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2015年公布并施行的国家安全法为统领,反间谍法等20余部国家安全专门法律接连出台,110余部含有国家安全条款的法律法规相继制定修订。

2023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3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共起诉涉黑恶犯罪1.2万人;坚决惩治危害安全生产犯罪;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3万人……

2023年,公安机关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打掉涉黑恶犯罪组织1900余个;扎实推进反恐怖反分裂斗争,深化严打暴恐活动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查处网络谣言等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侦办相关案件19.2万起……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效能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全国人大代表充分审议和讨论的基础上,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1.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决定;

3.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4.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批准2024年中央预算;

5.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6.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7.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24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20多万条。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统筹立改废释纂,坚持时、度、效相统一,在立项、起草、审议、表决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保证立法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1)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2)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提高立法质量的。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从“小院议事厅”,到“屋场恳谈会”;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从人大代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民法典草案编纂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通过一个个民主渠道,人民广泛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之中,意愿充分表达、诉求有效实现,奋斗新时代的热情和力量得到极大激发和凝聚。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结合材料,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两会,这扇观察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传递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进展。

夯基固本,循法而治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一部部务实管用的法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个个方便有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

服务发展,保障善治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后,各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依法行政,利企便民,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刀刃向内,认真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公平正义,人民福祉

一年来,人民法院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同比增长14.2%。“‘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让有罪者受惩、还无辜者清白”……传递出坚守人民立场、守护人民幸福的法治精神,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从“打击局部”到“聚焦整体”,司法机关跳出“办案”,关注“治理”,释放出积极效能。

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和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2024-05-29更新 | 5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先有“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又有哈尔滨“冷冰雪”点燃“热经济”。2023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恢复势头强劲。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稳定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意义重大。

我国现行旅游法是2013年4月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曾于2016年和2018年进行过两次适应性修正。旅游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服务供给持续改善。

当前,旅游行业也面临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如“零负团费”问题尚未彻底根除,自驾游、研学游、户外探险、在线旅游、民宿、元宇宙、数字文旅、沉浸式剧本杀等新业态、新模式亟待规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需要彰显。目前,旅游法(修改)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旅游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律是最根本的保障。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加强产权保护、支持民企改革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浙江、山东等多地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但目前我国尚未有一部针对民营经济的国家层面的专门性法律。

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案,提出了禁止宏观调控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歧视民营企业;实施对各类企业平等一体监管,杜绝选择性执法;追究企业家刑责时,甄别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法人财产、股东股权与公司法人产权、个人财产和其他家庭成员个人财产之间的边界,避免一人犯罪殃及整个企业或企业集团等立法方面的建议。2024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今年将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知识,阐释当前我国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的积极意义。
2024-05-21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2019年11月党中央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明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在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公众就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其中有很多建议都在这部法律中得到了吸收采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的。
2024-05-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二)-高中政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绿”“富”共赢,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多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专门制定黄河保护法。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黄河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先后多次征求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和黄河九省(区)立法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黄河保护法草案。2022年10月27日,黄河保护法草案三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一二三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生态相对脆弱和发展相对滞后是黄河流域当前存在的短板,若不能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制约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黄河保护法的制定过程所彰显的民主智慧。
2024-05-01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全面依法治国思想领航、举旗定向的十余年,也是河南黄河依法治河管河踔厉奋发、踵事增华的十余年。

河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后制定《河南黄河依法治河管河实施方案(2016-2020年)》《河南黄河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强化黄河系统保护治理;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河南省人大制定并印发《河南省黄河工程管理条例》《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河南黄河河务局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责任制“两个抓手”行动,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河务牵头、治河引领、环保智能、联审联批、联防联控”黄河治理模式;全省法院审结各类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10041件,充分发挥民事审判救济和赔偿功能,赔偿金额达1.09亿元;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普法宣传与法治教育充分融合,发动群众以行动共护母亲河。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知识,分析河南是如何以法治方式保护黄河的。

10 .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随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国家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选举法、刑法、刑诉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7月1日,新时期国家立法步入正轨的标志性时刻。

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民法通则,结束了新中国没有系统的民事立法的历史;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刑法作出全面修订,形成比较完备的刑法;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袅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诞生。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到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从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到修改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难题;从制定监察法保障监察体制改革,到制定和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截至2024年2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0件。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