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73 道试题
1 .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春节档热映电影《第二十条》是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折射了检察机关对于正当防卫性质认定上正在摆脱过去较为机械的司法习惯做法的束缚,以艺术性的角度向观众再次释放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对此,观影评论正确的是(     
①公正司法可以重新塑造社会风气和价值导向
②司法者应积极回应人民关切,不断转变司法理念
③检察机关应创新司法程序,以科学立法保障法律实施
④扶弱济困的道德准则应成为司法判决的关键因素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 . 电影《第二十条》以喜剧为外壳,用较为轻松诙谐的基调讲述了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片中经典台词:“法律,是让坏人犯错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是深入人心。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司法是严肃的,但也可以有温度和感情
②要保障群众的利益诉求,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④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面对新形势下反间谍斗争的需要,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该法的完善对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深化反间谍斗争、筑牢国家安全法治屏障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     
①良法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
②我国建立了规范系统、类别齐全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
③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科学立法中发挥着领导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该法的制定(       
①反映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协商,为爱国主义教育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
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爱国情怀进一步凝聚奋进之力量
③旨在进一步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为构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贡献
④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①有利于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②是贯彻依法治国原则,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③能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推进全民守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④通过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方式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③
7日内更新 | 36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办事处等4个单位设为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试点单位。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4年是首批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获批后的第十个年头,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增至45个,实现31个省份全覆盖。这些基层立法联系点给立法机关提供了大量的意见。自2023年3月以来,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就27部法律草案和立法规划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9394条。

材料二   近年来,S市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深化简政放权,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压减至487项、下放60项;强化“新官先理旧账”,把履约践诺情况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和干部离任审计;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报告,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民生事项等依法向社会公开,连续14年举办“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企业开办”等263个服务场景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智能办理”,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超过97%;强化跨领域、跨区域协同执法,在旅游领域、海洋领域、安全生产领域等建立了联合督导执法机制;全省首创首违不罚机制,制定依法不罚、轻微罚款事项清单,累计为6.8万户企业减免处罚金1.8亿元。2023年,S市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分析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S市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成功经验。
7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聚焦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命题,深入回答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       
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②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是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最终总结
④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明确地说:“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列宁明确地指出:“法律就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由上述论断,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法所反映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②统治阶级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④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这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       
①推进科学立法,坚持良法之治       
②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既重视法律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教化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民法典规定:“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这告诉我们(     
①依法治国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均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③要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④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