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一)回望走过的路、坚定前行的路

在课堂学习中,小王同学读到《共产党宣言》中的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在新闻中,他又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1.这些宣告让小王非常振奋,为进一步探寻社会形态更替的原因,他展开了研究。以下是小王整理的社会形态及其对应的生产关系特点,请进行连线匹配。
社会形态连线生产关系特点
①原始社会A.统治阶级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全部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社会B.统治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占有受雇佣者的剩余价值。
③封建社会C.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互助合作。
④资本主义社会D.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有一定人身自由。
⑤社会主义社会E.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互助合作。

2.通过探究,小王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是(     
A.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B.社会形态必须适应地理环境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D.分配制度必须适应所有制形式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A.暴力革命的出现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私有经济的萌芽D.对立阶级的出现
4.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关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准确的说法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落后的工业国
C.落后的农业国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多选)某校开展“青少年学党史”课本剧展演活动,他们想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奋斗历程,该表演队的党史故事可能是关于(     
A.武汉抗疫时的逆行者和抗疫精神B.时代楷模张桂梅和脱贫攻坚精神
C.长征时“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D.浙江南湖的红船故事和红船精神
6.(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B.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7.回顾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黑暗境地。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
8.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
9.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数百年奔流激荡。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五百年来,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棘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任选一个题目,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论证该观点的短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语言规范,合乎逻辑。
2023-01-1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到现在为止的一切历史对立,都可以从人的劳动的这种相对不发展的生产率中得到说明……只有通过大工业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才有可能把劳动无例外地分配给一切社会成员,从而把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使一切人都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参加社会的公共事务——理论的和实际的公共事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劳动是物质财富与价值的唯一源泉
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是必然的
2024-03-28更新 | 4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3 . 马克思指出:“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对此观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说明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②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③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就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④概括了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某班同学以“为祖国点赞”为题,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
②各国应该抛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3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5 .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走了百年。百年成就非凡,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亿万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历史性成就的取得表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国家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坚持了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
④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划分(如下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C.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D.不同社会形态更替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023-06-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1998-1999年,中国科研团队和学者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揭示了各国现代化的一些共性特征,为我们认识各国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工具。阅读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如题图中相关内容所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将人类社会按发展水平依次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四种形态,每一社会形态都有其对应的由经济、文明(化)形态区分开来的时代-社会发展阶段,每一社会发展阶段又都分为“起步-发展-成熟-过渡”四个具体阶段。该理论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过程叫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过程叫第二次现代化。(注:图中的国家总数是131个,都是人口超过百万且有可靠统计数据的国家,覆盖全球人口的96%)。

(1)描述题图示所反映的现象。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的一致性。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水平(截至2018年)。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现代化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百分比
绝对数值世界排名
454845%

注:①“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用“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来反映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并据其世界排名将国家分为欠发达国家(排名80名以后)、初等发达国家(排名41-80名)、中等发达国家(排名21-40名)、发达国家(排名前20名)四类,前三类统称发展中国家。

②1970至2018年期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从21上升到45,世界排名从第78位提高到第48位。

③分地方看,2018年,中国34个省级地方中,京、沪、港、澳、台5地具有发达水平特征,津、苏、浙、粤、闽、鲁、渝、鄂8地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特征,陕等其余21地具有初等发达水平特征。

(2)根据材料二和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形势的看法。

材料三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如果说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那么知识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就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征服,第二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回归。

(3)我国应如何推进现代化?请综合材料二、三和《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简要说明。
8 .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历史观中,由于人类历史发展受地域性、民族性的影响,必然呈现出复杂性和不平衡性;但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类社会是不断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不同发展水平和状态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是考察人类社会发展演化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②不同国家的历史各具特色有悖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③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各国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
④生产力是判断社会形态更替是否是历史进步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对《共产党宣言》的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了在共产主义联合体中没有阶级和对立B.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发展
C.说明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共产主义社会D.阐明了共产主义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