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该法的实施(       
①是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根本保障       
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③表明教育是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④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要求: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同时坚持整体产业推进与重点技术突破相结合,围绕解决中心问题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立足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探索新经验,争做示范、争当表率,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材料二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欣赏苏州评弹表演,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探寻谱写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秘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锤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顶”马克思主义之“天”,“立”中国国情之“地”,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世界大潮里追寻,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在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一步步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创新,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1)结合材料一,运用真理的知识,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说作为当代青年应做好哪些准备,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3)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应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两个你所了解的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的事迹,说说英雄楷模的事迹所彰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要求:分别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得使用本套试卷中已经出现的人物和事迹)
2023-02-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 ……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几千年来哺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

有人认为,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种观点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出不正确的价值观。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学生的成长必修课。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做到知行合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知识,批驳“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融合,逐渐培养了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消费习惯,各圈层的文化消费群体的品质化付费意愿日益提高,呈现出从娱乐性消费向知识性文化消费的升级转变。这启示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市场建设应该(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④以优质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13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迄今已帮助18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张桂梅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②理想信念越坚定,为人民创造的价值就越大
③从先进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做有担当的时代新青年
④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4-28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