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1 . 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有利于(       
①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
②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③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④创新文化传播途径,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 .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④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从《红海行动》到《大江大河》……一大批影视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的火热现实,启发广大观众形成更加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这启示影视作品创作需要
①树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②提人气,激发起社会发展磅礴力量
③接地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④守立场,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以搭建村史馆、家风馆、非遗文化展示厅“两馆一厅”三个文化活动平台为载体,促进文化惠农进村入户,在文明乡风培育方面取得良好成效。通过三个平台的搭建,将打造乡村“硬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软环境”一把抓,共同提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此举意在(     
①契合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培育良好文明乡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④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壁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末期国力衰退,日寇掠夺性采伐、连年山火和增多的农牧活动,塞罕坝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但国家仍下定决心,在塞罕坝建设大型国有林场,恢复植被,阻断风沙。当时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创业者们以“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开始了创业历程。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苗法,向一寸一寸沙土要绿色。经历无数次失败、自然灾害,塞罕坝人攻坚克难,在茫茫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近几年,继续增林扩绿,把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55年来,塞罕坝人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森林旅游引来八方游客、绿化苗木销往全国各地、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塞罕坝经验具有全球意义,为人类治理荒漠化、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塞罕坝精神唤醒了更多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利于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
(2)请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写两条宣传标语。
2018-10-21更新 | 93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卷政治
6 . 与江西省肿瘤医院只有一墙之隔的街道里,每到饭点,聚集的都是癌症患者及他们的家属。这里有为照顾病妻,50年来第一次拎起炒勺的丈夫;有母亲生病,站在灶前做饭的16岁孩子;还有不畏惧病痛为自己烧饭的肿瘤患者……艰难的日子里,他们因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而变得安全而满足。从2003年起,万佐成夫妇开始为癌症患者提供厨房,只收取1元钱的费用,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抗癌厨房”。宣传这一感人事迹的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智力支持
③有利于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弘扬传统美德
④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07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用历史教科书式的讲述,带领观众回望历史、目睹英雄。该剧在央视一套领跑收视榜,打动了无数观众“热血”、“制作精良”、“很感人”、“导向好”、“时代感强”等成为观众评价该剧的高频词。该剧的成功表明( )
①以真实历史为依据进行创作才具有价值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社会主义文化应以高尚精神塑造人
④影视创作应有家国情怀,弘扬正能量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 . 2019年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强调,文艺创作学术创新要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此,文化工作者应该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抵制落后文化侵蚀
②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③立足于满足文化市场需要,兼顾社会效益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锐意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近年来,某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形成“市级中心—区级中心—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格局,基本达到基层服务点资源全覆盖。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①保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改造腐朽文化的重要举措 
④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红色文化的含义就是指发生在革命战争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全体人民一起建立新中国时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文化,包含着浓郁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历史从来没有走远,红色文化是上一代人的记忆,更要成为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记忆。一些地区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见下表:

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军旗升起·书立套装

延安革命纪念馆

某地将区域文化、非遗文化、革命文化相互融通,探索出“采茶戏+革命+音乐歌舞+地方民俗”这一故事模型。取材于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外观大楼,将峥嵘岁月铸就的“八一”精神凝聚,为办公用品增添红色情怀。综合了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将过去被动地灌输式展览转变为观众主动体验历史的展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创新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2021-11-26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