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4 道试题
1 . 面对大时代大格局,我们要有新理念新行动。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将继承发扬70余年中国对外援助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团结合作,全面提升国际发展合作水平,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基于(       
①我国国际地位在新时代发生重大变化       
②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
③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       
④在新时代我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目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2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思想政治(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坚定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准则,无私支持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坚决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力维护了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先后同日本、美国建交,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同主要大国建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我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4-04-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3 . 党的二十大审议并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出的解答时代之问、应对时代之变的时代强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尽责、为人类担当的天下情怀。全人类共同价值(       
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
②是世界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认识的总和
③为世界人民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定提供了中国智慧
④汇聚人类进步的精神力量,会取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由扇面、赛道、钱塘江等元素组成,扇面的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杭州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寓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永远向前。该设计(     

①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③离不开创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④勇于舍弃传统,敢于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国际湿地城市”是由《湿地公约》认证的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我国自1992年加入公约以来,通过推进湿地立法、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措施,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共有13个城市获得《湿地公约》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数量居全球第一。这说明(       
①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
②湿地立法是我国取得城市湿地保护成就的关键环节
③加紧保护城市湿地生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④提升环保意识是取得城市湿地保护成绩的重要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4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6 . 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关注和支持非洲国家改善民生、谋求发展的事业。2000年至2020年,中国在非洲建成的公路铁路超过1.3万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共计16万余名,打造了非盟会议中心等一系列中非合作“金字招牌”。这一系列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我国(       
①为推进时代主题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在维护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③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他国家共同发展     
④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开辟了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光明前景,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启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新时代”“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梳理2023年以来的中国元首外交活动,在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的交谈交往中,在中国与各国各地区关系的蓝图擘画里,“命运共同体”频频成为关键词,围绕它形成的共识越来越广泛、产生的共鸣越来越强烈。在世界深受各种挑战困扰之时,中国贡献的系统性方案,顺应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渴望与期盼,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的新思考,成为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如何更好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8 . 2023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展现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和贡献。下列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正确的是(     
①为各领域国际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②为解决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③促成所有国家凝聚共识共行天下大道             
④各国人民同心守护家园共享美好未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7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全球发展议程面临挑战。为凝聚合作共识、推进共同发展,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助力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共享发展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走深走实,为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为破解发展难题,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面对国际安全局势持续复杂变化,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两大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表示赞赏支持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伊朗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更是成为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

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得到与会外国政党领导人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的依据。
2023-10-31更新 | 391次组卷 | 2卷引用:炎德英才长郡十八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