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个响亮的名字,勾勒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唤起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张伯礼,人民英雄,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张定宇,人民英雄,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陈薇,人民英雄,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为了隆重表彰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的杰出贡献,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国家对杰出贡献者授予国家最高荣誉的意义。

2 . 中央电视台关于校训的系列报道--“校训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网民纷纷晒出自己母校的校训,在考校中溯源,在品鉴中感慨。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出自《易经》,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出自《大学》,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恩明辨笃行”的校训源于《中庸》,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的校训则出自《论语》。可见,校训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既沉淀着长期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标注着鲜明的时代气质。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校训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他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在今天,校训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正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恪守校训,实践校训,对于学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取得进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意义。
2021-03-12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时代新人"概念以来,习近平对"时代新人"作出了一系列论述。习近平指出,育新人就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要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某校开展以"做个XX的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从习近平的讲话中选择一个作为演讲方向,并列出你的演讲提纲。
要求∶学科语言运用精准,逻辑性强,字数在200个左右。
2021-02-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此,应该
①扎根乡村土壤,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实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将公共文化资源集中到乡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③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决依法取缔宗教活动
④推进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3-17更新 | 587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要求党员、干部学党史、新中国史的意义。
(2)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最重要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怎样才能让红色文化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之中是因为
①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体现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③表明坚持依法治国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的有力支撑
④法治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正在释放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过去的2017年,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创作了一系列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格局宏大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在“精准对接大众文化需求”上进行了一次次成功的探索。这些节目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将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大胆采用最时尚的舞台元素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生动演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引领整个创作风向从“娱乐喧哗”走向“人文静美”,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类节目如何才能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2)受主流媒体的影响,各地高中学校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说一说开展这一活动对高中学生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烈精神的逆流,比如所谓“远离政治”、“远离崇高”。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是英烈精神,一旦瓦解了英烈精神,必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盛行,进而导致精神世界紊乱。
             20184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20185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重在宣示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尊崇一切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烈士,表明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些污辱英烈者受到法律的惩处,人们逐渐认识到,英烈是伟大精神的生动载体,维系的是历史记忆,标识的是当下的价值坐标,指引和彰显着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走向。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采取措施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并从公民和国家的角度就如何继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各提出一条建议。
9 .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创城当成一项服务百姓的民生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搭建平台邀请百姓献计献策、巡防“挑刺”,组织活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的主体
②社会实践是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④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友善是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基础的部分。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八旬老人突发疾病,在女儿陪伴下坐动车到省城看病,没买到座位票,坐了别人的座位。后来一年轻女子拿着车票说这个座位是她的。老人的女儿和对方商量,能否让她的母亲挤一挤,挨着坐会儿,被拒。某报纸就此话题发起调查,2万人参与,其中,54.8%的网友认为座位主人没有错,愿不愿意挤着坐由自己决定,2.2%的人认为作为主人不近人情,1.1%的人支持让座。
请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一中的让座争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