城镇化空间格局待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7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测试政治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重视“内外”联动。

【读数看优势】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已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总量已超过5亿人,人均国民收入已达1.25万美元。当前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14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研发人才数量全球第一,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

(1)根据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概括我国的市场优势,并分析这些优势如何推动国内大循环。

【开放促循环】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60家,同比增长34.9%,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从生产制造到研发创新,外国企业持续加码投资中国。2024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采取了多项措施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

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

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

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创新合作

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优化外国人在华工作和居留许可管理,深入实施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如何助力国际循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