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和公德之心,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和谐、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 文明行为是市民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X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制定《条例》,将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建立健全X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保障机制。贯彻落实X省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创建朝着法治化的方向迈进。202151日起该《条例》正式实施。

材料二 《条例》所涉及的不文明行为,有的已被纳入相关法规,如《居民养犬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同时,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控制吸烟等已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说明《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专家称:民法典的编撰,是我国科学立法的典范。它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编纂民法典是科学立法的典范。
(2)《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请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认识予以评析。
2021-07-13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两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博兴县、阳信县联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

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等,坚决维护国家、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守护人民福祉;高空抛物坠物、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入刑,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等,助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计划围绕加强民生领域立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修改职业教育法、体育法、学位条例、文物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学前教育法、社会救助法等。

要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新时代立法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23-06-23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临沭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4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

【立法先行】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地方组织法》于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此后,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15年先后作了五次修改,推动地方政权机关工作和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为适应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地方组织法》又进行了第六次修正并表决通过。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多层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既回应现实问题,又彰显法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有人认为,良法之下必有法治国家。请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良法善治】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地方组织法的制定严格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定,保持地方政权机关组织、职权和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

★地方组织法的制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反映渠道,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地方组织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建设的原则要求,明确地方政府要坚持政务公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明确地方政府应当依法接受监督。


(2)地方组织法制定过程是科学立法的典范,请根据材料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分析立法工作如何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

【学法用法】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2021年1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从此有了“安全锁”。某同学参加班级组织的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我”为题的演讲活动,以下是他的演讲稿提纲。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我
同学们: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个人信息的基础性法律,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行为、加强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等,为公民在数字社会中的权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我们应该自觉把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4)运用“全民守法”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演讲稿提纲。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合乎逻辑,条例清晰④字数不超过100字。
2022-06-2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地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材料二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材料三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民法典草案内容全面,体例科学,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编纂民法典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公众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优势。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内涵,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说明应如何制定良法以保障善治。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
2021-11-12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B)

6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民法典制定过程是科学立法的一个典范,请根据材料加以说明。
(2)《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请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7 . 2014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2016—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7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2018年 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2019 年 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并决定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讨论与审议。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十余次通过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 年两会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出100 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 40 余处。2020 年5月 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民法典的编纂过程是如何坚持这一基本方式的。
2021-03-16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修订过程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工委启动的民法典编纂工作,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民法典各部分稿草案亮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待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的。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我国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即首先制定民法总则,然后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法典。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门立法工作机构,认真开展研究,广泛深入调研。在具体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结合材料,说明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是如何行使立法权的。
(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请就如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0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说明民法典的立法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2)民法典制定过程是科学立法的一个典范,请你根据材料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