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自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依然巨大。要挖掘本地的文化消费潜力,必须增强本地的文化自信。湖南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根据党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劲动力。该省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该省委省政府对内注重深挖湖湘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外提升“湖湘文化”品牌度,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省文化厅调派精兵强将,安排数支小分队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保加利亚与捷克等地进行文化交流,通过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措施推动了该省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结合材料,谈谈该省在文化强省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2020-03-17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三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南康中学、平川中学、信丰中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0岁的故宫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凝结着历史的烟云,每一座殿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它也像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散发着活力的气息,每一块砖瓦都奏响着新时代的乐章。

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联手多家媒体对闭馆期间的故宫进行直播,与观众共赴一场“云上”之约,感受故宫春意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正式拉开了“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动的序幕。2小时的直播,除了美景之外还通俗易懂地讲解了60多个知识点,让观众与学术亲密接触。

故宫博物院的“活力”表现还有很多。此前,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把具有历史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提炼出来,推出文创产品(2020故宫日历》,把高冷严肃的宫廷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依托“数字故宫”平台,纪录片《故宫贺岁》以乾隆57年的一场茶宴讲述了静态的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老百姓感受了宫里的年味。

今年故宫博物院还将举办“中国与凡尔赛展”,以“凡尔赛宫中的中国”大型展览为基础,结合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法国宫廷及传教士、使节带来的精美文物,还原一个更丰满、更全面的十八世纪中法两国文化和艺术盛况,带给观众一场视觉文化盛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增强文化自信。
(2)以增强故宫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主题,为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活动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典籍作舟,畅游华夏文明之河”。央视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陪伴中国人民牛年新春的一场文化盛宴。节目组选取了享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美誉的《尚书》作为开场,讲述了以伏生为代表的“护书人”传承、守护《尚书》的流转故事和以“大禹治水定九州”“牧野之战”为代表的书中故事。节目组突破了电视文艺的传统形态,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分别展开戏剧演绎和专家解读。同时,结合环幕投屏、AR、新媒体平台等技术的应用,在屏幕上生动展现了《尚书》的巨大魅力,实现了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拉近了古代典籍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

节目组还将陆续把《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和《史记》等经典名篇搬上荧幕,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借正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1)《典籍里的中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021-05-28更新 | 24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文综政治试题(八)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9月17日下午,正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园区开展企业党建和内容生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习近平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四五”时期,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文化产业如何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
2020-12-16更新 | 69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屋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齐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2)结合材料,就中学生如何传承黄河文化提出两条建议。
2020-01-09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统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依然巨大。要挖掘本地的文化消费潜力,必须增强本地的文化自信。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根据党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劲动力。湖南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内注重深挖湖湘文化的思想内涵,对外提升“湖湘文化”品牌度,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省文化厅调派精兵强将,安排数支小分队分赴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保加利亚与捷克等地进行文化交流,通过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让更多的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措施推动了湖南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谈谈湖南省在文化强省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也可丰富民族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

曾几何时,文物被认为是远离大众、高高在上的享受。为了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各文化单位系统梳理文物资源,立足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人们的需求,发扬优势,纷纷展开行动。借助“互联网+”,故宫博物院让馆藏文物走进千家万户:文物创意产品更是纷至沓来,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甚至行销国外:优秀文物类节目纷纷涌现,《国家宝藏》聚焦国内27件顶级文物,邀请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点评,采用演员演绎情景短剧,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传奇故事,严肃的科普与轻松的娱乐巧妙结合,从而实现“让国宝活起来”的传播效果。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各文化单位纷纷行动让文化活起来,对促进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各地文物活起来的过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要求。
(3)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提两条具体建议。
2018-04-24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H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可现在存在药材野生资源匮乏、质量标准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当地一家著名中医药企业联合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围绕大品种及关键中药材在种植、加工、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遇到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以实现基于大品种的创新药物开发。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解决当地中医药企业的共性问题,探索出一条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用现代科技融合传统中药技术开发更多的品种,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药品。同时,也通过推广种植中草药,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脱贫“新出路”,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福利”。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更希望把蕴含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中药制品推广到全国、全世界。


结合材料,分析H省是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的。
2020-11-16更新 | 37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近年来,某省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振兴传统工艺为抓手,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在非遗衍生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文旅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实现竹艺这项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破销售瓶颈,当地政府引导人们通过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其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使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一年的时间,当地创新推出20余种竹艺产品。其中,车挂“竹报平安”、皮影灯具等已开始批量生产,广受市场好评。这些举措激活了非遗产品的生命力,助力脱贫攻坚。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让非物质文化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非遗扶贫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020-03-28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线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传承需倒“境差”,“境差”即历史与现实的环境差异。在文化传承上,倒“境差”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倒不好“境差”, 我们很容易误传错用。第一种错用是大多数传统文化的研究都高深莫测,成果存在于图书馆、存活于学者圈,民众难懂,对而无用,注重静态研究,却不关注文化本身的动态演绎;第二种错用世界传统文化之壳捞金获利,浮躁的心态导致错位的追求、包装、作秀的分量超过了对传统文化真谛的领悟,把传统文化肤浅化;第三种错用是有一部分人没有悟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怀疑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我们要传承的,是能够贯穿昔、今、未万变而不更改的智慧之宗。寻找祖宗的身影、心声,追寻祖宗的创造、创作时的境界、心态,从而聆听祖宗对我们的期望与教诲,我们才能和祖宗对上频道,对古智慧“来电”, 走在以悟性引领感性、理性的路上,从而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对传统文化误传错用问题。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某地准备开展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请你写出两条宣传标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