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要求: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同时坚持整体产业推进与重点技术突破相结合,围绕解决中心问题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立足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探索新经验,争做示范、争当表率,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材料二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欣赏苏州评弹表演,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探寻谱写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秘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一个老牌贫困村的扶贫怪事:地方干部为村民寻求务工机会,村民以誓吃不惯外地大米”为由拒绝:地方干部为贫困户提供鸽苗,村民把鸽子养大后卖掉,没买新鸽苗却把钱花个精光;地方干部为村民脱贫殚精竭虑,贫困户却为自己生了4个儿子而骄傲,以为孩子长大了就能过好日子……思想现念层面的贫乏,缺少改变现状的志气,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解决好这些“非物质”问题,才能真正拔掉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二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哈佛大学一项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l:10,同时,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在我国,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和边缘化。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劳”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国家教育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劳动意识置于实践创新素养的首要方面,重点要求: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等。
(2)劳动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中小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内心变“要我劳动一为“我要劳动”。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成功实现这一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